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那么,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該如何精心設計提問,啟迪學生思維,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呢?主要從兩方面談一些粗淺之見。
關鍵詞:提問;興趣;互動
一、課堂提問的啟發(fā)性
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這個任務的完成不是單純靠教師的正面引導,同時還需要設計必要的課堂教學問題,讓學生從思考中深化認識,明辨是非。例如,進行《小麥的來歷》這一課教學時,由于城里的孩子不了解小麥的種植過程,不了解農民的辛苦,因而很難培養(yǎng)他們愛惜糧食、尊重農民的情感。這時,就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既然大家都不喜歡農民這一職業(yè),我們把他取消了吧?沒有了這一職業(yè),我們的生活會成為什么樣子?這一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他們意識到了農民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對社會所做的巨大貢獻。接著再提出一個問題:既然大家知道了農民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學生開始說自己的做法,要節(jié)約糧食,不恥笑他們,尊重他們,好好學習,長大了改進當今農業(yè)技術,減輕農民的辛苦等等。通過幾個問題,轉換角度,換位思考,讓學生意識到了農民對我們社會所作的巨大貢獻,培養(yǎng)學生尊重農民、勤儉節(jié)約的情感與意識。
二、課堂提問的邏輯性
教材各個部分都存在著內在聯系,如果不揭示這種關系,很可能使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影響學生系統知識結構的形成。因此,教師要在知識關聯處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與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相連的設問是精心設計、由淺入深的。它貫穿整個教學體系,像一根紅線,將零散的教學素材連在一起,更像一條線索,穿插在整個教學結構之中。如,在《健康的生命最美麗》中共有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美麗的世界,每一個生命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其他生命的呵護與關愛。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呵護關愛其他生命的健康成長。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健康的生命是最美麗的,了解健康的含義,追尋生命的美麗。針對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以下問題,把一節(jié)課貫穿其中。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問題:任何生命的成長都離不開其他事物的呵護與關愛,家長、老師、朋友為我們的成長耗費了很多的心血,誰來說一說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故事?學生暢談成長故事。話鋒一轉,既然我們得到了這么多的關愛,我們應該怎樣報答他們?從而進行感恩教育。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愛中成長,我們有能力呵護其他生命了,我們以后應該怎么辦?從而樹立關愛其他生命的意識,傳遞愛心。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明白健康的生命最美麗,你是怎樣理解健康的?情緒低落,對任何事情無精打采屬于不健康的表現嗎?當我們發(fā)生意外傷害,我們的身體有了缺陷,無法改變時,我們如何追尋生命的美麗?從而讓學生明確健康的含義,怎樣追尋生命的美麗。整堂課的教學由這幾個問題穿針引線,這些設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也使每個小的教學目標之間有著內在關聯。每一個設問都給學生的思維前行提供下一個方向,學生的探究活動沿著老師提出的這些設問自然展開,老師通過這些精心的設問主導著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行為。
課堂提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懾,而是交流。一個好的品德與社會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在與學生交流的互動中逐漸思考、掌握善問、會問的藝術,讓課堂教學成為“疑問—反問、追問—釋問”的思維樂園!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