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艷麗
摘要:高中語文的小說、戲劇教學,著重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力圖提高學生對小說和戲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小說因其跌蕩曲折的情節(jié)、豐滿感人的人物、生動形象的描述能吸引同學的閱讀興趣,可大都以知道人物的命運、故事的結局為滿足;而戲劇因以人物對白為主,相對地同學的閱讀興趣較少,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欣賞?;蛟S是應試的功利性目的影響,在基礎教育中忽視文學興趣培養(yǎng)。能否培養(yǎng)起學生的文學興趣意味著語文教育的成功與否,要培養(yǎng)起學生的文學興趣,方法很多,制約因素也有。本文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興趣的方法,認為首先是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的影響,其次可以從散文和詩歌教學作為突破口。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學素養(yǎng) 興趣
一、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的影響
教師應該深諳言傳身教的無形力量所在。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在教學實踐中將深深影響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對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及其濃厚的文學興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并且善于在教學中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用自己獨特的文學感受,敏銳的洞察力、思考力影響學生,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周圍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如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促其思考、分析、感悟,找出現(xiàn)象的本質。幫助他們初步形成一定的社會洞察力、判斷力,對社會、對人生有著敏銳的感受力,有了感受的沖動,就有寫的沖動,有了寫的沖動,就有看的沖動,對文學也就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無疑對學語文也就有了興趣,這才是真正語文教學的成功。如果學生滿腦子學語文就是考個好成績,也許是大語文教學的悲劇。
二、培養(yǎng)文學興趣的兩大突破口——散文和詩歌教學
作為文學體裁的兩大樣式:散文和詩歌是最具魅力,最富于代表性的,最能直接窺見作者內(nèi)心世界和剖析社會現(xiàn)象的文章,更不用說語言的高度凝練和優(yōu)美了。詩歌和散文歷來是培育人的好教材。尤其是散文更是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好教材。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能給學生以人生的啟迪,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蓪W生們?nèi)绱四曔@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此害怕學語文,害怕寫作,歸根結底還是對文學沒有絲毫的興趣,學語文只是為了升學考試。學習語文只是落得個死記硬背,毫無樂趣可言。興趣是一種看不見的動力。為了學好語文,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文學興趣首當其沖,在教學當中,從學生的表現(xiàn)看,散文和古詩的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興趣的兩大“突破口”。
散文更多的是“再現(xiàn)式”寫作,是作家有感而發(fā),因情而作,富于情感性,學生閱讀這些詩歌和散文容易領會和接受,并受其影響、陶冶情操。如散文《三顆枸杞豆》和《月跡》,這兩篇文章都是通過兒童的心理特征來表達作
者對兒童健康成長的人生觀和自然、人生哲理的探索。作者把自己的思考與探索融入景物描寫和對話描寫中,通過孩子的好奇、愛玩及豐富想象和聯(lián)想來表達自己對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的愿望,同時也希望社會中更多的引導者要像在臨死前悔恨的三叔和善于引導孩子的老奶奶那樣去正確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愿望。文章內(nèi)容正是現(xiàn)代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學生初看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很自然地就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詩歌與優(yōu)美的散文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作者通過某種思想感情把人與自然溝通起來的產(chǎn)物,通過自然的一景一物來表情達意:或贊嘆祖國大好河山,抒發(fā)贊美或痛失之情:或感悟人生哲理,給人以啟發(fā):或排解抑郁等等。所以在教讀詩歌時應注意引導,慢慢培養(yǎng)。北師大中文學者李道英教授認為詩歌是一種高雅藝術,是一種文化素養(yǎng)。在中學的教育不在于應試不應試,而在于引導,學詩、寫詩、鑒賞詩是一種“慢功夫”,要慢慢培養(yǎng)。詩歌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較,更具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和含蓄性。從語言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上看,詩歌更要求語言精練和生動,更借重于想象和聯(lián)想。教學詩歌,也要以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精練的詩句中解讀出詩歌的豐富內(nèi)涵來。如教讀郭沫若詩歌《天上的街市》,首先從作品背景人手,讓學生明白其創(chuàng)作這詩時的心境,就不難理解他為何要突破傳統(tǒng)牛郎織女桎梏的生活變成他所向往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然后讓學生明白現(xiàn)在的生活不正是郭老當時所向往的生活嗎?更讓其明白詩歌的想象與聯(lián)想的豐富性特點,用凝練、含蓄的語言,形象的生活畫面把作者的向往表達出來,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何況學生,生活感受更是變化無常,何不引導他們通過自己所不希望的,所想要達到的借助語言來表達呢?其次,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最能表達詩人感情的詞語。在此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出、猜測出詩歌形象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為“自己所理解的”,還可以進行再“創(chuàng)作”,給詩歌形象賦予新的含義。在理解了詩人為何寫,怎樣寫后,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就不難激發(fā)了,有了表達的欲望,興趣也會隨之而來。
一般來說,通過散文和詩歌的有效引導,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再現(xiàn),感悟散文和詩歌的景美,情美,音樂美,讓他們得到美的享受;再加上老師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與創(chuàng)作感受的影響和熏陶,同學們都會慢慢對語文的學習,文學作品感興趣。有了文學興趣,自然他們就能夠更主動去學習語文,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對學習語文的一切能力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起來。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強大的動力。高中語文教師要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竭力探求新穎的教學藝術,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文學興趣,使他們主動的進行學習、探究,喜歡文學作品,努力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