摘 要:“肥”和“胖”雖然是一組近義詞,但在日常使用中仍存在諸多差異。本文旨在從兩者的常見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和語法特點三方面入手,通過義素分析法對其進行研究,著重探討“肥”和“胖”的內(nèi)部差異,為對外漢語教學(xué)中遇到的近義詞辨析問題提供一定的解決思路或方法。
關(guān)鍵詞:肥 胖 理性意義 色彩意義 語法功能
一、引言
“肥”和“胖”是一組近義詞,一般研究認為“肥”用以形容動物,而“胖”用以修飾人,但有些問題尚未得到滿意的回答。如果說“肥”修飾動物,那么一些場合中說“某些人長得很肥”就難以得到明確的解釋。同理,諸如“小胖豬”“小胖熊”這樣的用法的理據(jù),“褲子很肥”“褲子很胖”所體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眾多菜名中的“肥腸”“肥羊”而不說“胖腸”“胖羊”這樣的表達習(xí)慣都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以得到更合理的詮釋。
如果“肥”可以修飾人,那么“肥娃娃”“肥寶寶”“減胖”等不可說的原因也必須詳加探究。“肥”和“胖”究竟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又有什么用法差異,如何以義素分析方法研究“肥”和“胖”等都將在本文中得到解答。此外,本文所選用的例句除了標明出處的,其余均選自北京大學(xué)漢語語料庫(CCL)。
二、詞典對“肥”和“胖”的釋義
“肥”的本義是“多肉”(《說文解字》),其詞義主要從三方面逐步擴大:
第一,在“多肉”整體義基礎(chǔ)上的四種可能延伸。首先,延伸為生理特征,表現(xiàn)為“大”,如“肥壯”“肥碩”等。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上常用“……肥大”的形式來表示患者的某個部位腫大。其次,促成了“減肥、增肥”中“肥”名詞性意義的誕生及“褲腿很肥”中“肥”的“寬松”義的誕生①。再次,還可以引申為“多余”,如“瘠義肥辭”(但不常用)。最后,“多肉”產(chǎn)生了“肥美”之義來形容好吃的食物,并進而引申出“珍貴、有價值”之義,比喻“有利”,如“肥差”。
第二,“肉”的內(nèi)涵逐步擴大,像植物(含農(nóng)作物)也成為“肥”的修飾對象,如“麥稈被肥碩的穗子壓彎了腰”。
第三,“多”的內(nèi)涵的擴大。“多”不再局限于“脂肪多”,而成為對養(yǎng)分含量的評估。于是,“肥”引申為“肥沃”,進而表示人們所使用的肥料,固化為名詞“肥”②,如“施點肥”“澆些肥”等。而“肥”可以代替“施肥”而成為一個動詞如“肥田”。
綜上,“肥”所包含的常用意義為:①本義:多肉;②肥沃,肥料(名詞性),施肥(動詞性);③茁壯;④肥美,味道好;⑤腫大,常用于醫(yī)學(xué)術(shù)語;⑥粗大(寬松、尺碼大);⑦有利(益)的,有價值的。
“胖”本義為“古代祭祀時用的半邊‘犧牲的肉”(《說文解字》),現(xiàn)代漢語中主要表示“人體內(nèi)含脂肪多”。
當“胖”形容人時含有“大”義,進而表示“膨脹、腫脹”的意思(此時可修飾動物),如“胖頭魚”(這涉及“胖”的色彩意義,詳見下文)。另外,由于“大”的緣故,“胖”也可以引申為衣物等的“肥大”,例如“這件衣服做得太胖”。
《現(xiàn)代漢語多義詞詞典》指出了“胖”的謂詞性用法,比如“你胖了”“他一個寒假就胖了三斤”。
“心寬體胖”的“胖”表“安泰舒適”義(《漢語大字典》),但不常用。
這樣,“胖”的常用義可概括如下:①人體內(nèi)含脂肪多;②大(含“肥大”義),膨脹、腫脹;③變胖③。
三、從常見理性意義看“肥”和“胖”的異同
(一)“肥”與“胖”在釋義上的顯著差異
對“肥”和“胖”的常見理性義項分析后可得下表來對比“肥”和“胖”在常見詞義上的異同:
表1
肥 胖
可以修飾動物(包括人) + +
可以修飾植物或農(nóng)作物 + -
可以表示健康狀況 + +
可以修飾味道、口感 + -
可以修飾非生物(土壤、水等)的質(zhì)量 + -
可以表示尺寸、寬松度 + +
可以表示“有價值的” + -
可否承擔名詞性意義 + -
可否承擔謂詞性意義 + +
*可以用作姓氏 + +
*其他用法 瘠義肥辭、合肥(專名) 胖肆、心寬體胖
由上表可知,“肥”與“胖”在釋義上存在明顯的不同之處:
第一,“肥”可以用來修飾味道,常常和“美、膩、甜”等與味道相關(guān)的詞(或語素)及其他表示口感的詞(或語素,如“嫩”)組合成詞,而“胖”不可以。例如:
(1)這塊肉真肥美?!?這塊肉真胖美。
(2)東坡肉肥而不膩。→*東坡肉胖而不膩。
第二,修飾土壤、水的質(zhì)量或表示與之相關(guān)的詞只能用“肥”而不能用“胖”,常見的有“肥水”“肥力”“肥沃”等。例如:
(3)肥沃的田野→*胖沃的田野(胖的田野)
第三,用來形容某種事物珍貴、可以使人獲利等“有價值的”意義時,只用“肥”。例如:
(4)這職位可是個肥缺兒啊→*這職位可是個胖缺兒啊。
(5)這樣的肥差事別人求都求不來!→*這樣的胖差事別人求都求不來!
(6)國家肥強,人民安康?!?國家胖強,人民安康。
“肥缺”和“肥差”的“肥”多指“因不正規(guī)渠道而獲益(而富裕)”(《辭海》);“肥強”是“富有強大”之意,“肥”指向“富裕”,它們雖然有區(qū)別,但是都含有[+有利(富裕)]的義素,因此合而論之。
第四,農(nóng)作物的果實或者其他植物成為修飾的對象時,一般只用“肥”。例如:
(7)麥稈被肥碩的穗子壓彎了腰?!?麥稈被胖碩的穗子壓彎了腰。
(8)肥厚的葉子綠油油一片?!?胖厚的葉子綠油油一片。
第五,“肥”可以承擔名詞性的意義?!霸龇省薄皽p肥”與“增胖”“減胖”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不同。
(9)增肥——增了肥→*增胖——增了胖
(10)減肥——減了肥→*減胖——減了胖
可見“肥”可以充當“增”和“減”的賓語,而“胖”則不能。
(二)“肥”與“胖”在釋義上的隱性差異
現(xiàn)在從理性意義方面來探討“肥”和“胖”在共核方面存在的隱性差異。
1.“肥”和“胖”在表示衣物寬松度(尺寸)方面,例如:
(11)這件衣服做得太肥了。→這件衣服做得太胖了。
(12)褲腿兒肥,穿著舒服?!澩葍号?,穿著舒服。
這里,“肥”和“胖”都含有[+大][+用于衣物尺寸]的義素,且主要指“人”的衣物。在這個基礎(chǔ)上,“肥”和“胖”可以互換,但“肥”和“胖”主要用于日常交際,口語色彩凸顯。
2.“肥”和“胖”在修飾動物(包括人)方面。先來看一組句子:
(13)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4)人們喜歡把豬稱為“大肥豬”,其實,豬并非越肥越好。
(15)北京鴨向以體態(tài)肥美、肉嫩味鮮著稱……
聯(lián)系上述“‘肥可修飾味道,通常和與味道相關(guān)的詞(或語素)及表示口感的詞(或語素,如嫩)組合”,例(13)到例(15)中由于“鱖魚、豬、北京鴨”都具有[+可食用]這一義素,所以能夠為“肥”所修飾。而句子“肥腸真好吃?!备M一步表明“肥”能與可食的動物的局部組合并逐漸成為常見的菜名,事實上上述三個句子都涉及[+油脂多]這一義素,因此可得推論1:“肥”可以修飾含有[+可食用] [+油脂多]義素的體詞。
(16)草菇體肥肉嫩,鮮美可口。
例(16)的“草菇”是植物([+可食用][-油脂多]),“體肥肉嫩”中“體肥”一方面主要形容草菇個頭大、肉厚([+大]),另一方面“體肥肉嫩”有把草菇“動物化”的趨向(詳見第下文),因此,例(16)基本符合推論1。
(17)我說我希望他的肘夠肥,這樣我就不會覺得太疼。
(18)豐乳肥臀的女人。
例(17)和例(18)就有些特殊了,在不具備“可食用”這一意義時,“肥”卻可以修飾人。其實,“肥”主要形容的是人體局部(如“肘”“臀”),當它修飾整個人的時候,往往就凸顯了色彩意義。所以,可優(yōu)化推論為推論2,分為兩種情況。
情況一,當“肥”修飾[+可食用]的體詞時:
①當該體詞還含[+植物]義素時,必須具備[+大]的義素,此時“肥”的色彩意義凸顯;
②當該體詞含[+動物]義素時,必須具備[+油脂多]的義素。
情況二,當“肥”修飾[-可食用]的體詞時,若該體詞含有[+人]的義素時,該體詞必須同時具有[+局部]和[+油脂多(肉多)](或[+大])兩個義素;如果修飾整體的人,“肥”的色彩意義凸顯。
《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詞典》指出:“‘肥還可以修飾人的掌、腿、面孔和頭部”,正是對推論2“情況二”的簡單說明。
(19)以前他很胖,后來生了場大病就瘦了很多。
(20)他們家生了個大胖兒子。
(21)紅帳子里住著兩個胖娃娃。
(22)你看這孩子的小手,白白胖胖的。
(23)天氣驟然變冷,于是看見的就只有一兩只找食的胖麻雀。
(24)大熊貓身體胖軟……
例(19)到例(24)主要涉及“胖”的用法。先看例(19),“胖”可以修飾“人”,比如“他瘦不下來,連喝白開水也會變胖”。例(22)還能夠揭示:“胖”可以修飾人的某些身體部位。故可得推論3:“胖”可以修飾含[+人]或[+人的局部]義素的體詞。
例(19)中的“胖”可以用“肥”來替換但已涉及詞匯的色彩意義(見下文論述)。例(20)中的“胖”不能為“肥”替換,而“他們家生了個肥小子?!彼坪蹩擅銖姺Q說,但這也涉及到了詞義色彩的問題。例(21)的“胖娃娃”不能變作“肥娃娃”,也需要色彩義來解答。例(23)(24)反映了“胖”修飾動物的情況,且例(24)進一步表明“胖”還能修飾動物的局部(“身體”)。但基于“胖”的“人體內(nèi)含脂肪多”的意思,用“胖”來修飾動物則含有色彩義。所以,不妨推論如下:
推論4:“胖”可以修飾含[+人](包括[+局部])、[+大]的體詞。當“胖”修飾含[+動物](包括[+局部])、[-人]和[+油脂多(肉多)](或[+大])三個義素的體詞時,“胖”的色彩義凸顯。
3.“肥”和“胖”都可以承擔謂詞性意義
一方面,“肥”可以用作動詞,表示“施肥、使……肥沃”的意思,比如“肥田”(可以帶賓語)。另一方面,也可以作謂語,表示主語“變胖”?!芭帧币部梢猿洚斨^語表示“變胖”,比如:“他胖了(三斤)”,但這里有一些用法需要區(qū)別:
(25)他胖了?!克柿?。
(26)他胖了一點兒?!??他肥了一點兒。
(27)他胖了三斤?!??他肥了三斤。
(28)?小豬胖了?!∝i肥了。
(29)?小豬胖了一點兒?!∝i肥了一點兒。
(30)?小豬胖了三斤?!∝i肥了三斤。
例(25)到例(27)中的替換不容易被接受,但考慮到色彩義,例(25)到例(27)就可以替換了,因為根據(jù)推論2可知,“肥”修飾整個人的時候,色彩意義凸顯。同理,例(28)到例(30)的替換可行性也可以用推論4來回答。
4.“肥”和“胖”在表示健康狀況方面的用法
“肥”和“胖”都可以表示“腫脹、腫大”的意思,比如“心臟肥大”“胖大舌(或舌體胖大)”。詞典對“肥大”的解釋是“(人體某一部分臟器或部分組織)因病變而體積變大”,且“……肥大”常為醫(yī)學(xué)術(shù)語,用頻高于“胖大”。
“肥”和“胖”還可以組成“肥胖”來表示“人的健康狀況”來修飾“人”,例如“他的身子很肥胖,肚子垂過了膝?!币部梢孕揎椚说木植?,如“肥胖的手指”。“肥胖”也可合成醫(yī)學(xué)術(shù)語或本身也可以作名詞使用,如“肥胖癥”“肥胖度”“肥胖已成為健康的一大隱患?!绷硗猓胺逝帧睍嬲Z體色彩較濃厚。
“肥胖”還可用于修飾其他動物。比如“最后她發(fā)現(xiàn)一個整個的肥胖的小豬?!保ā妒捈t選集》)而“肥胖的小豬”也含有[+動物][-人][+油脂多]三個義素并具有色彩意義(主要是“喜愛”義)。
從對表2里“肥”和“胖”的四個相同之處的進一步對比分析中可得下表:
表2
形容詞性用法中的主要義素 具有動詞意義 其他 色彩意義凸顯
大 可食用 油脂多 衣褲類 人 其他動物 植物 局部
肥1 + - - + (+) - - - - - +
胖1 + - - + (+) - - - - - +
肥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胖2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肥3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胖3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肥4 + - (+) - + - - + - - -
胖4 + - (+) - + - - + - - -
肥胖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注:括號部分表非必有義素;“肥”“胖”和“肥胖”后邊的數(shù)字如:“肥1”,表示在第一個相同點中的“肥”的用法;A:“施肥、使……肥沃”;B:醫(yī)學(xué)專有名詞。表2把不同的色彩意義都標注在相同的一欄里,只是為了說明“肥”“胖”在用法中體現(xiàn)了色彩意義,它們的理性意義已不能單獨提供理據(jù)了,下一節(jié)將論述它們的色彩意義及其差別。)
三、從色彩義角度辨析“肥”和“胖”
(一)“肥”和“胖”的感情色彩
在推論2中,若修飾整體的人,“肥”的色彩意義凸顯。推論4表明,此時的“胖”色彩義不凸顯。這里的色彩義可先從感情色彩入手。當“肥”修飾整個人的時候,常常含有貶義色彩,而“胖”不具備。試比較:
(31)你是肥,不是胖!
(32)這個當官的(被喂得)真肥??!
(33)街對面的那個肥漢總是喝得醉醺醺的。
(34)稱呼體態(tài)豐腴的女性叫“肥婆”是不禮貌的。
例(31)含有戲謔色彩;例(32)含有諷刺意味;例(33)中“肥漢”是一個詞,但是在句中可以體味到厭惡的情感;例(34)“肥婆”也是一個詞(常見于南方方言),同時含有地域色彩和貶義色彩。
而有時候“肥”在相關(guān)語境中被賦予了其他感情色彩,如:
(35)這個小朋友生得肥頭大耳,怪可愛的。
“肥頭大耳”還有表示小孩“可愛”的意思,這里的“肥”不僅修飾的是人的局部,而且還表示了“惹人喜愛”的感情色彩。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一方面源于句中其他成分的限制(如“怪可愛的”),另一方面是因為“肥”在成語中的作用。但“肥頭大耳”一般用來修飾人體肥胖,含有貶義色彩,例如:
(36)那個人好吃懶做的,難怪長得肥頭大耳。
例(36)的前一分句說明“那個人”好逸惡勞,后一分句的“難怪”加重了語氣,從而使“肥頭大耳”的貶義色彩得到凸顯。
因此,“肥”修飾整個人時主要是貶義色彩的凸顯,“肥”的貶義色彩是建立在把人動物化的基礎(chǔ)上的,比如例(32)暗含了“這個當官的是貪婪的豬”這樣的隱喻義。這可以表達為:
“肥”+人(動物化)“肥”的貶義色彩凸顯
再看“草菇體肥肉嫩,鮮美可口”這句話。前面提到“體肥”一面因草菇“肥厚”而用以形容草菇的體態(tài),一面可能將其“動物化”。如果,“體”指的是“人體”,即把草菇人格化,那么“肥”的貶義色彩會凸顯,這顯然不符合這句話的初衷,而“肥”既然能修飾動物,那么若“體”指向“動物”,“肥”就有了修飾的基礎(chǔ)。實際上,“肥”的貶義色彩源于對“人”的降格(成為動物),那么“肥”的褒義色彩可能會因為升格植物為動物(生物學(xué)上,動物比植物優(yōu)越;加之人們更偏好食用肉類)而凸顯:
“肥”+植物(動物化)“肥”的褒義(贊美義)色彩凸顯
因此,“肥”的“茁壯(粗大)”這一義項本身就含有主觀色彩。換言之,人們對植物的升格促成了該義項的產(chǎn)生。而像“肥厚”這樣的詞語的產(chǎn)生也得益于“植物的動物化”。
所以,推論2可以優(yōu)化為推論5,可分為兩種情況:
情況一,當“肥”修飾[+可食用]的體詞時:
①當該體詞還含[+植物]義素時,必須具備[+大]的義素,此時“肥”的褒義色彩凸顯;
②當該體詞含[+動物]義素時,必須具備[+油脂多]的義素。
情況二,當“肥”修飾[-可食用]的體詞時,若該體詞含有[+人]的義素,那么該體詞必須同時具有[+局部]和[+油脂多(肉多)](或[+大])兩個義素;如果修飾整體的人,“肥”的貶義色彩凸顯。
現(xiàn)在來看推論4中“胖”修飾動物時的感情色彩。請看:
(37)大熊貓的身體胖軟,憨厚可愛。
(38)一兩只胖胖的麻雀在雪地里跳來跳去。
例(37)和例(38)中的“胖”在修飾動物時給人以“可愛、喜歡”的感受。這都涉及“胖”對動物的人格化,從而凸顯“喜愛、可愛”的感情色彩:
“胖”+動物(人格化)“胖”的褒義、喜愛色彩凸顯
其實,“胖”表示“喜愛”“可愛”義也可在“他們家生了個胖娃娃”這樣的句子中表現(xiàn)出來。理據(jù)是:一方面,“肥”修飾人時多凸顯貶義色彩;另一方面,“胖”除客觀描寫嬰兒的體態(tài)特征外,又象征健康狀態(tài),反映父母的欣喜之情。但此時“胖”的色彩義并未凸顯,因為它本身就可以修飾人,客觀的描寫往往削弱了主觀的感情色彩,只有當“胖”轉(zhuǎn)而修飾動物、賦予動物人格的時候,主觀的感情色彩才能躍然紙上。因此,推論4可以優(yōu)化為推論6:
“胖”可以修飾含[+人](包括[+局部])、[+大]的體詞。當“胖”修飾含[+動物](包括[+局部])、[-人]和[+油脂多(肉多)](或[+大])三個義素的體詞時,“胖”的喜愛色彩凸顯④。
(二)“肥”和“胖”的語體風(fēng)格及地域差異
“肥”偏向于書面語,而“胖”則主要用在口語中。這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
第一,“肥”主要以構(gòu)詞語素的形式出現(xiàn)在書面用語之中,比如“肥美、肥大、肥沃、肥頭大耳、腦滿腸肥”等等;而“胖”構(gòu)成的詞或以詞的形式與其他詞語構(gòu)成的短語多用于口語中,比如“胖子、胖娃娃、胖小子”等等。“胖娃娃”“胖小子”是口語的用法,而“肥”一般不構(gòu)成這樣的口語中的短語,故不宜替換“胖”。
第二,“肥”多用來構(gòu)成專有名詞,而“胖”則較少?!芭帧背恕芭执蠛#ㄋ幬锩焙汀芭诸^魚(魚名)”外,一般不構(gòu)成專名?!胺省睒?gòu)成的專名相對較多,如“金針肥牛(菜名)”“小肥羊(火鍋店名)”及“肥田粉”“肥皂” 等等。
“肥”和“胖”的地域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一些詞匯上,比如粵方言中多用“肥婆”來蔑稱體態(tài)豐腴的女性,北方方言中常用“胖”而少用“肥”(參見《漢語方言詞匯·第2版》)。但從目前的使用情況看,北方也開始使用“肥婆”“肥佬”這樣的方言粗語,表現(xiàn)出語言流通和融合的態(tài)勢。
因此,可把推論5和推論6合并優(yōu)化為推論7。
“肥”:
情況一,當“肥”修飾[+可食用]的體詞時:
①當該體詞還含[+植物]義素時,必須具備[+大]的義素,此時“肥”的褒義色彩凸顯;
②當該體詞含[+動物]義素時,必須具備[+油脂多]的義素。
情況二,當“肥”修飾 [-可食用]的體詞時,若該體詞含有[+人]的義素時,該體詞必須同時具有[+局部]和[+油脂多(肉多)](或[+大])兩個義素;如果修飾整體的人,“肥”的貶義色彩凸顯。“肥”在普通話中多用于書面語,在方言中多見于南方地區(qū)。
“胖”:
“胖”可以修飾含[+人](包括[+局部])、[+大]的體詞。當“胖”修飾含[+動物](包括[+局部])、[-人]和[+油脂多(肉多)](或[+大])三個義素的體詞時,“胖”的喜愛色彩凸顯?!芭帧痹谄胀ㄔ捴卸嘤糜诳谡Z,在方言中多用于北方地區(qū)。
四、“肥”和“胖”在語法功能上的區(qū)別
在推論7中已能看到“肥”和“胖”在搭配對象(及表現(xiàn)出的語義)方面的差異(主要是“肥”和“胖”的形容詞用法上,即充當定語時的差異,取決于兩個詞的語義差異)?,F(xiàn)在主要討論其他幾個方面。
(一)構(gòu)詞法中的“肥”與“胖”
上文談了“肥”和“胖”作為語素或詞構(gòu)成的語言單位的出現(xiàn)情況,現(xiàn)在進一步分析這兩個詞的構(gòu)詞能力。
第一,“肥”既可以是名詞性語素,也可以是謂詞性語素;“胖”只能是謂詞性語素,例如“化肥、施肥、肥美、肥沃、腦滿腸肥;胖壯、胖子”(注:“子”是名化后綴,“胖”仍是謂詞性語素)。另外,“胖”多單用成詞,“肥”比“胖”黏著性要強,多與其他語素構(gòu)成復(fù)合詞。
第二,“肥XX”的三字詞語比較少見,如“肥嘟嘟”;“胖XX”則比較多見,例如“胖嘟嘟”“胖墩墩”“胖乎乎”,它們都是狀態(tài)形容詞?!芭諼X”還可以是偏正短語(即“XX”可以是名詞),例如“胖娃娃”“胖寶寶”“胖叔叔”等等,而“肥”不具備這樣的用法。所以前面提到的“肥娃娃”不僅不合語義,而且也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
(二)“肥”與“胖”的謂詞性用法
“肥”和“胖”都可以接續(xù)數(shù)量短語⑤,例如“小豬肥了三斤”“他胖了三斤”(此時兩個詞的色彩義都不凸顯)?!胺省边€可接續(xù)“人格化事物”(如某些集團)或“腰包”“口袋”這樣的事物,而“胖”則不具備這樣的用法。例如:
(39)……明目張膽地漏稅,肥了稅務(wù)人員,損了國家的利益?!?*……明目張膽地漏稅,胖了稅務(wù)人員,損了國家的利益。
(40)有的說:“漣鋼承包七年是肥了企業(yè),損了國家?!薄?有的說:“漣鋼承包七年是胖了企業(yè),損了國家?!?/p>
(41)誰知后來,這筆款項全肥了少數(shù)人的私囊?!?誰知后來,這筆款項全胖了少數(shù)人的私囊。
可以看出,此時“肥”的貶義色彩凸顯。
當“肥”后的賓語是物([-人][-植物])時,此時“肥”的色彩義不凸顯,例如:
(42)綠了山、肥了田、富了民——安徽科教興農(nóng)奔小康剪影
事實上,“肥”后可帶多種賓語是由“肥”本身的語義決定的,但也存在語義和語法規(guī)則的“不對稱性”。“肥”的色彩意義不管是否凸顯,都可接續(xù)數(shù)量短語,“胖”亦如是;“肥”的貶義色彩凸顯時,后面一般跟有[+人]的賓語,不凸顯時可以帶事物賓語,但在“肥”的褒義用法下,它不可以帶植物賓語,像“肥了青菜”這樣的說法是不合語法的,而“胖”只能接續(xù)數(shù)量短語,不能用“褒義色彩”的“胖”去帶動物賓語。
(三)再論“肥”的名詞性用法
在表1中可以看到“肥”可以承擔名詞性意義,而“胖”不能?!胺省笨梢猿洚敗霸?、減”的賓語,而“胖”只能充當“增”的補語,試比較:
(43)增肥——增了肥——增點兒肥→
*增胖——*增了胖——*增點兒胖
(44)減肥——減了肥——減點兒肥→
*減胖——*減了胖——減點兒胖
前面談到,“肥”可以簡稱“肥料”甚至“肥料的種類”,與“肥沃”的意思緊密相關(guān)。這時“肥”在詞語中作名語素,因此,“肥”易名詞化來充當“增”和“減”的賓語。而“胖”不行,它是形容詞,只充當“增”和“減”的結(jié)果補語。所以,“肥”可以承擔名詞性的意義(充當動詞的賓語或者定中短語的中心語),而“胖”不具備這種能力。
五、結(jié)語
“肥”和“胖”的語義表面相差不大,但實際上不管是它們常見的理性意義還是其他方面的用法和意義都有很大的區(qū)別。
從常用理性意義上來看,“肥”可以修飾植物,可以修飾味道、口感及非生物的質(zhì)量,含有“價值義”,且能夠承擔名詞性意義,它的常用理性意義可以涵蓋“胖”的意義,這是“肥”和“胖”的一大區(qū)別。但“肥”和“胖”的相同之處又需要進行額外的語義分析,因此引入了對它們兩個詞的色彩義分析。
從色彩意義方面看,當“肥”修飾[+可食用]的體詞時,如果該體詞還含[+植物]義素,則必須具備[+大]的義素,此時“肥”的褒義色彩凸顯;當該體詞含[+動物]義素時,必須具備[+油脂多]的義素。當“肥”修飾 [-可食用]的體詞時,若該體詞含有[+人]的義素時,該體詞必須同時具有[+局部]和[+油脂多(肉多)](或[+大])兩個義素;如果修飾整體的人,則“肥”的貶義色彩凸顯?!胺省痹谄胀ㄔ捴卸嘤糜跁嬲Z,在方言中多見于南方地區(qū)。
而“胖”可以修飾含[+人](包括[+局部])、[+大]的體詞。當“胖”修飾含[+動物](包括[+局部])、[-人]和[+油脂多(肉多)](或[+大])三個義素的體詞時,“胖”的喜愛色彩凸顯。“胖”在普通話中多用于口語,在方言中多用于北方地區(qū)(此即為推論7)這里主要考察“肥”和“胖”的形容詞語義差異,反映出兩者在充當定語時同中心語的語義搭配上的差異。
語義與語法規(guī)則相輔相成,語義的不同在語法上也有體現(xiàn),考慮到“肥”和“胖”在實際運用中的需要,特又進行了兩者的語法分析。在構(gòu)詞法方面,“肥”作為語素進行構(gòu)詞的能力強于“胖”,而“胖”的獨立成詞能力高于“肥”;另外,“肥XX”不如“胖XX”運用得廣泛,或可歸因于二者在語體色彩方面的差異。在句法方面,特別是成分搭配方面,“肥”可以帶除了數(shù)量短語以外的其他賓語,而“胖”的賓語選擇則較窄;“肥”可以用為名詞充當“增、減”的賓語,而“胖”若附在動詞后則只能充當結(jié)果補語。
如今在網(wǎng)絡(luò)上,“肥”字又出現(xiàn)了“電腦配置很肥(齊全)”“吃飯了嗎?肥起?。ㄗ咂饋恚保踔痢靶那楹芊剩ㄓ魫灢贿m)”等新奇的用法,仍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基金[No.2011SJB740010];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xué)研究基金[No.11KJD52000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No. 12YJCZH121]的研究成果。)
注 釋:
①《新華字典》把這一意義歸納為“粗大”。
②本文認為這里發(fā)生了“詞義吞并”,即“肥料”中“料”的意義
逐漸弱化或者被隱去,“肥”逐步承擔“肥料”整個意思,例如“施有機肥料”可以說成“施有機肥”,也可以在不強調(diào)施用何種肥料時說成“施肥”,“肥”就具有了名詞性。
③此外,“肥”跟“胖”均可用作姓,但不屬于本文的討論范圍。
④這樣,像“小胖豬”“大胖熊”“胖胖虎”等結(jié)構(gòu)就能在日常語
體(特別是童話語體)中自由運用了。
⑤這里數(shù)量短語究竟充當賓語還是補語是存在爭議的,本文用“接
續(xù)”表示數(shù)量短語同“肥”“胖”的搭配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楊振蘭.色彩意義義素分析芻議[J].漢語學(xué)習(xí),2001,(2).
[2]林金強.說“減肥”[J]. 漢字文化,2001,(4).
[3]栗學(xué)英.漢語史中“肥”“胖”的歷時替換[J].語言研究,
2006,(4).
[4]侯慶娟.減“肥”VS減“胖”——簡析“肥”和“胖”的區(qū)別與
聯(lián)系[J].語文知識,2011,(4).
[5]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語言學(xué)教研室.漢語方言詞匯第2版
[Z].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6]袁暉.現(xiàn)代漢語多義詞詞典[Z].太原:書海出版社,1990.
[7]朱景松.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詞典[Z].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
[8]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
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9]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第四卷[Z].四
川出版集團,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10]夏征農(nóng).辭海(第6版)[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11]新華字典(第11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12]殷寄明.語源學(xué)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3]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
社,2006.
[14]蘇新春,蘇寶榮.詞匯學(xué)理論與應(yīng)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04.
[15]許威漢.漢語詞匯學(xué)導(dǎo)論(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
社,2008.
(陳路遙 江蘇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xué)國際文化教育學(xué)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