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虎通》的管理思想

      2013-04-29 00:44:03
      管理學家 2013年8期
      關鍵詞:三綱君臣君主

      由班固編纂的《白虎通》一書,共44篇,包括爵、號、謚、五祀、社稷、禮樂、封公侯、京師、五行、三軍、誅罰、諫諍、鄉(xiāng)射、致仕、辟雍、災變、耕桑、封禪、巡狩、考黜、王者不臣、蓍龜、圣人、八風、商賈、瑞贄、三正、三教、三綱六紀、情性、壽命、宗族、姓名、天地、日月、四時、衣裳、五刑、五經(jīng)、嫁娶、紼冕、喪服、崩薨等專題,分別陳述了儒家關于社會秩序、政治運行、人倫規(guī)范、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觀點。很明顯,這是一部帝國時代的國家治理讀本,而不是學術考究著作。在近人中,劉師培首先指出這一點,他認為,《白虎通義》不同于《白虎奏議》?!啊栋谆⑼x》以禮名為綱,不以經(jīng)義為區(qū)。此則《通義》異于《奏議》者也?!逼查_版本考證來看,該書的卷篇布局按照“禮名”展開而不是按照“經(jīng)義”展開,正好反映出它的性質(zhì),當今有學者干脆就把這部書看作“帝國禮典”??梢哉f,它的編輯,就是為管理國家服務的。

      《白虎通》的管理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第一,關于社會等級秩序的規(guī)范和定位。這一方面被廣泛引用的,就是“三綱六紀”,所謂三綱,即君臣、父子、夫婦三種對稱關系;所謂六紀,即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六種對稱關系。綱是網(wǎng)索的總攬,紀是輔助性的細一些的繩子?!墩f文》曰:“綱,維紘繩也,從系岡聲?!薄凹o,絲別也,從系己聲。”《白虎通》道:“何謂綱紀?綱者,張也;紀者,理也。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張理上下,整齊人道也。”可見,三綱就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定位,六紀是僅次于三綱的社會關系定位。三綱的具體內(nèi)容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對關系的尊卑地位是固定并且絕對的。六紀比三綱次一等,遵循一定的倫理準則,“敬諸父兄,六紀道行,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按照《三綱六紀》的解釋,師長關系類比于君臣關系,源于“成己”;諸父兄弟關系類比于父子關系,源于“有親恩連”;諸舅朋友關系類比于夫妻關系,源于“皆有同志為己助”。社會治理中堅持三綱六紀的原則,就能如撒網(wǎng)一般“有紀綱而萬目張也”。

      近代以來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導致普通大眾對三綱六紀多持否定態(tài)度。人們只看到其中的等級僵化,而看不到其中蘊含的責任定位?!度V六紀》的本意,是要給人群關系確定恰如其分的位置;而每種角色的位置,是由其社會責任和功能決定的。所以,綱紀不僅意味著秩序,還意味著職責。以君臣關系而論,君要做到“下之所歸心”,臣要做到“屬志自堅固”;以父子關系而論,父要“以法度教子”,承擔培養(yǎng)責任,子要“孳孳無已也”,盡到傳代義務;以夫妻關系而論,夫要對妻子“以道扶接”,婦要對丈夫“以禮屈服”。所以,三綱六紀不僅僅是等級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責任規(guī)范,而且等級的區(qū)分以責任的履行為前提。按照儒家的教義,等級的差別,正是由身份和責任決定的??梢哉f,《白虎通》表達的社會等級定位,實質(zhì)上是古代條件下對社會角色的認知。并把這種認知實施于管理活動,屬于中國古代的管理角色理論。如果把以三綱六紀為代表的角色體系,同今天西方管理學中明茨伯格提出的十大管理角色進行內(nèi)在邏輯比較,有可能會對中國傳統(tǒng)形成更深刻的認知。

      為了表現(xiàn)出社會等級的天然合理性,《白虎通》以天人感應、倫理詮釋來說明綱常蘊含的道理。在孔子那里,已經(jīng)有了社會角色定位的經(jīng)驗陳述,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然而,孔子不言天道,不說怪力亂神。從戰(zhàn)國到秦漢,陰陽五行、神秘主義都在“究天人之際”的旗幟下滲透進儒學。到了《白虎通》,干脆就把三綱同天、地、人相配。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伸;父子法地,取象五行相生;夫婦法人,取象陰陽和合。再進一步,就走向神道設教。通過與陰陽五行、天地自然的匹配,《白虎通》界定了不同行為規(guī)范的基本準則,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例如,朋友之道就要從屬于父子之道。父兄在世,就不能對朋友以死相許,也不能對朋友有通財之誼。因為孝敬父兄之義,大于朋友相交之義。如此種種,《白虎通》為社會勾勒出一幅秩序井然、各安其位的畫卷。

      第二,關于君臣關系的規(guī)范和定位。在帝制時代,君主是政治體系的核心,盡管三綱已經(jīng)定位了君臣關系,但那只是粗線條的基本原則,對于君臣關系的具體內(nèi)容,《白虎通》在不同篇章中有大量具體規(guī)定。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在君主與臣下之間的“命令—服從”關系和平行“義和”關系兩個方面。

      皇帝具有塵世之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從名號看,皇帝被稱為天子,是要表明“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白虎通·爵》);“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nèi),所共尊者,一人耳”(《白虎通·號》)。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海內(nèi)之眾,盡得而使之”(《白虎通·封公侯》)?;实厶幱诿钜磺?、指揮一切的地位?!笆苊熘d,四方莫敢違,夷狄咸率服”(《白虎通·瑞贄》)。

      但是,君主的這種權威是有條件的,帝王要以自己的品德與天命相配。在《爵》和《號》兩篇中,天子被說成是一種爵位,盡管是一種很特殊、獨一無二的爵位,但只要是爵位,就同其他爵位具有共性。只不過其他爵位是天子授予的,而天子的爵位是上天授予的。所以,在邏輯上,臣下對皇帝的服從,與皇帝對上天的服從是同構的?!暗弁跽吆??號也。號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號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別優(yōu)劣也?!保ā栋谆⑼āぬ枴罚┓Q天子是為了表明上承天意,以爵事天;稱帝王是為了表明至尊地位,號令天下。君主只有表現(xiàn)出卓越的品德,接受天命的約束,才能配得上天子稱號。天命并不是簡單的神學概念,而是古代條件下的政治符號,是統(tǒng)治正當性和合法性的象征。所以,君主受命于天,需要以封禪、改朔、祭天等儀式表現(xiàn)其正當性和合法性。封禪泰山是向上天報告易姓改制后天下太平;改正朔是表明受命有據(jù),制度有所更化;祭天是按照事父方式事天,表達不敢褻瀆怠慢的誠意。君主不能欺天,上天也會對君主予以告誡或激勵。災異就是上天對君主的譴責,符瑞則是上天對君主的表彰?!疤焖杂袨淖兒??所以譴告人君,覺悟其行,欲令悔過修德,深思慮也?!保ā栋谆⑼ā淖儭罚疤煜绿?,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天統(tǒng)理,調(diào)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并臻,皆應德而至?!保ā栋谆⑼āし舛U》)君主的過失影響到哪里,哪里就會隨之出現(xiàn)災異,如水旱風霜、日食地震等等;君主的品德顯露到哪里,哪里就會隨之出現(xiàn)符瑞,如甘露嘉禾、鳳凰麒麟、景云醴泉等等。

      為了防范君主失誤,《白虎通》根據(jù)國家運行的經(jīng)驗,設計了一套體制上的諫諍保障規(guī)范,令臣下盡忠納誠,規(guī)勸君主?!疤熳又米筝o、右弼、前疑、后承,以順。左輔主修政,刺不法。右弼主糾,糺周言失傾。前疑主糺度定德經(jīng)。后承主匡正常,考變失。四弼興道,率主行仁。”(《白虎通·諫諍》)這一套諫諍設置及其相關理論,對古代國家機構及其運行影響極大,后來各朝越來越完備的言諫封駁制度,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白虎通》對君臣之間的各種儀式都賦予了道德約束和規(guī)范行為的意義。就拿分封來說,所用的玉器為“五瑞”,分別為珪、璧、琮、璜、璋,各有意蘊,“五玉者各何施?蓋以為璜以征召,璧以聘問,璋以發(fā)兵,珪以質(zhì)信,琮以起土功之事也?!庇衿鞯牟煌螤詈唾|(zhì)地,蘊含有天地陰陽剛柔各種性質(zhì),所以有不同用途。君臣相見,臣下要有贄。這種贄傳遞的是臣下對君主的服從信息和表達臣下的應有品質(zhì)?!俺家娋匈椇危抠椪?,質(zhì)也,質(zhì)己之誠,致己之悃愊也?!惫钜杂駷橘?,“取其燥不輕,濕不重”;卿以羔為贄,“取其群而不黨”;大夫以雁為贄,“取其飛成行,止成列”;士以雉為贄,“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白虎通·瑞贄》)。不同的贄,實際上要表達出不同人員的品行規(guī)范。

      君臣之間以贄結成相互關系,除了禮儀文化的含義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觀《白虎通》,始終君父并稱,處處以父子關系比照君臣關系,但是,這里面存在一個問題,父子關系具有血親紐帶,而君臣關系沒有這一紐帶。父子關系是天生的,君臣關系是人為的。所以,以父子比照君臣,必須使君臣之間具備與血緣關系類似的東西才能成立。這種東西,在《白虎通》中被確定為贄?!白右姼笩o贄何?至親也。見無時,故無贄。臣之事君,以義合也。得親供養(yǎng),故質(zhì)己之誠,副己之意,故有贄也。”(同上)這句話特別重要,它點出了君臣關系與父子關系的不同,即“臣之事君,以義和也”。父子關系是雙方無可選擇的,而君臣關系是雙方可自主選擇的。在委質(zhì)關系中,一方面臣下要向君主表達奉獻之意,另一方面君主要向臣下給予相應的回報,所以,這種關系雖然不是契約關系,卻孕育出后來士大夫的自主性。以漢代的征召辟除為例,君長發(fā)出征召令或者辟除狀,所征召或者辟除的對象可以拒絕,尤其是東漢,多次不應召、不就職的事例比比皆是,朝野視其為清高,并無后來的懲罰制裁舉措。按照《白虎通》的規(guī)范,君臣見面,必須執(zhí)瑁執(zhí)珪,實際上就是雙方合意的儀式;臣下進贄和君主賜俸,是雙方“義和”的表達。如果追根溯源,西周的爵封制度以血緣和親緣關系為基礎,而到了漢代的爵封制度,則是把本來沒有父子關系的君臣變成準父子關系。

      君臣義和,對于界定二者的行為規(guī)范極為重要。父子之間,義不可絕(當然,革命時期的“斷絕父子關系”例外),而君臣之間,義絕則可一拍兩散。所以,只有以分封、辟除等方式建立了義和關系,臣下才對君主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沒有這種義和,就不能建立君臣關系。由和而離,雙方義務自然解除。所謂“三諫不從則去”,就是完全符合道義的行為。這種義和關系后來的演變,同“義”的內(nèi)涵變化有關?!栋谆⑼ā繁硎龅摹傲x和”,值得從管理思想和組織原理角度深入探究。

      第三,關于官民關系的規(guī)范和定位。儒家思想一直保持著重民傳統(tǒng),在野的孟子曾把這種思想用“民貴君輕”的論斷推到頂點。在儒學走到朝堂的背景下,君主與民眾的關系不可能達到孟子的高度,必須在君主的至上權威與民眾的國之根本之間找到恰當?shù)奈恢?。對此,《白虎通》是用牧養(yǎng)關系來加以界定的。它認為,上順天意必須下應民心,封建諸侯,建立官僚體系,是為了牧養(yǎng)百姓?!巴跽吡⑷?、九卿、二十七大夫,足以教道照幽隱,必復封諸侯何?重民之至也。善惡比而易知,故擇賢而封之,以著其德,極其才。上以尊天子,備蕃輔,下以子養(yǎng)百姓,施行其道。開賢者之路,謙不自專,故列土封賢,因而象之,象賢重民也?!薄巴跽呒次?,先封賢者,憂民之急也。故列土為疆非為諸侯,張官設府非為卿大夫,皆為民也?!保ā栋谆⑼āし夤睢罚┑牵@種重民并非民貴君輕,而是民卑官尊,官卑君貴,以君與臣、官與民形成遞降社會序列。所以,民眾不再有反抗獨夫民賊的權利,而君主必須有愛民重民的舉措,諸侯官吏上應天子之令,下濟民眾之需,形成一個牧養(yǎng)民眾的等級序列。

      為了防止這個系列的中間層級錯位或者偏離行動方向,君主有責任考察臣下,校正偏失,由此形成君主承接天意,天意兆示民心,民眾服從官府,官府聽命君主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例如,所謂巡狩,就是定期對這個體系的核對調(diào)整。“王者所以巡狩者何?巡者,循也。狩者,牧也。為天下循行守牧民也。道德太平,恐遠近不同化,幽隱不得所者,故必親自行之,謹敬重民之至也。考禮義,正法度,同律歷,葉時月,皆為民也?!保ā栋谆⑼āぱ册鳌罚┧^考課黜陟,就是以牧民的績效調(diào)整官吏隊伍?!爸T侯所以考黜何?王者所以勉賢抑惡,重民之至也?!保ā栋谆⑼āた槛怼罚﹤鹘y(tǒng)的九錫(賜給諸侯車馬、衣服、樂則、朱戶、納陛、虎賁、鈇鉞、弓矢、秬鬯九種象征物),也被賦予新的含義。“皆隨其德,可行而次。能安民者賜車馬,能富民者賜衣服,能和民者賜樂則,民眾多者賜朱戶,能進善者賜納陛,能退惡者賜虎賁,能誅有罪者賜鈇鉞,能征不義者賜弓矢,孝道備者賜秬鬯。”(《白虎通·考黜》)三年一考績,賞有功,黜不肖。各項治理措施,無不同這種重民思想有關。如《貢士》所設計的諸侯向朝廷三年一貢的安排,“諸侯三年一貢士者,治道三年有成也。諸侯所以貢士于天子者,進賢勸善者也。天子聘求之者,貴義也。治國之道,本在得賢;得賢則治,失賢則亂?!碧熳又苯诱髡倨溉蔚陌才牛坝胸曊邚陀衅刚吆??以為諸侯貢士,庸才者貢其身,盛德者貢其名。及其幽隱,諸侯所遺失,天子之所昭,故聘之也?!庇绕涫怯H耕儀式的設計,作為皇帝重民重本的示范動作,在后代一直延續(xù)下來,其象征意義不亞于今天的國家領導人在植樹節(jié)進行栽樹活動。這些制度安排,無一不同調(diào)整和改善官民關系有關。當然,這些制度還要同強化君主權威、宣示統(tǒng)治正當性結合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白虎通》關于官民關系的安排,其隱含的支撐點是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這一關系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性,當中國古代進入帝制時段后,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就走上了與歐洲不一樣的道路。中國不存在國家與社會的兩分,而是把國家與社會糅合為一體。這種國家與社會的互相兼容源于三代形成的部族國家。然而,當部族國家演變?yōu)榈蹏螅瑖遗c社會的關系如何處理考驗著統(tǒng)治者。秦始皇試圖以強悍的國家徹底替代社會,而二世而亡的教訓打斷了這種努力,且其失敗教訓時刻在警示著漢人。所幸儒家思想為漢代調(diào)整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提供了學理資源。儒家特別重視孝道,并把基于血緣親情的孝道作為整合社會的價值準則??鬃诱J為孝是德性的基礎,說:“孝,德之始也。”(《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孔門弟子有子則把孝悌與治亂在邏輯上聯(lián)系起來,稱:“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保ā墩撜Z·學而》)到了孟子,干脆主張以孝治天下?!皥蛩粗溃┒岩??!保ā睹献印じ孀酉隆罚┥鐣P系中的孝悌,完全可以推廣到治理天下之中?!叭巳擞H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離婁上》)然而,孝道與治道畢竟有所區(qū)別,在孔孟那里,雖然可以忠孝并提,但孝更為根本也更為重要。有人問孔子為何不從政?孔子引《尚書》答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論語·為政》)所以,在孔孟那里,如果忠孝發(fā)生了沖突,孝具有優(yōu)先性。用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來說,即社會比國家更重要。即便是堯舜那樣的圣人,當從政與孝道沖突時,會毫不猶豫地放棄從政。到了帝國時代,這種孝道優(yōu)先的準則顯然不再適用,于是,《白虎通》以五行生克原理為據(jù),調(diào)整了忠孝關系。西漢董仲舒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忠孝,稱:“忠臣之義,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貴者也,其義不可加矣?!保ā洞呵锓甭丁の逍袑Α罚┑搅恕栋谆⑼ā穭t明確規(guī)定“不以父命廢王命”其依據(jù)就是“金不畏土而畏火”。至此,儒家的孝道完成了由社會準則向國家準則的轉(zhuǎn)變,血緣倫理變成國家掌握的社會規(guī)范。然而,忠孝之間的同構關系,又使得《白虎通》不能用忠君否定孝道,所以國家法律也要為親親相隱乃至血親復仇留下一定余地。如果說,孔孟時期的儒家,以孝悌強調(diào)社會是國家的本原,而到《白虎通》,則以忠君強調(diào)國家高于社會。

      《白虎通》的管理思想,其邏輯基礎是自然神學。例如,《五行》以長篇大論運用陰陽五行和四時月令學說,以其生克運轉(zhuǎn)變化確認人世間的行為準則。具體而言,父死子繼相當于“木終火王”;兄終弟及相當于“夏之承春”;君主年幼而大臣攝政,相當于“土用事于季孟之間”;臣法君,相當于“金正木”;子諫父,相當于“火揉直木”;臣諫君不從則去,相當于“水潤下而達于上”;親屬進諫則不能去,相當于“水木枝葉不相離”;父為子隱,相當于“木之藏火”;子為父隱,相當于“水之逃金”;甚至連人們在情感上遠兒子而近孫子,也相當于“木遠火近土”。如此種種,現(xiàn)實中的行為規(guī)則,都要在自然天道中得到證明。這些內(nèi)容,多來自緯書?,F(xiàn)代學者論及《白虎通》的思想,多數(shù)偏重于對其神學的批判。侯外廬就認為,《白虎通》的內(nèi)容90%出于讖緯,其性質(zhì)是庸俗經(jīng)學和神學的混雜物(見《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這種批判,似乎有所偏頗。漢代政學合流把儒家學說神學化,在某種意義上,是把先秦儒學形成的各種價值觀念,通過神道設教方式使其權威化。如果說,司馬遷的《史記》是以經(jīng)驗歸納方式“究天人之際”,那么,班固的《白虎通》則是以天道演繹方式“究天人之際”。前者形成中國的史官文化,后者形成中國的信仰文化。

      《白虎通》的自然神學,表現(xiàn)在以自然天道為根基,建立具有教化意義和秩序框架的倫理天道(例如給日月五行賦予道德性質(zhì)),再把倫理天道上升到具有意志力和威懾力的神靈天道。以五行學說為例,《白虎通》把自然意義上的五行、同倫理意義上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以緯書神化的五經(jīng)完整地對接起來,構成了一個整體,天道、人道、神道合一,作為帝國的治理指南。

      猜你喜歡
      三綱君臣君主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考論
      五張羊皮
      當代皇室
      和諧君主帝嚳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明清兩朝邊疆治理中的西夏歷史借鏡——兼論明清君臣的“西夏觀”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4
      試論董仲舒三綱思想的正義悖論
      智富時代(2017年4期)2017-04-27 11:42:10
      三綱
      學語文(2015年2期)2015-02-27 12:10:00
      儒家領導哲學“三綱”新解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
      黔江区| 双流县| 邵阳县| 武清区| 威宁| 乐安县| 阳高县| 平乐县| 乌兰浩特市| 大连市| 阳山县| 家居| 香河县| 西安市| 旺苍县| 禄劝| 五河县| 商城县| 镇坪县| 专栏| 和平县| 丹巴县| 青铜峡市| 博湖县| 运城市| 大洼县| 教育| 镇坪县| 廉江市| 平顶山市| 钟祥市| 蓬安县| 乾安县| 南充市| 抚顺市| 黔西县| 尉犁县| 贵溪市| 平安县| 盈江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