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暉
摘 要: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作為家長心里一定非常開心,因為望著孩子們像小樹一樣正茁壯地成長,是父母最快樂最榮耀的事情。但同時,家長們也有一些擔心,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的生活。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下面就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心理疏導;銜接;習慣養(yǎng)成
根據陶先生的教育主張,筆者認為需要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并形成一個教育的共同體,就能夠幫助幼兒順利地度過銜接期。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心理疏導是銜接成功的前提
首先要增強小學生的自豪感。為了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幼兒園可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幼兒對即將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幼兒注意的穩(wěn)定性不夠,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直觀、形象、新異的教具、教學方式等更能引起其注意。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可通過游戲、情景模擬等手段,讓學生扮演小學生,在角色中體驗,并獲得自豪感。幼兒情緒不夠穩(wěn)定,自我控制力也較弱,容易因為學習、生活或人際交往等方面的不適應而產生情緒上的問題。教師可以摸摸他們的小腦袋,讓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還要多跟幼兒交談,談談他們上學后的生活,讓他們產生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其次,要消除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恐懼感。幼兒園大班第二學期,幼兒園應安排幼兒參觀小學校園,了解小學生的生活,幫助幼兒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心理。參觀時,除了參觀如廁所、食堂、操場等場所,還要介紹小學的學習與生活,觀摩他們的課堂等等。在觀摩時,可以請小學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小學的學習要求。如,上課、作業(yè)以及課間的常規(guī)要求,還有課前準備、收拾書包等要求?;氐接變簣@,幼兒老師可以模擬小學生的要求,手把手地教會幼兒。
二、習慣養(yǎng)成是銜接成功的保障
剛入學的孩子對小學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比如,課前準備,孩子們根本就不認識書本,怎么做課前準備呢?因此,新書發(fā)下來后,老師首先帶領孩子們認識書本。告訴他們哪本是語文書,哪本是數學書。接著,再帶領孩子們認識課程表,教師會把課程表上的漢字變成拼音,因為孩子們不認識字。剛開始有的孩子不認識拼音,就每一節(jié)課前告訴他們。然后,老師要求孩子們把文具盒放在課桌前方,把課本放在課桌兩邊。(左邊的放在左上角,右邊的放在右上角)
跟幼兒園相比,小學的學習科目增多了,整理書包比幼兒園復雜了。開學后,老師們通常會教給孩子們整理書包的方法:(1)按大小放。大點的書放在下面,小點的書放在上面。(2)按類別放。語文方面的書放在一起,數學方面的書放在一起。有的老師還告訴孩子們一個小竅門,那就是天天用的書放上面,拿起來方便。
孩子們對學校場所不熟悉,加上小學跟幼兒園相比面積大多了,在他們內心會產生不安的感覺。因此,報到的第一天,老師通常會帶領孩子們熟悉校園。帶著他們認識廁所,弄清教室在幾樓,怎么走就可以到達廁所等等,還會帶他們到各個功能教室、操場、食堂等地方走一走。別小看這走一走,不僅讓孩子們心里的那份不安消失,還會幫助孩子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家的感覺。
三、老師關愛是銜接成功的關鍵
進入小學后,對于一年級的新生,老師的愛顯得尤為重要。當孩子膽怯時,老師的愛就像媽媽的微笑能解開他們的心結;當孩子頑劣時,老師的愛就像爸爸的眼神能震撼他們的心靈;當孩子失敗時,老師的愛就像溫柔的春風能撫平他們的創(chuàng)傷;當孩子驕傲時,老師的愛就像涼爽的秋風能吹醒他們的大腦。因此,對一年級的孩子,老師的愛是喜歡,是平等,是等待。
首先是喜歡。小學在挑選一年級的老師尤其是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時,學校應安排有愛心、責任心、能力強的老師擔任。因為一年級的孩子最在意老師是不是喜歡他,今天你表揚了他,他會激動得又唱又跳,到處宣揚他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今天你請他回答問題,他會一天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今天你對他微笑了,他會激動得小臉漲得通紅。尤其是那些略顯膽小的孩子,你的微笑,你的鼓勵,你的撫摸,那就是最令他們高興的事兒。表達對孩子們的喜歡方式較多,比如撫摸,當孩子們在認真寫字時,為了不打擾他們,老師們輕輕撫摸一下他們的小腦袋,會讓他們寫得更認真。比如微笑,當早晨孩子們進校時,老師送給他們一個微笑能讓他們快樂一天。
其次是平等。別看一年級的孩子是些小不點,可他們的內心非??释c他人平等。在班級管理中,我們非常重視孩子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充分發(fā)揮小助手功能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約束力。我們在與家長聊天中,發(fā)現許多孩子都有在家模仿老師的行為,因為在他們心里,老師非常了不起,家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的話就等于圣旨。所以,在開學初,我們會很快安排值日生(全班同學輪流當),并且對他們進行值日輔導。
再次是等待。針對一年級的孩子,等待是愛的最好方式。小孩子忘事的現象非常普遍。當你指出他的缺點或者不足時,他會立即承認,并表明馬上就改。但過一會兒,說不定他還會重復自己的缺點,這與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有關,他們的自控力很差,注意的形式以無意注意為主。對于孩子們的這種現象,等待是最好的愛。
四、家庭配合是銜接成功的后盾
研究表明,一般6歲入學的孩子,大約需要兩三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才能順利完成“幼小過渡”。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第一學期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幫助子女順利通過“幼小過渡”。
家長要為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和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家庭氣氛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在寬松、和睦、幸福、互助、互愛的家庭中,孩子能自然的感受到溫暖、快樂、會有安全感,他們的情緒開朗、性格活潑,能熱情關心他人,尊敬父母和孝順長輩。相反,如果家庭關系冷漠、緊張,家庭成員之間爭吵不斷、糾紛常起,孩子就會焦慮、恐懼、抑郁、寡歡,缺乏安全感、自信心,性格往往會變得暴躁、敵對、孤僻、膽小,對人冷漠,阻礙了身心的正常發(fā)展。
學習氣氛包括為孩子提供整潔又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必備的學習用品和材料,同時家長要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另外,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安排好學習時間,能夠集中精力讀書、預習、復習,按時、認真完成作業(yè),愛惜書本和學習用具、自己準備上課用具等等;進入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身體發(fā)展相對處于一個平穩(wěn)的階段,神經系統(tǒng)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條件反射也比較容易形成,是培養(yǎng)各種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因此,我們要努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為孩子提供好書、鼓勵閱讀,教給他們基本的學習方法,提供展示學習效果的機會;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有利時機開發(fā)智力。
總之,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面必須形成一個教育的合力,才能幫助幼兒順利地度過銜接期。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