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探析

      2013-09-17 06:07:20張建榮
      關鍵詞:助動詞道義主觀性

      張建榮

      (安徽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合肥 230036)

      一、研究背景

      情態(tài)動詞連用是漢語的獨特現(xiàn)象,某些情態(tài)動詞的連用還較為普遍,以“可能會”為例,在CCL語料庫檢索系統(tǒng)(簡稱CCL,下同)[1]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里就有6020個詞條。

      漢語情態(tài)動詞連用的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

      1.現(xiàn)象的提出階段。丁勉哉[2]較早地探討了情態(tài)動詞的連用。之后,趙元任[3]等也分析了若干例子。這些研究引起了人們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現(xiàn)象的關注,但對背后的原因分析不足。如,趙元任[3]認為只要意思說得通,助動詞就有連用的可能,但對何為“意思說得通”沒有具體分析。

      2.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階段。馬慶株[4]把能愿動詞分為六個小類,并較為全面地考察了這六小類詞連用的情況,找出了有關間隔連用的一些規(guī)律。齊滬揚認為“助動詞連用主要起語氣的疊加作用”[5],并區(qū)分了斷續(xù)疊加和連續(xù)疊加。彭利貞[6]主要借助于EDD規(guī)則(認識情態(tài)>道義情態(tài)>動力情態(tài))對情態(tài)動詞的同現(xiàn)作了詳細的分析。徐晶凝[7]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從主觀性這個新穎的角度進行了研究,但沒有研究情態(tài)動詞連用的歷時性。王振來[8]從信息量原則和語義接近的角度分析了能愿動詞的連用。

      綜上所述,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的研究目前已相當豐富,但還有不夠深入之處,例如,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歷時性研究較為缺乏,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功能研究不夠系統(tǒng)。因此本文將進一步探析情態(tài)動詞連用的功能并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進行了歷時分析,為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二、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功能及其實現(xiàn)

      (一)主觀化理論

      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概念。Lyons較為經(jīng)典地指出語言的“主觀性指的是說話人通過自然語言結構和其常規(guī)手段表達自我及說話人態(tài)度、信念的方式”[9]。在 Traugott看來,主觀化則是意義越來越植根于說話者的信念和態(tài)度的“語義化的歷時的過程”[10]。

      目前,國外對于主觀化的研究主要分為以Langacker和Traugott所代表的兩大分支,分別以共時和歷時研究為核心。

      (二)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功能

      1.增強主觀評議性

      齊滬揚認為“助動詞(在齊滬揚該書里系指情態(tài)動詞——筆者注)往往具有評議的語義功能,大多數(shù)都能表示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助動詞的連用能使這種主觀評議的語氣得到加強”[5]。而這種“主觀評議的語氣”其實就是話語主觀性的體現(xiàn)。

      無獨有偶,王振來認為通過能愿動詞連用能反映“說話者對事物可能性或對所說之事物發(fā)表自己的判斷和態(tài)度”[8]。

      2.對某些句式限制的消解

      情態(tài)動詞和人稱代詞的搭配有時會受到制約?!袄缭诒硎娟愂稣Z氣的句子中”,情態(tài)動詞“對人稱的選擇很寬泛,但‘愿/愿意’‘想’‘要’這幾個表示陳述語氣時對第二人稱是排斥的”,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表示主觀意愿”的意思[8]。但這幾個詞前面加上“會”后便可用于第二人稱的陳述語氣。試比較:

      a.*你愿意/想/要再到北京。

      b.你會愿意/想/要再到北京的。

      b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加上評注性成分“會”以后,整個句子表達的是說話人的判斷,體現(xiàn)評議的功能,具有主觀性。這里的“你”是句子主語(“syntactic subject”/“sujet d''enonc'e”),而不是言者主語(“speaking subject”/“sujet d''enonciation”)[11]。這也與彭利貞[7]所指出的情態(tài)動詞同現(xiàn) EDD規(guī)則(認識情態(tài)>道義情態(tài)>動力情態(tài))相一致。根據(jù)EDD規(guī)則,認識情態(tài)“會”在表達說話者對信息真實性的判斷的同時,也修飾了道義情態(tài)“愿/愿意”“想”“要”等,使其義務約束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性的實現(xiàn)

      1.主要是通過最左邊的情態(tài)動詞

      情態(tài)動詞連用的主觀性主要是通過最左邊的情態(tài)動詞而得到增強的。齊滬揚指出“從連用的助動詞表示的疊加語氣來說,……最左邊的助動詞表示的語氣最強”[5]。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語氣的強弱與助動詞的轄域有關。一般來說,助動詞后面的成分在語義上都受到前面助動詞的管轄,最左邊的自然管轄的范圍也最大”[5]。

      以CCL[1]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里的“可能會”為例,試比較:

      a.領導者的頭腦發(fā)熱了的,用冷水洗洗,會清醒些。

      a'.領導者的頭腦發(fā)熱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會清醒些。

      b.有些事實,特別是批評性、揭露性和外事方面的,當時報道會產生不良影響,就不要搶著發(fā)表,要選擇適當時機。

      b'.有些事實,特別是批評性、揭露性和外事方面的,當時報道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就不要搶著發(fā)表,要選擇適當時機。

      在以上的政論例句中,在“a”和“b”的“會”前添加了“可能”后,“a'”和“b'”的主觀評議性分別強于“a”和“b”。由于“會”表示的是蓋然性,因此a和b過于武斷,而a'和b'則通過認識性情態(tài)動詞“可能”管轄包括“會”在內的謂語,把說話人的主觀印記帶到語句中,表明了說話人對自己所說的話的各種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主觀性。

      2.主要通過認識性情態(tài)動詞

      就標記詞而言,認識性情態(tài)動詞是典型的言者標記,主觀性強于其他類的情態(tài)動詞,因此是漢語主觀性表達的主要手段。

      三、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歷時考察

      情態(tài)動詞的連用分為兩種情況:(1)連用不成詞;(2)連用成詞。朱冠明指出,“漢語有些情態(tài)動詞長期異類連用而未成詞,如‘必欲’‘必能’‘必當’‘能得’等。連用成詞的有‘會須’‘會當’等?!保?2]本文將對“當會”“必欲”“會須”和“會當”這四組詞的連用進行分析,因為它們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表1 情態(tài)動詞連用語料庫收錄對比表

      下文將對從語料庫在線(http://www.cncorpus.org/)中搜索出的例句進行個案分析。

      (一)情態(tài)動詞連用不成詞的主觀化

      1.當會

      a.“會”作動作義,“當會”最早見于魏晉六朝,沿用至民初,意為“應當聚會/應當聚集”。

      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度龂尽?魏晉六朝)

      即辛丑歲朔,以彼法推,當會於亥正,而今在戌正,差至六刻,其他牴牾,更難枚舉?!肚迨犯逑隆?民初)

      b.“當會”中的“會”作認識情態(tài),最早見于宋朝。

      銘曰:夫人樂氏,為大貌足,生死相催兮河太促,洎從者無生,當會如煙離塵俗?!赌怪俱憽?宋)

      2.必欲

      a.在漢朝以前,“必欲”里的“欲”既作情態(tài)動詞,也作謂詞。

      所以者,此人但知貪寵有身,必欲好衣美食,廣宮室,高臺榭,積珍寶,則有為。《老子想爾注》(春秋戰(zhàn)國)

      由于情態(tài)動詞是后加謂詞性成分的非自主動詞,因此“欲好衣美食”是述賓結構,只有“必”(一定)是情態(tài)動詞。

      b.“必欲”作為情態(tài)動詞連用,在漢朝逐漸固定化,并沿用至今。

      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漢書》(漢)

      三十多年前的水花生,是人們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惡性雜草,真可謂聲名狼藉。(現(xiàn)代漢語)

      (二)情態(tài)動詞連用成詞的主觀化

      1.會須

      a.適逢需要。“會”義為“恰好”“適逢”?!跺琛吩?“需,須也?!薄吨芤住?周)

      b.應當。對曰:“鮮卑車馬客,會須用中國人”。《北史》(魏晉六朝)

      c.“一定要”。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独畎兹?隋唐五代)

      2.會當

      a.作“恰巧”義。會當病死,莽以其庶女陸逮任妻后安公奢,所以尊寵之甚厚,終為欲出兵立之者。《漢書》(漢)

      b.作“應該”“應當”義。人生在世,會當有業(yè)。《顏氏家訓·勉學》(南北朝)

      c.作“必然”“一定要”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抖殴げ考ね馈?唐)

      作“恰巧”(副詞)和“應該”“應當”(義務類情態(tài)動詞)義解時,“會當”表達的是命題義,而作“必然”“一定要”(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義解時,“會當”表達的是評價意義。

      (三)重新分析和類推

      1.重新分析

      當今主觀化研究兩大代表分別為Langacker和Traugott,他們對重新分析的定義有所不同。Langacker認為“重新分析是一個表達結構的變化,不會立刻改變表層形式,常導致成分之間邊界的創(chuàng)立、遷移或消失”[13]。以“當會”為例,在宋朝以前,“當會”后接賓語或狀語。古漢語語法的特點決定了賓語有時候在“當會”之前,如上文的“天下其當會也”?!爱敃钡木浞ōh(huán)境為:

      [當(modality)+VP(會 +NP/AdP)]

      從宋朝開始,“當會”出現(xiàn)了新的句法環(huán)境:

      {[當](deontic modality)+[會](epistemic modality)}+VP

      “當”和“會”之間的邊界消失,組合在一起修飾VP。

      Hopper&Traugott指出“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重新分析是兩個成分之間的融合。這方面最典型的例證是復合詞化(compounding),通常為兩個或多個成分融合成一個單位,結果會帶來語義、形態(tài)和音韻方面的變化”[14]。

      以“會須”和“會當”為例。

      會須/會當:實詞→道義情態(tài)動詞→具有復合意義(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義+意愿類情態(tài)動詞義)的情態(tài)動詞

      “會須”和“會當”一方面連用成為一個詞,另一方面則實現(xiàn)了從實詞義到命題義再到評價義的虛化過程,同時也具備了Traugott所提出的主觀化特征:“由命題功能變?yōu)檠哉劰δ?由客觀意義變?yōu)橹饔^意義;由非認識情態(tài)變?yōu)檎J識情態(tài);由非句子主語變?yōu)榫渥又髡Z;由句子主語變?yōu)檠哉咧髡Z;由自由形式變?yōu)檎持问健保?5]。

      2.類推

      Hopper& Traugott[14]認為“類推是句法組織的范式化,會引起表層搭配的變化”。就情態(tài)動詞連用的主觀化而言,類推主要體現(xiàn)為“道義類情態(tài)動詞+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意愿類情態(tài)動詞”和“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搭配的固化。

      以“當會”和“必欲”的歷時體現(xiàn)為例:

      當會:道義情態(tài)動詞+實詞→道義類情態(tài)動詞+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會”作為認識情態(tài)表達說話者的判斷,體現(xiàn)主觀性?!爱敗弊鳛榈懒x情態(tài)修飾“會”和整個句子,表明說話者的判斷是基于道義情態(tài)的。)

      必欲: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實詞→認識類情態(tài)動詞+意愿類情態(tài)動詞(“必”作為認識情態(tài)表達說話者的判斷,體現(xiàn)主觀性,同時修飾、約束和調節(jié)意愿情態(tài)“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探析了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增強主觀評議、消解句式限制的功能并對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進行了歷時分析,為情態(tài)動詞連用主觀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1]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檢索系統(tǒng)[OL].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2009 -07 -21.

      [2]丁勉哉.談助動詞的聯(lián)用[J].語文教學,1956(12):24-29.

      [3]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A].劉夢溪.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趙元任卷[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609.

      [4]馬慶株.能愿動詞的連用[J].語言研究,1988(1):18-28.

      [5]齊滬揚.語氣詞與語氣系統(tǒng)[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46-259.

      [6]彭利貞.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215-225.

      [7]徐晶凝.現(xiàn)代漢語話語情態(tài)研究[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8:269-275.

      [8]王振來.語義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06-113.

      [9]Lyons,John.Deixis and subjectivity:Loquor,ergo sum?[A].Robert J.Jarvella and Wolfgang Klein.Speech,Place,and Action:Studies in Deixis and Related Topics[C].New York:Wiley,1982:101 -124.

      [10]Traugott,Elizabeth C.(Inter)subjectivity and(inter)subjectification:A reassessment[A].Kristin Davidse,Lieven Vandelanotte,Hubert Cuyckens.Subjectification,Intersubjectific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C].Berlin:De Gruyter Mouton,2010:29 -74.

      [11]Benveniste,Emile.Subjectivity in language[A].Mary Elizabeth Meek,Coral Gables.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C].FL: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1971:223 -230.

      [12]朱冠明.《摩訶僧祗律》情態(tài)動詞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133.

      [13]Langacker,Ronald W.Syntactic reanalysis[A].Charles N.Li.Mechanisms of Syntactic Change[C].Austin/Londo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7:57 -139.

      [14]Hopper,Paul J.& Traugott,Elizabeth C.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52-61.

      [15]Traugott,E.C.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ticalization[A].Stein & Wright.Subjectivitiy and Subjectific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31254.

      猜你喜歡
      助動詞道義主觀性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李大釗:播火者的鐵肩道義
      神劍(2021年3期)2021-08-14 02:29:44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助動詞的用法
      維吾爾語助動詞及其用法
      北方文學(2018年2期)2018-01-27 13:46:55
      語法學堂 助動詞怎么"助"?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西漢道義觀的學理形成
      古代文明(2015年3期)2015-07-07 07:31:41
      情文兼具的道義承擔
      小說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52
      定襄县| 山丹县| 成安县| 郓城县| 临汾市| 丰原市| 清苑县| 兰西县| 乌拉特后旗| 南昌县| 潢川县| 永善县| 进贤县| 金寨县| 青川县| 禹城市| 金平| 色达县| 安岳县| 丹阳市| 沙坪坝区| 房产| 瓦房店市| 河池市| 长海县| 自治县| 崇明县| 靖州| 莲花县| 凤城市| 花莲市| 黎平县| 临沧市| 凌源市| 乌什县| 临武县| 读书| 灵寿县| 手机| 木兰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