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赫德與英德續(xù)借款

      2014-04-16 13:19:06張志勇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4期
      關(guān)鍵詞:總理衙門英德赫德

      張志勇

      赫德與英德續(xù)借款

      張志勇

      中國對日賠款的賠付主要是通過三次大借款來完成的,它們分別為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及續(xù)借款。赫德幫助英德借款取得成功后,為了防止剩余對華借款落入俄法手中,赫德繼續(xù)為匯豐銀行出謀劃策,并向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提出了分10年還清剩余賠款的方案,但未取得成功。最終在向各方借款無著、日本拒絕賠款展期的情況下,總理衙門不得不仍將借款事宜交給赫德辦理,赫德從而幫助英德續(xù)借款取得成功,同時也幫助清政府利用英德續(xù)借款償清了對日賠款。

      赫德英德續(xù)借款 賠款 總理衙門

      目前學術(shù)界對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赫德(Robert Hart)與英德續(xù)借款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有關(guān)赫德的專著或有關(guān)賠款的文章中,還未見專文來對此問題進行論述[1]參見StanleyF.Wright,Hart and the Chinese Customs(Belfast:WM.Mullan&Son LTD,1950),pp.659-666;盧漢超:《赫德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239頁;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guān)史(晚清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7頁;許毅、金普森等:《清代外債史論》,〔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96年版,第413-452頁;康之國:《赫德與中國近代賠款》,〔鄭州〕《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王宏斌:《赫德爵士傳》,〔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330頁;馬陵合:《晚清外債史研究》,〔上?!硰偷┐髮W出版2005年版。。由于缺乏相關(guān)史料,已有研究成果在敘述英德續(xù)借款時,雖然也提到赫德,但是未能將赫德在英德續(xù)借款過程中臺前幕后的活動完整描述出來。有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利用赫德日記等已刊未刊中英文史料對該問題做一系統(tǒng)梳理,以求教于方家。

      一、幫助匯豐銀行攬借剩余中國對日賠款

      中國對日賠款的賠付主要是通過三次大借款來完成的,它們分別為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及續(xù)借款。俄法借款與英德借款后,清政府還需要籌借另一批對日賠款。但此時海關(guān)擔保的能力已到盡頭,用什么來進行擔?;I借下一批借款成為赫德與總理衙門需要解決的問題。赫德在1896年5月17日給中國海關(guān)駐倫敦辦事處主任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的信中稱:“中國將不得不籌借更多的錢——我怕是還要借一千萬到一千六百萬,它能提供什么擔保是一個大問題。海關(guān)能保證每年提供最多一千六百萬兩,或者說占到年稅收的五分之四。由于債權(quán)人不肯接受全值作為擔保,只肯打八折或九折,看來我們借債的能力已到了盡頭。問題是嚴重的,我們正在認真地商討。他們昨天問我是否愿意負責管理內(nèi)地的土產(chǎn)鴉片,還可能把各通商口岸的常關(guān)、厘金、鹽稅等全部交我管理?!盵1]《赫致金Z/708函》(1896年5月17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477頁。而此時赫德最擔心的是清政府再向法國借款,因為這樣會對由其掌控的海關(guān)不利。但是,赫德又感到無能為力,因為他認為匯豐銀行受包銷商的操縱,無法擊敗其他競爭者。而就法國政府對各家銀行的控制力來說,如果中國以某些好處作為交換條件,能夠借到三厘息的借款[2]《赫致金Z/710函》(1896年5月31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六卷,第485頁。。為了能夠再次攬到中國對日賠款的借款,赫德于1896年6月1日電詢金登干:英格蘭銀行在什么條件下能為中國發(fā)行另一筆借款,并告之除非他們向總理衙門提出能吸引人的條件,否則借款難免落到別人手中!同時他還指示金登干去見英格蘭銀行總裁[3]《赫致金第809號電》(1896年6月1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36頁;。金登干去見了英格蘭銀行總裁和副總裁,但得到的答復是,該行從不發(fā)行外國政府借款,現(xiàn)在也不會這樣做,除非英國政府要他們辦[4]《金致赫第677號電》(1896年6月2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36頁;“12 June 1896”,Hart’s Journals,Vol.48,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藏。。此時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Claude M.MacDonald)也非常關(guān)心中國借款問題,赫德遂將英格蘭銀行的答復告訴了竇納樂[5]“8-9 June 1896”,“12 June 1896”,Hart’s Journals,Vol.48.。由于無法籌借十分有利的借款,赫德隨后暫停了籌借新的中國對日賠款的活動。

      中日《馬關(guān)條約》第4款規(guī)定:中國對日賠款,第一、二次賠款交清后,余款平分6次遞年繳納,第一次平分遞年之款,于兩年內(nèi)交清,同時還規(guī)定,如從條約批準互換之日起,3年之內(nèi),能全數(shù)清還,除將已付利息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于應付本銀扣還外,余仍全數(shù)免息[6]《馬關(guān)新約》,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一卷,〔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年版,第615頁。。所以不管清政府打算分年付清還是三年內(nèi)全數(shù)還清,在第三次對日賠款的交付期限1898年5月之前,都要籌得對日賠款。因此,1897年初清政府將籌借對日賠款再次提上日程。3月16日,戶部尚書翁同龢與戶部左侍郎張蔭桓相商后,囑托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向英、德公使議借1億兩[7]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1897年3月16日,第2982頁。由此可知清政府此次籌措借款是從1897年3月開始的,而有關(guān)研究成果中存在此次籌措借款始于1897年6月的說法,值得商榷。(參見陳詩啟著:《中國近代海關(guān)史(晚清部分)》,第377頁;馬陵合:《晚清外債史研究》,第104頁。)。李鴻章隨即找到竇納樂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Edward Baron von Heyking),表示要以海關(guān)和田賦為擔保,借款1600萬英鎊。竇納樂非常愿意,希望得到赫德的支持。赫德則認為,田賦是最不應該觸碰的,因為會帶來很多麻煩,但是如果中國想以此擔保借款,他會支持,條件是借款需立即用來付清對日賠款[8]“16 March 1897”,Hart’s Journals,Vol.49.。3月24日,翁同龢到赫德處談洋稅抵借款事,擬撥300萬兩入關(guān)稅內(nèi),則可將此作為借款抵押。赫德認為,如果真這樣辦,可借1億兩,并表示“此番乃駐使主持,伊不越俎”[9]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7年3月24日,第2983-2984頁。。同時赫德還指出,擔保必須以固定稅收的形式出現(xiàn)[10]“24 March 1897”,Hart’s Journals,Vol.49.。清政府剛剛決定要舉借1億兩外債,匯豐銀行就得到了消息,并通過其代理人向赫德電告有關(guān)問題[11]。但由于赫德此時已稱不插手借款之事,匯豐銀行的行動沒有得到赫德的積極響應。

      匯豐銀行轉(zhuǎn)而試圖通過中國駐英使館同李鴻章談判借款。5月28日,匯豐銀行將此意電告赫德,赫德認為此時張蔭桓正在英國為英王祝壽,他可能會有助于借款,遂回電鼓勵匯豐銀行談判借款,爭取能夠承辦這筆借款[1]“28 May 1897”,Hart’s Journals,Vol.50,藏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中國駐英使臣羅豐祿于6月4日將此事電告李鴻章[2]《羅星使來電》(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五日),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37頁。,李鴻章回電稱:“奉旨派辦借款,故定章招徠……如匯就范,亦無成見?!盵3]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737頁。李鴻章遂與匯豐銀行開始談判,雙方商定利息4厘半,折扣85.5%,期限51年,借款前10年還利不還本,自第11年起按年還本除利,平均6個月一付,85.5%的折扣外無絲毫其他用費[4]參見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737-754頁,第748-754頁,第792-809頁。。但是,雙方在抵押問題上卻存在嚴重分歧,雙方商定以鹽務(wù)、厘局作保,匯豐銀行堅持于合同內(nèi)載明萬一拖欠,即準稅務(wù)司干預作保之鹽課、厘局,而李鴻章則認為如此規(guī)定流弊甚大,堅決不同意[5]參見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737-754頁,第748-754頁,第792-809頁。。7月26日,匯豐銀行北京分行經(jīng)理熙禮爾(Edward Guy Hillier)將雙方談判的情況告知赫德,赫德認為匯豐銀行應該堅持自己的要求,并警告李鴻章金融市場的變化[6]“26 July 1897”,Hart’s Journals,Vol.50.。但是,7月30日李鴻章明確拒絕了匯豐銀行所提條件,雙方談判遂暫時停頓[7]“31 July 1897”,Hart’s Journals,Vol.50.。李鴻章與匯豐銀行的借款談判停頓后,德、法、俄都希望能夠攬借,熙禮爾遂詢問赫德關(guān)于此事的意見,赫德認為,他們的借款條件都不會比匯豐銀行的優(yōu)惠,反而會更加苛刻,他們將會迫使中國重新回到匯豐銀行這里[8]“4 August 1897”,Hart’s Journals,Vol.50.。

      果然不出赫德所料,在與其他銀行談判未果后,李鴻章又重新考慮與匯豐銀行的借款談判。10月10日,李鴻章向熙禮爾表示仍希望由匯豐銀行來承辦借款。熙禮爾遂就此詢問赫德的意見,赫德認為他最好是等一兩天,不要時間太長,然后仍提出4厘半利息的方案,之后再談?chuàng)栴}[9]“11Octo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藏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隨后李鴻章與匯豐銀行開始進行另一輪的談判,雙方商定照6月原議辦理,但雙方在抵押問題上還是不能取得一致[10]參見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737-754頁,第748-754頁,第792-809頁。。熙禮爾堅持要求將常關(guān)置于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的管理之下,并由海關(guān)對鹽征稅。李鴻章則堅決拒絕,并威脅稱如果熙禮爾不能承辦,別人將承辦[11]“25October 1897”,“26 Octo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雙方的談判復又陷入僵局。

      在與各方商議借款都無著落的情形下,李鴻章一方面繼續(xù)與匯豐銀行保持聯(lián)系,在6月份借款條件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談判,但李鴻章依然不同意還款失敗后擔保由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控制[12];另一方面,李鴻章又開始商借俄款[13]《寄柏林許使》(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806-807頁。。面對中俄間的借款談判,英國也非常著急。12月23日,竇納樂與熙禮爾一起拜訪赫德,同時熙禮爾將匯豐銀行的兩封電報給赫德閱看,內(nèi)中介紹了中俄借款談判的有關(guān)情況,俄國提供利息4厘的借款,折扣93%,中國讓俄國承建一條鐵路,用厘金與田賦作保,并答允下一任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為俄國人。竇納樂督促匯豐銀行在7天內(nèi)對借款一事作出決定與答復[14]“23 Decem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同日赫德電請金登干告知匯豐銀行,他完全贊同該銀行代理人昨天發(fā)出的兩封電報,希望匯豐銀行有能力承辦商業(yè)性借款,以防止反對者的陰謀[15]《赫致金第720號電》(1897年12月23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1頁。。但金登干在12月24日回電稱,在當前危機時刻,不可能發(fā)行商業(yè)性債券。如果英國政府要求英格蘭銀行聯(lián)合匯豐銀行共同籌集借款,即使不是實際為借款擔保,至少須宣布英國政府的政策是在必要時保護債券持有人的利益,那么發(fā)行債券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匯豐銀行請英國政府采取這樣的行動,無疑是極端困難的。不過,看來這是防止俄國安排借款的唯一辦法[1]《金致赫第558號電》(1897年12月24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1頁。。赫德意識到事關(guān)重大,俄國可能會借款成功,他于12月25日電請金登干隨時向其報告匯豐銀行的決定[2]《赫致金第719號電》(1897年12月25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1頁。。同日熙禮爾函告赫德,匯豐銀行沒有德國、法國和俄國的幫助不能發(fā)行對華借款[3]“25 Decem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金登干也電稱,沒有英國政府的支持,借款將無可能,有必要利用赫德這方面的一切可能壓力,使英國外交部充分認識到目前局勢對英國利益存在的危險[4]《金致赫第557號電》(1897年12月25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2頁。。

      赫德認識到?jīng)]有英國政府的支持,匯豐銀行在倫敦發(fā)行對華借款不可能,所以決定與竇納樂相商,并希望能夠得到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的幫助。12月26日竇納樂拜訪赫德,稱英國外交部讓他告訴總理衙門,中國鐵路建設(shè)不能為一個國家壟斷,下一任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必須是英國人。所以他希望赫德能夠支持他,因為英國外交部不理解為什么中國這么愚蠢,竟然接受俄國的條件[5]“26 Decem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隨即赫德電告匯豐銀行稱:

      英國外交部最了解,俄國控制了中國后將引出什么后果。但是,政策必須指導行動??偫硌瞄T的大臣們要的是眼前使他們享樂的東西,不管明天和后人。外國人管理厘金將有損于每個中國官吏的私囊,而田賦管理主要對政府有影響。因此總理衙門的大臣們當前寧肯不顧將來的一切危險,將田賦交給俄國人,也不愿為有希望革新內(nèi)政而把厘金交給英國人。一些無實權(quán)的大臣雖然認為匯豐銀行的建議對政府最有利;但有實權(quán)的總理衙門大臣們只求眼前渡過難關(guān),暫時安逸,而甘愿接受俄國的建議。俄國人最初的干預,使得中國人積極贊同俄國人的方案。英國人的幫助縱然目前得不到同樣的感激,但是能大大地改變中國的未來。目前正值危急關(guān)頭,關(guān)系到遠東的未來。因此,我希望匯豐銀行能得到英國外交部的有力支持。[6]《赫致金第718號電》(1897年12月27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2—163頁。

      收到此電后,匯豐銀行立即將其轉(zhuǎn)交給了英國外交部,并產(chǎn)生了影響[7]《金致赫第555號電》(1897年12月27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3頁;“28 Decem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因為此時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已將俄國擔保對華借款事電告了英國外交大臣沙理士伯。沙理士伯得到俄國擔保對華借款的消息以及赫德對此事的分析后,開始考慮英國政府如何爭得對華借款[8]參見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Vol.23(Shannon: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p.27—29.。

      英國外交部因已開始考慮對華擔保借款,就讓金登干詢問赫德尚未作抵的海關(guān)稅收之數(shù)[9]《金致赫第553號電》(1897年12月28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4頁。。12月30日赫德電告金登干:

      關(guān)稅收入已抵押出十分之七!余數(shù)因須支付征收經(jīng)費、沿海燈塔維持費用和駐外使館經(jīng)費,不能用作抵押。今年春天的匯率損失,還需從其他方面彌補。瓜分之說很渺茫,只要向正確方向邁進一步,就可改變這種想法。俄國朋友堅持不苛求什么擔保條件,所以正合中國人的意。俄國人只求皇帝批準借錢并答應還錢就夠了。事實上,這是拿整個帝國作抵押!英國政府即使自己以低利發(fā)行中國債務(wù),也一定會有所獲得而無風險。若是置身事外,除非動用武力,否則只能把主導地位讓給別人。請注意:鹽稅收入足以抵押2000萬鎊借款。[10]《赫致金第716號電》(1897年12月30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64頁;“29 Decem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

      此處,赫德讓英國政府對擔保借款的風險放心,因為單單中國的鹽稅收入就足以抵押2000萬鎊借款,更無論其他稅厘了。

      正在英國政府考慮對華擔保借款之際,李鴻章開始主動向英國政府商辦擔保借款事宜[1]《寄羅使》(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811頁。。李鴻章之所以在向俄國商借擔保借款之時,又向英國商借擔保借款,主要是為了能夠為中國爭得有利條件,最好是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借款。但是,李鴻章的這種希望很快就破滅了。1月5日,羅豐祿就英國政府擔保借款事晤商沙理士伯,沙理士伯表示英國政府愿意擔保借款,但須有額外條件,此事將由竇納樂負責談判[2]“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 to Sir C.Macdonald,January 5,1898”,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Vol.23,p. 33;另,參見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811頁。。因為還不知道英國的額外條件是否比俄國的附加條件苛刻,所以李鴻章在征得英國答允擔保對華借款并準備就此同其談判的同時,他還不斷催辦俄款[3]《璞科第代電俄外部》(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812頁。。

      就在李鴻章催辦俄款時,英國開始主動出擊了。1月7日沙理士伯致函竇納樂,告之如果其12月30日電報中所講條件全部為中國接受,英國將向日本支付所余1200萬鎊的戰(zhàn)爭賠款,中國向英國支付4厘息,本息50年還清。用海關(guān)與常關(guān)稅、鹽稅和厘金擔保,由英國人來監(jiān)督這些稅收,如償款失敗這些將都由英國控制[4]“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 to Sir C.MacDonald,January 7,1898”,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Vol 23,p. 34.。1月10日晚,竇納樂將包含向中國提出借款條件的兩封電報讓赫德閱看。翌日赫德致函竇納樂,認為所提條件會嚇壞總理衙門,竇納樂函復稱同意赫德的意見[5]“11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即日竇納樂到總理衙門商辦借款,表示借款由英國外交部擔保,但必須有額外利益,利息4厘,沒有折扣,50年還清[6]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11日,第3080頁。。1月14日晚,竇納樂向赫德表示,現(xiàn)在英國外交部已經(jīng)交由他來處理對華借款問題,他已經(jīng)放棄了某些要求,所提條件和匯豐銀行所提差不多[7]“15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但實際并非如此,竇納樂向總理衙門提出了5條借款條件:1.開放南寧、湘潭、大連灣為通商口岸;2.鐵路由緬甸修至長江;3.長江各口不準讓與他國;4.各處行小輪船;5.免租界外厘金。雙方在開放大連灣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因為俄國代辦巴布羅福(Aleksandr I-vanovich Pavlov)已向李鴻章抗議開放大連灣,并威脅稱如果開放大連灣,俄與中國絕交[8]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15日,第3081頁;“Sir C.MacDonald to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January 16,1898”,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Vol.23,p36.。1月16日,赫德來到總理衙門,翁同龢與張蔭桓請他幫助讓竇納樂從要求開放的口岸中將大連灣撤去,因為那樣會冒犯俄國[9]“16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16日,第3081頁。。翌日,赫德為此拜訪竇納樂,竇納樂認為此時中國應該開放大連灣來證明自己的骨氣,他同意即日將去總理衙門談判借款條件[10]“17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對于英方所提條件,除大連灣一條不能同意外,總理衙門基本都同意了,并同意了竇納樂所提總稅務(wù)司一職應永遠用英國人的要求[11]“Sir C.MacDonald to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January 21,1898”,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Vol 23,pp.41-42,p40.。此外總理衙門同意以所剩海關(guān)稅收、厘金、鹽課和常關(guān)稅作為英款的擔保,如果償款失敗,這些將由英國政府控制,并同意立即由中國政府指定英國檢察員,可以從中國海關(guān)中挑選,來檢查帳目,準備厘金和鹽課的每月報告或定期的帳目[12]。同時翁同龢與張蔭桓還再次請赫德設(shè)法使竇納樂將開放大連灣的要求撤回,或以其他修改后的要求代替。赫德遂致函竇納樂,告之相關(guān)事宜。但竇納樂告訴赫德,他不想改變英方的要

      [12]“Sir C.MacDonald to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January 21,1898”,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Vol 23,pp.41-42,p40.求[1]“20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1898年1月20日翁同龢在其日記中記道:“即日赴總署,先見赫德,以昨日借款與商?!眳⒁婈惲x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20日,第3083頁。。1月21日,竇納樂再次向赫德表示他將堅持要求將開放大連灣放在合同中。赫德未能說服竇納樂放棄大連灣條款,遂寫信將此情況告訴張蔭桓的助手,原中國駐美使館參贊梁誠,讓其轉(zhuǎn)告張蔭桓[2]“21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1月22日張蔭桓拜訪赫德,告之俄法借款有一專條,規(guī)定:“因此借款之事,無論何國、何故,決不許其辦理照看稅入等項權(quán)利。如中國經(jīng)允他國此種權(quán)利,亦準俄國均沾?!盵3]《四厘借款聲明文件》,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一冊,第630頁。所以總理衙門希望將由英國官員來監(jiān)督作為擔保的厘金、鹽課,改為由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來監(jiān)督。對于大連灣問題,張蔭桓則表示如果在某種條件下將其開放似乎可行[4]“22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1898年1月22日張蔭桓在其日記中記道:“余訪赫德商借款事。”參見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1月22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507頁。。翌日,赫德將其與張蔭桓商談的情況告訴了竇納樂,竇納樂表示希望看到這一專條,如果存在,將會修改他的要求。赫德遂致函梁誠,向張蔭桓要求開示所說的專條[5]“23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1月24日梁誠將俄法借款的專條交給赫德,翌日赫德將該專條送交竇納樂閱看[6]“24-25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

      正在英國擔保對華借款的談判順利進行之時,俄國開始抗議英國借款[7]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24日,第3086頁。。有鑒于俄國的抗議,清政府準備向俄英各借一半,各5000萬兩,以解決目前的兩難境地[8]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26日,第3086頁;《致許使》(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六日),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815頁。。此時,赫德也認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1月26日赫德致函竇納樂,認為巴布羅福利用俄法借款專條來阻止英國對華借款,并懷疑中國是否對俄國比對英國更友好,同時還擔心中國會被迫與俄法結(jié)盟[9]“26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1月27日梁誠拜訪赫德,認為李鴻章已經(jīng)轉(zhuǎn)向俄國,詢問赫德的意見,赫德認為,中國應該按照中日條約,6年內(nèi)付清對日賠款,并使俄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共同承擔一項對華國際借款[10]“27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同時赫德還得到消息——法國駐華公使也向恭親王和翁同龢抗議英國借款條件,稱如果開放南寧,法國就會取得比海南還大的地方??吹竭@種情形,赫德認為竇納樂所提苛刻條件破壞了此次英國對華借款,其實對華借款本身就足夠了[11]“29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

      眼見英國對華借款無法成功,竇納樂于1月30日到總理衙門表示如果借俄不借英,則索要三項利益:允許英國輪船在內(nèi)河航行;保證不將長江流域讓與另一列強;開放南寧與湘潭為通商口岸??吹接⒍頁=杩钊浅鲞@么大的麻煩,總理衙門決定不再向俄英兩國借款,前議作罷[12]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1月30日,第509頁;“31 January 1897”,Hart’s Journals,Vol.51.。。李鴻章負責借款后,為了爭得比較優(yōu)惠的借款,可謂馬不停蹄,四處撒網(wǎng),一家銀行不成再換一家,有時還同時與多方談判,最后在取得英國擔保借款的情形下,仍然爭取俄國的擔保借款,在雙方都同意對華擔保借款的情形下,最終使自己為難,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在這一過程中,赫德始終關(guān)注著李鴻章的各種借款活動,希望此次借款能夠最終歸于英國銀行,并為此而為匯豐銀行出謀劃策,督促英國外交部承接英國擔保借款。赫德之所以如此積極,是因為他深知此次借款對于英國在華利益,以及他自己在海關(guān)以致在中國的地位的重要性。三國干涉還遼以后,英國在華影響下降,而俄國對華影響明顯增加,誰能爭得此次對華借款,誰對華影響的砝碼就會增加。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重要利害關(guān)系,赫德才想方設(shè)法為英國銀行爭得此次對華借款。同時,在力爭英國銀行取得對華借款之外,赫德還籌劃新的賠付方案,以免對華借款落入其他國家手中。

      二、籌劃新的賠付方式

      對于剩余中國對日賠款,除匯豐銀行之外,其他國家也都虎視眈眈,李鴻章在與匯豐銀行談判的同時,還曾議及法國、美國以及英國的紅牌銀行借款,但都沒有結(jié)果[1]參見顧廷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三),第783-806頁。。借款最終能否由匯豐銀行承辦,實際上此時也是一個未知數(shù)。面對這種局面,赫德又開始籌劃新的賠付方案。1897年10月27日,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拜訪赫德,赫德告訴他,現(xiàn)在李鴻章負責的借款一籌莫展,這給了法國和俄國又一次借貸的機會,他們所提條件將非??量蹋瑢χ袊?、日本和大家都不利。俄國和法國都有可能通過控制借款進而控制中國。赫德問矢野文雄日本是否愿意接受另一種安排來阻止上述可能性的發(fā)生,即日本是否愿意延長三年的還款日期,接受中國每年還款100萬英鎊,還款10年。這會促進中日友好關(guān)系。矢野文雄表示將會安排此事,并詢問如何擔保。赫德答稱將以鹽稅作保,鹽稅每年可征收150萬鎊,這樣會保證100萬鎊交給日本。同時赫德向矢野文雄解釋稱,現(xiàn)在他還沒有得到總理衙門的授權(quán)來處理此事,總理衙門總是在最后時刻,即其他人都失敗了的時候才會把事情交給他去辦,所以現(xiàn)在他不能拿著這一計劃去總理衙門,那樣就會使該計劃被毀掉或反對,但如果赫德能夠取得日本的同意,不需要再進行談判,總理衙門就會接受,而他就可等待最佳時機來提出這一計劃。同時該計劃應該保密,這樣才會成功。矢野文雄表示他會保密,并將此電告日本政府,一兩天之內(nèi)就會得到答復。之后他再來找赫德[2]“27 Octo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11月4日矢野文雄告訴赫德,日本政府正在考慮赫德的賠付計劃,因為此事非常重要,將會影響日本的財政等許多方面[3]“4 Novem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12月27日,赫德拜訪矢野文雄,日本政府還沒有同意赫德所提賠款計劃[4]“27 October 1897”,Hart’s Journals,Vol.51.。

      因為歸還日本賠款之期很快就要到來,而中方的借款又沒有著落,因此總理衙門在決定既不用俄國也不用英國擔保借款后,決定找赫德商量解決辦法。1898年1月30日張蔭桓通知赫德,他與翁同龢將于翌日下午3點拜訪赫德[5]“30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赫德猜測可能總理衙門要將借款一事交給他來辦理,所以他于翌日上午10點見到竇納樂,告之翁同龢與張蔭桓要見他,詢問竇納樂如果他們將借款一事交與他辦理,他該如何來做。竇納樂認為現(xiàn)在英國銀行不能夠發(fā)行這筆借款,赫德應該告訴張蔭桓他將盡力而為。但是,翁同龢與張蔭桓拜訪赫德的目的并不是將借款事交與他辦理,而是讓他去見矢野文雄,向其商量能否稍緩歸款之期[6]“31 Jan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1月31日,第3088頁。。2月2日,赫德見到矢野文雄,矢野文雄表示他將電告日本政府,為馬上到期的賠款展期6個月或1年,但他不能確定能否成功[7]“2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張蔭桓誤認為矢野文雄已經(jīng)答允賠款展期,實誤。參見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2月2日,第510頁。。2月3日翁同龢拜訪矢野文雄,“力言償款展緩”,矢野文雄答應“電商政府必盡力”[8]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3日,第3089頁。。2月4日矢野文雄將赫德與翁同龢來訪,再三請求日本在此關(guān)鍵時刻給予幫助的情況電告日本外務(wù)大臣西德二郎[9]日本外務(wù)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冊,第467號,大日本法令印刷株式會社1954年版,第546頁。。2月7日矢野文雄告訴赫德,日本政府拒絕賠款展期。但李鴻章與張蔭桓仍不甘心,讓赫德再次詢問日本政府賠款能否展期,得到的答復是日本政府堅持中國必須在5月支付相應的賠款[10]“7-8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隨著日本政府拒絕賠款展期,赫德向矢野文雄所提賠付方案也自然被徹底否決。

      三、幫助英德續(xù)借款取得成功

      清政府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最終將借款事宜交給了赫德辦理。2月6日赫德函約翁同龢商議賠付對日賠款事[1]“6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翌日翁同龢赴約,表示對日本不同意緩期賠付賠款不理解。赫德問是否可以向匯豐銀行商談借款,翁同龢告之可以。但赫德稱須將厘鹽二事先商抵押,對此翁同龢表示不能同意,赫德則威脅稱:“若三月一款不還,各國謂中國利權(quán)掃地,將派人合力來干預矣?!蔽掏樥J為赫德所說言過其實,但稱此事終歸須借助他來向匯豐銀行商借而不要抵押[2]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7日,第3091頁;“7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這樣借款一事就交到了赫德手里[3]如上文所述清政府為了籌借剩余對日賠款,分別與各國銀行以及英國、俄國政府商借,在英國、俄國擔保借款失敗后,清政府實際是通過赫德與匯豐銀行進行談判,而不是與英國政府談判。所以有些研究成果中將此后的借款談判稱為中英借款談判是值得商榷的。(參見:許毅、金普森等:《清代外債史論》,第449頁。)。2月8日赫德見到熙禮爾,赫德問是否可以用海關(guān)余稅做擔保從匯豐銀行借到600萬英鎊,熙禮爾稱他考慮一下。赫德則讓他盡力做到以阻止其他國家取得對華借款[4]“8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翌日赫德見到張蔭桓,張蔭桓告訴赫德,他已經(jīng)與翁同龢、崇禮和李鴻章商量過,他們決定將鹽稅與厘金交于赫德管理,借款1600萬英鎊[5]“9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赫德告訴總理衙門,此次借款仍然由匯豐銀行承辦,但須指定某處厘稅交他管理才能允辦[6]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9日,第3092頁;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2月9日,第511頁。。2月10日,張蔭桓拿著翁同龢寫的《松滬厘》與《宜昌鹽厘》同赫德商辦借款事,認為這些鹽厘每年可得300萬兩,加上海關(guān)余稅,足以做1600萬英鎊借款的擔保[7]“11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2月10日,第511頁;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10日,第3092頁。。

      對于此次借款赫德十分謹慎,為了避免受到意外阻擾,赫德電告匯豐銀行,在借款發(fā)行書發(fā)出以前,不要聲張,不要在報紙上預告,不要暗示,事關(guān)重要[8]《赫致金第708號電》(1898年2月10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5頁。。由赫德的謹慎也可看出他對此次借款的重視,但此時匯豐銀行擔心此事若無英國政府對英格蘭銀行那樣的協(xié)助,不可能辦成[9]《金致赫第534號電》(1898年2月11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5頁;“12February 1898”, Hart’s Journals,Vol.51.。對此,赫德認為,考慮到中國拒絕英國擔保借款,英國政府很難出面協(xié)助。但中國必須弄到錢,如果匯豐銀行不能承辦借款,中國勢必到別處去借。因此他建議如能得到在英格蘭銀行注冊,所提的擔?,F(xiàn)在可靠,并對將來革新財政有保證,這樣是否便可借款[10]《赫致金第707號電》(1898年2月12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6頁。。2月14日金登干向赫德解釋稱,匯豐銀行并非對承辦借款不抱希望,但需要得知擔保等事的細節(jié)[11]《金致赫第532號電》(1898年2月14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6頁。。

      2月17日,翁同龢、敬信與張蔭桓拜訪赫德,他們希望匯豐銀行來承擔借款,如果合適可以與德國銀行共同承擔,但他們不希望德國人與法國人控制擔保。赫德稱300萬兩厘金不足夠擔保,匯豐銀行希望得到700萬兩,翁同龢等人則稱他們無法籌到這么多,但是他們將設(shè)法指定500萬兩,赫德認為這個數(shù)額可能足夠了。隨后赫德找到熙禮爾,告之他與總理衙門的商談結(jié)果,熙禮爾表示500萬兩的稅厘作擔保足夠了[1]“17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17日,第3094頁。。2月18日,翁同龢讓總理衙門大臣敬信將所開厘金單送交赫德,赫德將由熙禮爾起草的英文借款合同草案翻譯整理后交于敬信帶回。同時赫德又將借款合同草案的中英文本交給熙禮爾[2]“18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18日,第3094頁。。翌日,熙禮爾來到赫德住處,共同在1600萬英鎊的合同草案上簽字[3]“19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1.由此可知草合同簽字時間為1898年2月19日,簽字雙方為赫德(代表清政府)與熙禮爾(代表匯豐銀行),但有的研究成果認為草合同的簽字時間是1898年2月21日,簽字雙方是清政府與匯豐銀行、德華銀行,有的甚至認為是赫德與清政府,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參見許毅、金普森等著:《清代外債史論》,第449頁;馬陵合:《晚清外債史研究》,第119-120頁。),敬信又將合同草案稿帶給翁同龢[4]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2月18日,第512頁。。赫德對于趁機為海關(guān)獲得的權(quán)利感到十分得意,他在2月20日給金登干的電報中說:“我得到總理衙門的同意,由我管理厘金和鹽稅,以每年500萬兩的收入作為借款擔保,并允將來擴大管理范圍。此事除政治上的價值以外,我認為是財政改革的開端,是中國復興的第一個必要條件,前途充滿希望?!蓖瑫r他還讓金登干轉(zhuǎn)告匯豐銀行,借款合同草案是他同匯豐銀行一家簽訂的,德國銀行分擔借款,還必須接受他與匯豐銀行安排的條件,它沒有其他權(quán)能[5]《赫致金第706號電》(1898年2月20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7頁。。對于赫德同匯豐銀行安排的借款條件德國銀行欣然同意[6]《金致赫第528號電》(1898年2月22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8頁;“23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2.。

      赫德接手借款事宜后一切進展順利,但赫德還是十分小心。為了不使總理衙門猶豫不決,盡快將這筆借款爭到手,赫德于2月25日電詢金登干匯豐銀行能否辦成按84%的折扣發(fā)行債券[7]《赫致金第704號電》(1898年2月25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9頁;“25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2.,但金登干回電稱發(fā)行不可能高于83%的折扣[8]《金致赫第525號電》(1898年2月25日),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guān)密檔》第九卷,第179頁。。但實際上此時因為對日賠款日期緊迫,總理衙門并沒有像赫德?lián)牡哪菢訉τ谟⒌陆杩瞠q豫不決。2月28日,翁同龢、敬信與張蔭桓同赫德商改借款合同。翁同龢本想讓赫德少扣,但是赫德在他提出這一要求前就告之前曾就此電詢,但得到的回復是不能再少扣了。雙方經(jīng)過商談,將“管理”厘金改為“代征”[9]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2月28日,第3097頁;“28 February 1898”,Hart’s Journals,Vol.52.。3月1日上午,赫德將需要簽字的中英文借款合同準備好,然后與熙禮爾等人一同到總理衙門辦理簽字事宜。翁同龢、李鴻章、敬信與張蔭桓都在場,由總理衙門總辦章京舒文、戶部銀庫郎中那桐代表總理衙門,熙禮爾與德華銀行董事代表英德銀行在借款合同上簽字。即日竇納樂致函赫德表示祝賀[10]“1 March 1898”,Hart’s Journals,Vol.52;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3月1日,第3098頁;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3月1日,第515頁;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267頁。,張蔭桓也到赫德處對其幫助借款表示感謝[11]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1898年3月1日,第515頁。。3月2日總理衙門與戶部會奏英德借款事,奉旨依議[12]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第六冊,1898年3月2日,第3098頁。。這樣英德續(xù)借款在赫德的幫助下取得成功。

      《英德續(xù)借款合同》第6款明確規(guī)定用作抵押的蘇州等7處貨厘和鹽厘由總稅務(wù)司代征,進一步擴大了總稅務(wù)司的權(quán)利。同時,該款再次強調(diào)了此次借款還清前,中國總理海關(guān)事務(wù)應照現(xiàn)今辦理之法辦理[13]《總署奏續(xù)借英德商款訂立合同以稅厘作抵折附合同》,王彥威纂,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二,〔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卷一二九,第24-25頁,總第2166-2167頁。。

      四、小結(jié)

      赫德幫助英德借款取得成功后,為了防止剩余中國對日賠款借款落入俄法手中,除繼續(xù)為匯豐銀行出謀劃策,還向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提出了分年還清剩余賠款的方案,但未取得成功。最終在向各方借款無著,日本拒絕賠款展期的情況下,總理衙門不得不將借款事宜交給赫德辦理,這樣赫德幫助英德續(xù)借款取得成功,從而也幫助清政府利用英德續(xù)借款償清了對日賠款。

      英德續(xù)借款的成功,增強了英國對華的政治與經(jīng)濟影響,鞏固了英國對中國海關(guān)的控制,擴大了總稅務(wù)司的權(quán)利,穩(wěn)定了總稅務(wù)司在中國的地位。所以英德續(xù)借款成功后竇納樂才會向赫德表示祝賀。同時英德續(xù)借款解了清政府償付對日賠款的燃眉之急,從而使清政府更加信任赫德。對于中國對日賠款借款的爭奪,各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英德續(xù)借款的成功,固然離不開英國的對華影響,但也應看到,赫德所負責的這項借款是清政府在走投無路時才找到他,赫德能夠很快完成任務(wù),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與匯豐銀行保持的密切聯(lián)系。盡管這次借款使中國付出了很大的經(jīng)濟與政治代價,但是對于清政府來說,赫德確實幫助其度過了難關(guān),這就是為什么英德續(xù)借款成功后張蔭桓會向赫德申謝。可以說赫德幫助英德續(xù)借款獲得成功可謂一舉四得,既維護了英國的在華利益,又解了清政府的燃眉之急,獲得清政府進一步的倚重,同時還擴大了海關(guān)的權(quán)利。

      還應該看到的一點就是,實際上赫德為了英國的長遠利益,也為了贏得清政府進一步的信任,在為英國延攬中國對日賠款的借款時,始終希望能夠為清政府獲得最有利的借款條件,并為此而對匯豐銀行施加壓力。但是,在當時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赫德的這一努力沒有取得成功??梢哉f,英德續(xù)借款的條件比較苛刻并不是赫德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由此可見歷史的復雜性,許多問題不經(jīng)過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就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梢哉f在他參加的中外交涉中,許多交涉的結(jié)果與赫德的初衷并不吻合,我們不能以他的初衷來評價他所參與外交的過程與結(jié)果,也不能以外交結(jié)果來評價他參與外交的初衷與過程,否則這種評價就可能會是片面的。

      〔責任編輯:肖波〕

      Hart and Loan Renewal from Britain and Germany

      Zhang Zhiyong

      The Qing Government paid Japan reparations with three large sums of loans:loans from Russia and France,loans and loan renewal from Britain and Germany.After his contribution to getting loans from Britain and Germany,Hart gave counsel to HSBC Bank,proposing to Yano Ryukei,Japanese ambassador to China,that China pay back remaining reparations in 10-year installment,in order to prevent loans from falling into hands of Russia and France,but his proposal was rejected.Finally,Zongli Yanmen had to entrust loan financing to Hart.Hart managed to get loan renewal from Britain and Germany and assist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pay off reparations to Japan with loan renewal from Britain and Germany.

      Hart;loan renewal from Britain and Germany;reparations;Zongli Yamen

      張志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00006

      猜你喜歡
      總理衙門英德赫德
      同治初年總理衙門的“撫夷”政策與直省洋務(wù)差異——兼論總理衙門與直省之關(guān)系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a ball-milled La0.5Pr0.5Fe11.4Si1.6B0.2Hy/Al magnetocaloric composite
      盧英德:百事可樂女王
      壓迫與抗爭: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赫德繼任者問題新探
      安徽史學(2020年6期)2020-12-07 04:57:47
      變與不變之間
      東疆學刊(2019年2期)2019-04-22 06:23:40
      激戰(zhàn)長空之英德怒戰(zhàn)
      清政府與《江華條約》關(guān)系新論
      赫德與中日甲午戰(zhàn)爭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3
      爭于廟堂的道器與中西
      英德革命烈士陵園
      源流(2015年3期)2015-07-18 03:22:16
      兴安县| 双桥区| 乡宁县| 雷山县| 文昌市| 循化| 基隆市| 平南县| 塔河县| 星子县| 孙吴县| 华坪县| 延庆县| 嘉祥县| 临沧市| 保山市| 侯马市| 灌南县| 三都| 鄂托克前旗| 武汉市| 鹿邑县| 台湾省| 伊通| 仁布县| 山丹县| 文化| 宣威市| 宁国市| 抚顺市| 漳平市| 封开县| 桓台县| 疏勒县| 西华县| 偏关县| 临海市| 伊宁市| 关岭| 农安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