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虎
作為一名從教近二十年的語文教師,最近深入一些年輕語文教師的課堂,發(fā)現(xiàn)他們課堂上的“水分”現(xiàn)象依然嚴重:更多的是重視“聽”者的感受,而不是“學”者的感受;“講”得時間多,“練”得時間少;“演”得成分多,“實”得成分少;“識”得分量多,“想”得分量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這就不得不提到語文教學中的“水分”問題。新課標中提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
從新課標中反復提到的“實踐”一詞可看出,新課改的精神在于提倡語文學習要學會“運用”和“習得”,而不是“教會”和“記得”,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形式越多,“水分”越重。以實踐為主的語文課堂,應以大量占有語言材料為主,而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得失。這就需要大量壓縮課堂上老師教的時間,擠出教的“水分”,先學而后教,多學而少教,優(yōu)學而精教。
那么,一個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課堂中的“水分”呢?就像成都大學陳大偉教授所說的:“把自己的課記錄下來,對照著備課本一字一句去地去梳理課堂語言,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課堂上呈現(xiàn)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水分是如此之多……”因此,課堂上的‘水分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擠一擠,總還是有的。什么時候水分擠得差不多了,課堂就精彩了,課堂也就真正的高效了。
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擠出語文課堂中的“水分”呢?
不該說的“話”
當語文老師的總喜歡說話時滔滔不絕,仔細過濾,卻發(fā)現(xiàn)有許多“正確的廢話”。諸如“這堂課,你學懂了嗎?” “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啊?”“對不對?” “好,很好,不錯”。這些“正確的廢話”背后,折射的是老師語言的蒼白和備教材、備學生的膚淺,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不該讀的“讀”
語文課中的“讀”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但是不當?shù)摹白x”也會顯得贅余。例如《小音樂家揚科》一課中,一位老師出示自讀要求:“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揚科酷愛音樂?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把寫揚科酷愛音樂的句子在書上畫下來?!边@里,朗讀對于思考問題的幫助不大,靜思默讀反而有利于快速高效的理解文本。
不該問的“問”
課堂上的問題不是越多越好,更要避免偏離主題的發(fā)問。一老師在上《一枚金幣》時,摸出了一百塊錢問學生:“你認為這一百元錢能做什么?你想用它來做什么?”由于沒有深入課文,導致學生出現(xiàn)了“金錢萬能”的偏頗認識,以致老師又花了更多的時間把錯誤的觀點牽引回來,這就是多余的環(huán)節(jié),問而不當,不如不問。
不該評的“評”
有些語文老師總喜歡在學生發(fā)言后點評一番,以凸顯課堂生成的精彩,其實適當?shù)牧舭祝瑪D出了“水分”的思考,反而會更精彩。一位老師總喜歡在學生讀書后問:“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你認為他是怎么讀懂的?”這種硬要學生去揣測別人想法的做法就是強人所難,不如換成:“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去讀?”這樣的處理才會精當而高效。
不該煽的“情”
許多語文老師喜歡在課堂上煽情,認為這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標志之一。但是,生硬營造出來的“情”能打動人嗎?一位老師在上《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一課時深情地說道:“我想問一問同學們,如果現(xiàn)在的普羅米修斯沒有去盜火種,他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由于沒有明確的指向,學生的回答轉向了普羅米修斯會過上怎樣閑適的生活,本來一個歌頌英雄悲壯的故事,偏離了文章的基調。
不該演的“演”
語文課堂需要“演”,但要恰如其分的演,否則就是邯鄲學步,引人發(fā)笑?!恫菰芬晃闹袑懙剑骸榜R上的男女……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草原人民飛馬馳迎的熱情場面適合學生在頭腦中去想象,一位老師卻把它“演”砸了:“看,草原人民來迎接我們了!有一位隨行記者用他的鏡頭拍下了這個畫面,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在教室里跑一跑示范一下?!币簧鲃诱埨t,兩手展開,飛奔著繞教室奔跑,以表現(xiàn) “飛”的感覺。結果這個場面因很難表演而顯得滑稽可笑,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那么課堂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干什么呢?去年假期期間,筆者學校的多名學生走入了一些美國學校,也進入了他們的語文課堂學習。學生們感觸最大的是美國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直接大量接觸語言材料,在實踐中調查分析形成觀點和文字,而不是像我們的課堂滔滔不絕地去肢解課文,雖然老師講得精彩,但是往往學生最后學得并不精彩。比較中美兩國學生在使用語言文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面,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的語文課堂,需要轉變觀念,要敢于把節(jié)約下來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量去閱讀、去思考、去實踐、去動手……就像新課標所說的:“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p>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
責編/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