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育紅
留白源自中國畫,是繪畫中的一種重要的構圖方式或技法。在藝術家的筆下,它不是空無一物的機械死板、無意義的空白,而是一種以虛代實的美學追求,一種留取空白來構造回味遐想空間的美學境界。南宋畫家馬遠《寒江獨釣圖》就是一幅在藝術上成功地運用留白技法的典范之作。中國畫對于虛實、空白的處理手法也被運用到其它的藝術領域。比如我們的古典音樂,無論《高山流水》還是《梅花三弄》,都有留給聽者思緒飄飛的靜寂。我們的古典詩詞歌賦也離不開“留白”,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以它最為簡約的意象勾去了無數(shù)浪子的魂魄。
留白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需要這樣的智慧?!?012年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提出: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是師生、生生、生本的對話。閱讀教學設計要精心設計并組織好不同對象、多種形式的對話活動,讓學生在各種對話活動中解讀文本,展開思與想的馳騁。這告訴我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借鑒運用留白的藝術。
(一)給課外閱讀留白,讓學生自由閱讀,享受閱讀。新課標(2012)建議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要精心營造寬松和諧的個性化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所以,在語文課外閱讀上應甩去問題的包袱,適當留白,而非為問題理解而閱讀。目前,一部分書商為迎合市場需要,在中小學課外閱讀材料上以專家的名義出版了“中小學必讀書目”這一系列叢書,這些書大眾化、經(jīng)典、思想內(nèi)容道德觀念比較正統(tǒng),貌似對課外閱讀有很強的指導性,而事實上因為缺乏時代的鮮味,在對學生的自主選擇上做了限制,并沒有在中小學生群體中有廣為流傳的影響。
(二)閱讀教學在文本內(nèi)容解讀上要適當留白,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的能力。新課標(2012)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主動研讀文本,在個性化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學會篩選信息,發(fā)展思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獲得審美感受。
某些文本內(nèi)容,可以重讀輕講。例如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有些篇目可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卻不能強求人人都必須做到精曉其意。因為細膩的分析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甚至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而對詩文本身的語言美、音律美毫無知覺。
有些文本內(nèi)容,可以巧用信息技術重味輕講。記得在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我引領學生朗讀父親爬月臺為“我”買桔子的細節(jié)。朗朗的讀書聲怎么也表現(xiàn)不出父親的舐犢情深。這是為何呢?細想,這也不能怪學生,因為他們從未有過爬月臺的經(jīng)歷,也沒見過可以肆意橫穿的月臺。當時我沒有點評他們的朗讀,也沒有按教案設計的那樣通過動作描寫的分析來解讀父愛,而是通過視頻再現(xiàn)一下當時的場景。當時,淡淡的、略帶傷感的背景音樂響起,低沉、富有磁性的畫外音將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父愛的平凡與偉大深深地打動了他們??赐暌曨l,學生們暢所欲言。記得有名家說過“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閱讀教學課堂上留下這一段內(nèi)容講解的空白,利用多媒體平臺,引導學生自己感悟出那濃濃的情意,才使得我們的教學活動升華到了詩意的境界。所以,一首詩,一篇散文,一個充滿真情催人淚下的故事,朗讀完或聽錄音、觀錄像結束,教師不必急于講解。此時的課堂需要留白,課堂上的幾十顆心可以在沉靜中回味、在留白的間隙整理出被共鳴起來的情感。
有些文本內(nèi)容,在問題設計上重視留出思維的空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寬課堂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時,利用結尾設計一道想象題:“當菲利普夫婦回到家中,竟然發(fā)現(xiàn)于勒已經(jīng)衣錦還鄉(xiāng),在四處找尋他們。確認了賣牡蠣的老人不是于勒,找到家門口的富翁才是真正于勒時,他們又將會做些什么呢?”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得以充分展現(xiàn),深入文章內(nèi)容,又能點燃想象創(chuàng)造的火花。
(三)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上留白,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語文知識包括語法、表現(xiàn)手法、文學常識等知識。為了幫助理解課文,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去查找資料或學習,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的語法等知識教學,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知識。因為我們的課程目標是根據(j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的,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lián)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新課標2012)。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割裂開來講語文知識,難以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更別說靈活運用了。
新課標告訴我們要重視個性化閱讀。教師不是個性化閱讀中的障礙物,而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引領者。在新課標理論指導下,課堂上講究“留白”的藝術,營造情意的氛圍,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精神和個性差異。作為閱讀教學的引領者,我們需要卸下心靈的重負,認真學習并深刻領會新課程所倡導的“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給閱讀教學留白,給學生一個自主閱讀的空間,一個情深深、意濃濃的文本世界!
【參考文獻】
【1】馮培霞.中國畫“空白”的當代意義【J】.美術觀察,2003(02)
【2】陳麗香,黃艾.無畫處皆成妙境——談中國畫的“空白”【J】.裝飾,2003(05)
【3】宗白華.美學散步
【4】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