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大班幼兒具有好玩、好動、好思考這一特點。抓住這一特點,依照園內《自主性特色體育鍛煉》的研究,課題組的老師在幼兒羊角球的體育鍛煉中引導幼兒有目的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跳羊角球的方法后,通過幼兒練習、思考、討論等多種教育形式的綜合運用。利用師生共議總結跳羊角球的花樣,幼兒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 這樣不但學會了雙腳跳、跨越障礙物跳、點對點跳、花樣隊形跳等多種跳羊角球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視覺運動能力,發(fā)展了下肢肌肉力和耐力、鍛煉了下肢關節(jié)。
接下來筆者就從形式、教學內容和資源、評價方式三個方面談談羊角球游戲在幼兒園體育鍛煉中的運用。
一、教學形式要根據幼兒的實際特點進行組織調整
1、孩子的榜樣示范作用不可忽視,羊角球活動取材方便。
無固定模式,幼兒不僅可以自由結伴,也可以單獨玩耍,而且花樣繁多,它擴大了幼兒的游戲內容、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練習羊角球的幼兒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會并掌握了雙腳跳、跨越障礙物跳、點對點跳、花樣隊形跳等多種跳羊角球的方法,大部分羊角球活動需要幼兒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合作。
在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活動中,羊角球跳躍可以說是簡單又綜合的項目,它不僅需要手眼腳的配合,還需要手腳的力量以及身體跳躍速度的準確估計。但只要能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便會激起追求成功的理念和力量。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老師并沒有過多地去強調讓幼兒應該用什么形式來跳,什么形式來學,而是根據每位幼兒的特點進行指導。
筆者經過分析認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且小朋友們人多才喜歡玩,往往能力強的孩子會有帶動作用。陳鶴琴先生曾提倡兒童教兒童 ,因為 一教一、一帶一,這兩種結合形式可以使能力強幼兒的帶能力弱的幼兒 在結伴玩的過程中,不僅被教者得益,施教者在鞏固自己所學技能的同時,也獲得了發(fā)展的機會。
2、通過各種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競賽活動,激發(fā)幼兒對羊角球的興趣
針對孩子們的實際情況,筆者和課題研究組的老師經過討論認為要讓小朋友主動地去玩羊角球,首先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孩子有創(chuàng)新的需要,要設法滿足孩子的這一需要,設計一些創(chuàng)新的活動也有助于引導孩子積極參加游戲。如:可以讓小朋友們互相比賽,可以給跳得好的或者進步快的小朋友發(fā)貼紙作為獎勵等等。在這種活動和鼓勵下,幼兒從一個都不知道正確跳羊角球的基本方法,到所有參加羊角球的幼兒都學會了各種羊角球的跳躍,老師們從始至終都沒強調用何種形式去組織幼兒的活動,讓幼兒用何種形式來練習,而是讓幼兒自主玩。從中觀察幼兒的活動行為,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活動行為。對幼兒進行指導,并根據幼兒的表現(xiàn),安排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活動中的材料提供及教學形式都要圍繞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在實踐中不斷改變與修正
1、根據活動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特點提供材料。
在引導幼兒學習多種跳法時就充分體現(xiàn)了根據教學活動內容結合幼兒實際特點提供材料的思想。孩子們都熟練地掌握了跳羊角球的技巧,但是怎樣才能改變一成不變的跳躍方式,讓羊角球玩起來更加多樣化,更加能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筆者又參與到孩子們的活動中,孩子們剛開始時非常興奮地參與到活動中,但興奮勁一過就又開始瘋玩了。課題研究組的教師們經過討論決定投放限量的羊角球讓孩子們自由組合玩法,投放障礙物玩法,這個辦法非常有效。能力稍弱的幼兒在能力強的幼兒帶動下,紛紛參與到合作玩羊角球的活動中。
材料是與游戲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直接感受到內在生理體驗,以及由這種經驗引起的外在物理經驗,其中既有同化,又產生順應,以達到適應不同時期產生的不同體驗和經驗,建構不同的知識,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因此,應根據游戲的發(fā)展不斷補充材料,以給予孩子盡可能多的選擇機會。
2、以教學內容為活動中心,多種教學形式橫向同構。
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年齡越小獨自游戲越多,隨著年齡的增大,幼兒社會性獲得發(fā)展,競賽的合作游戲增多,集體游戲的比例也就增大了。因此,不同年齡幼兒對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的需求上不同,興趣和愛好也不同 在實踐操作中,我們建構了以雙腳跳、跨越障礙物跳、點對點跳、花樣隊形跳等多種跳羊角球的方法。
根據兒童情感與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了以教學內容為活動中心,多種教學形式橫 向同構的教學思想。
3、教學內容在實踐中不斷改變與修正。
在實踐中,我們對所開展的教育教學進行及時性反饋與持續(xù)性評價,及時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反思,提出下一步意見,不斷充實或修正活動內容。此外,我們還從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順應他們的發(fā)展規(guī)律,隨著他們的發(fā)展水平調整活動內容。所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發(fā)展的,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改變與修正的。
三、評價的目的要明確,方式要多樣
1、評價主體互動性
傳統(tǒng)上對幼兒的評價,完全是教師說了算。但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為此,我們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對他人的評價和自我評價,引導幼兒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閃光點,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2、評價表格記錄性
每次活動,為幼兒記錄每次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步。就是盡量將幼兒進步情況量化、記錄的說明。幼兒園優(yōu)越的課題研究條件為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為每個課題研究組配備了想對應的表格?;顒又欣蠋煂γ课挥變簩W會跳羊角球的日期以及學會的花樣都進行了詳細記錄。
我們帶領孩子在《自主性特色體育活動》研究中匆匆走過了一學期,但就在這短短的一學期中,我們將跳羊角球巧妙地運用于幼兒園體育鍛煉中,不僅擴大了教育內容的范圍,汲取羊角球游戲的營養(yǎng),使幼兒園的體育鍛煉更加豐富多彩了、也發(fā)展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學、自練、互評能力,增強了幼兒的體質。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景城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