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小 鳳
(渭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為了查明中國日語學習者對授受表達方式的習得實況,筆者于2013年9月以渭南師范學院東方語言文化系日語專業(yè)的二、三、四年級共180名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進行了有關(guān)授受表達方式的問卷調(diào)查。
在上課期間,由代課教師向?qū)W生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各個年級沒有特別設(shè)定完成時間,結(jié)果普遍在40~45分鐘完成。答題結(jié)束后,由代課教師收回問卷。因為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完成,因此,有效回收率為100%。
問卷調(diào)查的題目形式由翻譯、選擇和補全對話三部分構(gòu)成。考察的重點是對學習者授受表達形式綜合運用能力和語用能力的考察。
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中國日語學習者在授受表達方式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次調(diào)查主要問題點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授受表達的過剩使用
對“老師,這本書借給您吧。”這句話的翻譯,二、三、四年級學習者的正確率分別為5%、10%和7%。大部分同學翻譯為「先生、この本を貸して差し上げましょう」。這個句子正是授受表達過剩使用的典型,也就是在不該用授受表達的地方使用了授受表達,而使整個句子表達不符合日本人的表達習慣。雖然這個句子沒有任何語法錯誤,但為什么說它不確切呢?究其原因,在日語中,從語用學的角度講,「~てやる·~てあげる」句型表示由于說話者的意志性行為而使聽話人或者第三者受到恩惠,所以給人一種說話人以恩人自居的感覺。即使用表示自謙的「~てさしあげる」,以恩人自居的語感也絲毫沒有減弱。[1]160-172這種場合一般用表自謙的依賴形式來替換。
2.授受表達和非授受表達的混同使用
在日語中,授受表達不僅單純表示物的授予,同時表示說話人的感情,也就是授受表達常伴有恩惠的意思。[1]160-172但是,關(guān)于 “大學授予田中博士名譽博士的稱號。(陳述性內(nèi)容)”的翻譯,括號中明確標注出本句屬于陳述性說明,但是關(guān)于這句話的翻譯,二、三、四年級學習者的正確率分別為2%、31%和32%。對于這種單純陳述性說明的句子用授受表達就顯得不自然。這種類型的錯誤表明了學習者對授受動詞和普通動詞的區(qū)別不明白。
3.授受表達的脫離使用
授受表達的脫離使用,指的是在應該使用授受表達的句子而沒有使用授受表達。[2]對 “那孩子把學的東西很快就忘了”這句話,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學習者的正確率分別為7%、39%和36%。為什么這么多的學生會出現(xiàn)授受表達的脫離使用傾向,究其原因,教材只對授受表達從語法角度進行了說明而根本沒有涉及對授受表達語用功能的說明,最終導致學習者對授受表達所包含的說話人的感情沒有理解而導致翻譯錯誤。翻譯題11、14、15、17同樣正確率也特別低,這主要是由于學習者對授受表達所表達的非恩惠的意思不了解而導致的錯誤。
4.授受表達和被動態(tài)的混淆使用
這種錯誤指的是,學習者在應該用被動態(tài)表達的句子而使用了授受表達。[2]對 “學生給我提了一個很難的問題(把我給問住了)”這句話,被調(diào)查者正確率特別低,錯誤的重要原因是該句應該使用被動態(tài)而學習者卻使用了日語的授受表達。
對于以上四個問題點產(chǎn)生的原因,在對學生的跟蹤調(diào)查中,67%的學生對教材的說明感到不滿意,認為錯誤的原因與教材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本文以上海外國語大學主編的《新編日語》(修訂本)1、2冊[3]278-288為考察對象。此教材屬于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語法講解較為系統(tǒng),因此,目前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基礎(chǔ)階段大多使用此教材。
《新編日語》在『第一冊』第16課中首先指出,現(xiàn)代漢語無論誰給誰都用動詞“給”來表示,而日語的授受表達則要復雜得多。在運用授受表達時,既要考慮接受者與授予者,還要考慮尊卑關(guān)系。然后對日語中的授受本動詞及各本動詞的敬語句型及待遇變化和方向性進行了詳細說明。繼而在《新編日語》『第二冊』第7課中對接受助動詞的用法進行了補充說明。
1.授受表達方式的說明過于集中
《新編日語》這一教材分兩課講解了授受表達的本動詞用法和補助動詞用法,并且同時出現(xiàn)了授受表達各個句型相對應的語法形式。這樣過于集中的安排形式,表面上看,照顧了語法的體系性,但是,學習者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語法項目,并且容易將各個句型搞混,很有可能使學習者把授受表達作為單純的語法項目去學習。而且,這種過于集中的導入語法的方法,違反了“循序漸進”的一般性學習規(guī)律,結(jié)果會使原本就很復雜的授受表達更加難以理解。
2.沒有明確提出授受表達的恩惠性
日語的“授受表達”除了表示物的“授予與接受”這層意思外,還包含著一種人際間的恩惠轉(zhuǎn)移,它體現(xiàn)著日本人之間特有的恩惠意識。[4]140-149
在教材的解說中,雖然對授受動詞的待遇變化進行了詳細說明,但關(guān)于授受表達所包含的恩惠的移動性并未提及。漢語不像日語那樣通過語法來表現(xiàn)感激的心情。因此,對于對中國日語學習者來說,從語用的層面對日語授受動詞進行說明非常必要。
3.關(guān)于「~てあげる」的使用意識的敘述不充分
從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習者關(guān)于「~てあげる」的過剩使用這一傾向非常明顯。有研究者對其原因進行過研究。比如:母語的負遷移(王燕2000)[5]、學習者的使用意識(堀口1984)[2]等,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材對「~てあげる」的解說不全面。教材強調(diào),「~て差しあげる」用于接受者的輩分或社會地位高于授予者的場合,這樣學習者容易誤解為當接受者的輩分或社會地位高于授予者的時候,只要將「~てあげる」換成「~て差しあげる」就行了。例如:對老師說:“這本書借給您吧。”在這個句子中,對說話人來說,老師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學生很容易翻譯為「先生、この本を貸して差し上げましょう?!箤嶋H上,這種表達方式帶有一種施恩的感覺,往往會給聽話者帶來不快。而且,何時可以用「~てあげる」或「~て差しあげる」也未進行說明。例如《新編日語》第二冊第七課如下一組對話。
李:あなたはお母さんに何か手伝ってあげますか。
中山:余り手伝いませんが、たまに部屋の大掃除を手伝ったり、買い物を手伝ったり。
李:あなたはお父さんに何か手伝ってあげますか。
中山:父にも余り手伝いませんが、たまに車で會社まで送ったり、駅まで迎えに行ったりします。[4]140-149(この會話は『新編日本語』第二冊の第7課會話の部分から引用したものである。P.144)
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針對小李的提問,中山回答的時候并沒有用「~てあげる」這種句型。但是,這種回答沒有用授受表達,不但句子本身沒有問題,以恩人自居的語感也沒有了,相反給人以好感。但教材并沒有說明這一點。在《新編日語》這一教材中,只指出「~てあげる」的使用會給聽話者帶來不快感。的確,有的場合會帶來不快感,但并不是只要使用都會有這種感覺?!浮皮ⅳ菠搿惯@種表達方式,如果用在聽話者就是動作的接受者這種場合,確實帶有一種說話人以恩人自居的語感,但是如果用在聽話者不是動作的接受者這種場合,就可以使用「~てあげる」這種句型。并且,這種場合如果使用的話,恰恰是主體生命力的一種很好的證明。比如說,「~てあげる」在這種場合的使用,往往可以增加和聽話者的親近感。
例:高校の同級生である関口里美、三上、永尾が里美の同僚北川先生と一緒に四人で飲んでいる。
北川:あら、三上さんって、モテルんだー。ね、どんなことしてるの、女のコに?
三上:この人がいなくなったら教えてあげる。
関口:三上くん! 『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
[山本裕子(2003)p.150「~テアゲルの対人的な機能についての一考察」『世界の日本語教育』により][6]。
以上這組對話可以看出,三上給北川老師說話,意識到里美在聽他們的話。三上說的[この人がいなくなったら教えてあげる]這句話故意讓里美聽到。雖然這句話表面上的聽話者是北川老師,但實際上真正的聽話者可以說應該是里美。在對話中,由于使用了「~てあげる」,更顯得與里美相比較,發(fā)話者與北川老師的關(guān)系更親密,這種表達用在上面的對話中更適合。但是,在教科書中根本沒有提及。因此,筆者認為,在《新編日語》中,關(guān)于「~てあげる」的使用意識的敘述不充分。
4.授受表達非恩惠的意思沒有提及
日語的授受表達,不但可以表達恩惠的意思,也可以表達非恩惠的意思,但在《新編日語》中,對授受表達非恩惠的用法根本沒有提及。比如,對于「~てもらう」的解說,根本沒有提出對對方帶來麻煩這一用法,因此,學習者關(guān)于這一意識較淡薄。「~てくれる」這個句型除了恩惠性的一面,也有帶來麻煩的一面。
5.授受表達的說明容易導致誤解
關(guān)于授受本動詞「もらう」的說明也有不確切的地方?!缎戮幦照Z》這一教材在導入授受本動詞時,首先解說「あげる」,再解說「もらう」,最后解說「くれる」這樣的順序進行的。而且在解說「あげる」時,是以「甲は乙に…あげる」這一句型的形式列舉出來的,并且進一步強調(diào)解說一般情況下,甲是物的授予者、乙是物的接受者。與此相對,教材中在說明「もらう」時、直接借用「あげる」這一句型提出「乙は甲(に)から…もらう」這個句型。同樣也強調(diào)了乙是物的授予者、甲是物的接受者。這樣進行說明,確實很方便,但學習者很容易將兩個句型中的甲乙理解為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乙は甲に(から)…もらう」這一句型中,甲是第一人稱的時候,按照教科書的說明來使用的話,就會造成錯誤的句子。另外,關(guān)于授受補助動詞「~てもらう」的說明也有不恰當?shù)牡胤?。在《新編日語》第二冊第七課中,關(guān)于授受補助動詞「~てあげる」進行了如下說明?!讣驻弦窑恕皮ⅳ菠搿惯@一句型表示,甲為乙做某事。甲是動作的授予者,用助詞「は」表示。乙表示動作的接受者,用助詞「に」表示。然后,緊接著說明「甲は乙に~てもらう」這一句型,在說明時,強調(diào)「甲は乙に~てもらう」句型與甲は乙に…てあげる」正好相反,只說明了甲是動作的接受者,乙是動作的授予者,而對于甲對動作主體乙的請求性并沒有說明。如果不說明主體甲的請求行為的話,很容易將兩個句型理解為只要將動作授予者與接受者調(diào)換位置,兩個句型意思就完全相同。在實際運用時,容易將兩個句型混同。
6.練習的設(shè)定只重視授受表達的方向性
《新編日語》教材中,關(guān)于授受表達方式的練習以對話練習、句型替換練習、完成句子、選擇題、日譯漢練習這五種形式出現(xiàn)。這些形式的練習,基本不重視場面,只重視方向性,只是簡單地語言形式的練習,過于機械化。對學習者來說,將授受表達放在人際關(guān)系和上下文語境中去考慮,然后選擇語言形式,這種練習不夠。
本稿以使用本教材的日語專業(yè)學生為對象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為依據(jù),分析了學生存在的問題,得出學生的錯誤很大程度上與教材的編寫有關(guān)?;诒疚牡诙糠值姆治?,對于日語授受表達方面的教材編寫提出以下改進措施:
授受表達是貫穿整個日語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語法,因此,應該將其貫穿于整套教材中,而不是集中出現(xiàn)在一兩課;現(xiàn)代外語教學越來越重視語言的運用,因而應將禮貌理論運用到教材的講解中,學生才能從根本上理解日語授受表達的內(nèi)涵;初級階段的日語教材應該結(jié)合繪畫場景進行練習,而不是機械的語法練習,使學生全面地了解授受表達知識;關(guān)于授受表達非恩惠的內(nèi)容也應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全面地掌握這個語法體系。
教材的研究歷來是教育工作者關(guān)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論文僅局限于《新編日語》這套教材中授受表達方式的研究,以期對日語教材的編寫及日語教學有所啟發(fā)。其實,不僅授受表達方面,日語其他重要語法編寫方面也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因此,今后將進一步進行日語教材的探索和研究。
[1] [日]庵功雄·高梨信乃他.『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M].東京:スリーエーネッ トワーク,2001.
[2] [日]堀口純子.授受表現(xiàn)に関わる誤りの分析[J].日本語教育(第52號),1984,(2):91-103.
[3] 周平,陳小芬.新編日語:第1冊[M](修訂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4] 周平,陳小芬.新編日語:第2冊[M](修訂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5] 王燕.授受表現(xiàn)における「非用」についてー中國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學習者の場合―[J].日本語教育學會秋季大會予稿集,2000,(10):49-54.
[6] 山本裕子.~テアゲルの対人的な機能についての一考察[J].世界の日本語教育,2003,(9):14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