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敏
摘 要:通過分組教學的方法,從形式、學習方法以及思想觀念上進行全新的新課程改革,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分組教學;形式革新;方法革新;觀念革新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教師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了實現(xiàn)這個主要目標,各個學校和老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一、形式革新
為了改革的深入,從形式上革新也是一種必要的
手段。每班把5~7人分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為一個小的家庭,在這個小組里面有學習成績檔次不同的學生。簡單地說就是有成績好的、中等的、比較差的。每個小組選出自己的組長,寫出自己組的口號、標語、名稱。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這個小組就是一個整體,榮辱與共,成績是大家的,批評也是大家的,不會針對某個人。這樣違反紀律的話,全組成員都會受批評,就有力地約束了個人的放縱行為;某一個人爭得了榮譽,全組成員都為其高興。由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無論是學習還是勞動、紀律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二、學習方法的革新
以前在上課的時候,總是老師一直在講臺上長篇大論,一節(jié)課只有一人表現(xiàn)的局面?,F(xiàn)在,只需要老師提前備好學案,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標。由學生自學、討論、發(fā)言講解,如果學生能通過這些方法解決本節(jié)課的任務,老師甚至不需要說話。如果有個別問題,學生講解的不到位或者難以解決,這個時候才需要老師的點撥。這種學習方法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但是,效果很明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明顯地提高,自學意識明顯
加強,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上講臺表現(xiàn)的
勇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以語文教學為例,很多東西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如果我們還是承襲前人依靠參考,把學生局限于現(xiàn)成的答案中就顯得不合時宜。而是要能夠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無論對與不對,都是對他們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學習重在積累、思考和領悟,如果所有都是按照一個模式去尋求答案就不能領會語文學習的真正內(nèi)涵。通過這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發(fā)揮學生的自由想象力,提高成績。
三、思想觀念的革新
為了能使改革深入人心,必須從思想觀念上革新,只有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才能從行動上加以改變。這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有的老師教學一輩子了,一直采取的都是傳統(tǒng)方法,一下子接受這種全新的模式,從思想上就接受不了。為了克服舊習慣,建立課堂發(fā)言的競爭機制,我們采取了下面的措施:每節(jié)課都由班委同學記錄各組學生的發(fā)言情況,主動發(fā)言一次記3分,老師提問回答正確的記2分,錯誤不計分。每周末在班會上統(tǒng)計各組總分,對于積分最高的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并記入學生檔案。自從開展此項活動以來,各科的課堂發(fā)言都出現(xiàn)了煥然一新的局面。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說起來容易,真正實施起來卻遠非如此。真正上課的時候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更高的要求。因為當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自學討論時,留給老師的時間就很少,如何當好導演的角色,控制好節(jié)奏、把握好方向,沒有精心的設計根本就難以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鮑里奇.有效教學行為.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2.
[2]金小芳.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04.
(作者單位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