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賢華
【摘要】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fā)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增進了情感的體驗.“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資源,因為有了“錯誤”,課堂才顯生機和活力;因為有了“錯誤”,師生才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因為有了“錯誤”,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才更加精彩.
【關(guān)鍵詞】 錯誤資源;探究;生成性資源;價值
一、巧用錯誤,引發(fā)探究
【案例一】“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學片斷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出示一個長方形(如圖1),讓學生說出名稱以及面積. 然后我把長方形稍稍一拉成平行四邊形(如圖2),本想引出今天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這時有名同學高高地舉起了小手,并說“老師,我會,我會”,我問學生:“你知道現(xiàn)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什么?”他很自信地回答“7 × 3 = 21”, 還說“因為兩條鄰邊還是7和3,沒變”,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幾乎全班都肯定仍是“7 × 3 = 21”,看來學生已有的“長方形面積計算”的認知基礎,局限了孩子們的視野, 這的確就是孩子們的看起來似乎有些糟糕的“思維實際”,不過從中我們不也正能窺見孩子們數(shù)學建模的一斑嗎?孩子們潛意識里已試圖運用已有的“鄰邊相乘”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了呀,不正說明“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已深入孩子們的小心靈了嗎?可是,課得繼續(xù)??!真是急中生智:我一聲不吭,微笑著一拉、再拉,拉至幾乎上下鄰邊挨近時(如圖3),故意提高嗓門問:“那照你們的想法一定還是三七二十一嘍?”孩子們或搔頭撓耳或面面相覷,還竊竊私語:“很明顯,圖3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比長方形的面積小很多.”“不對呀!明明接近0了呀!”學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面積的變化,我這時要求學生觀察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兩條鄰邊的乘積?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呢?你能大膽地猜測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嗎?怎么去驗證呢?
【反思】“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是建立在經(jīng)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gòu)的過程”,案例中,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一個全新的知識,由于受先前經(jīng)驗的影響,想當然得出兩條鄰邊的乘積. 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并沒有慌張,也沒有按照自己的預設進行教學,而是通過演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從而使學生的知識主動建構(gòu),形成了正確的知識. 學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師的寬容、鼓勵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布魯納曾說過:“探究是數(shù)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便沒有數(shù)學的發(fā)展. ”學習錯誤是其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必然伴隨的現(xiàn)象之一. 對于似是而非、學生不易察覺的錯誤,如果教師只告訴正確的做法,難以觸及問題的實質(zhì),更容易抑制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如對這些錯誤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勢利導,多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這不僅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將錯就錯,因“錯”利導
【案例二】“認數(shù)的練習”教學片斷
一次幫一名生病的老師代課,我走進了一年級的課堂. 教學的內(nèi)容是“認數(shù)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完成第34頁上的練習五. 書中的第2題是這樣的:
(1)十位上是5,個位上是0的數(shù)是( ).
(2)個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數(shù)是( ).
(3)十位上是( ),個位上是( )的數(shù)是( ).
在處理第(3)小題時,我讓學生先想想,再填填,然后交流結(jié)果. 師:這一題可怎么填呢?學生回答了很多種填法,當我再指一名學生回答時,突然他說“隨便怎么填都可以”. 一般情況下,老師是不會太注意這種錯誤的,大多一帶而過(或不預理會,或指出錯誤,或讓其他學生代答),但我意識到這種“花蕾”是需要細心澆灌、耐心守候的,因為它有著不尋常的教育價值.
師:咦?“隨便”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學明白嗎?生:就是什么數(shù)都能填. 師:噢!明白了,同學們真不簡單,能看出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那最后一個括號里可以填多少個數(shù)呢?(洞察到這里的教育價值,即時生成問題,啟迪學生思維的深入)生:99個. 師:怎么是99個呢?生:這里是兩位數(shù),最大的兩位數(shù)是99. 師:哇!太厲害了,最大的兩位數(shù)你都知道. 但是——(轉(zhuǎn)身在黑板上畫了兩個框框表示兩個數(shù)位)你們的意思就是這里面可以填任意一個數(shù),是這樣的嗎?(以直觀來明晰道理)生:不能,前面的框不能填0. 師:噢?不能填0?生:十位上的數(shù)不能是0. 師:明白嗎?那是不是99個呢?生:沒有99個. 師:考考你們,準確的數(shù)是多少?相信咱班同學一定能想出來. 可以討論討論. 生:是90個. 師:同意嗎?師:那最后一個括號里填的數(shù),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生:最小的是10,最大的是99. 師:太好了,為我們的精彩回答鼓掌!
【反思】建構(gòu)主義也認為,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純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練習得以糾正,而必須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 課堂生活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偏差、失誤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時教學中的一些“旁逸斜出”,反而會給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本應匆匆而過的環(huán)節(jié),本可忽略的細小錯誤,由于老師意識到這個錯誤有著不尋常的教育價值,才生成了如此精彩的課堂,在錯誤得以糾正的同時,數(shù)學思維得以深入,習慣得以培養(yǎng).
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課堂正是因為有了“錯誤”才變得真實、鮮活. 我們要將錯誤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和智力發(fā)展的教育資源,正確巧妙地加以利用,在課堂教學中揮灑智慧情趣. 教學的天空不會因為學生的出錯而陰云密布,撥開云霧展現(xiàn)的將是廣闊的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