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娟
摘 要:詞匯作為文化的承載物,有著濃厚的文化色彩。本文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民俗信仰詞語從構(gòu)詞類型、詞義的構(gòu)成、詞義的義項等方面進行抽取及分類,并從分類中分析其內(nèi)涵及影響并在民間習(xí)俗和宗教等方面進行文化闡釋,試圖在窮盡的范圍內(nèi)描述語言與文化之間的承載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漢語;民俗信仰詞;特點;文化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2--02
一、民俗信仰詞語的詞匯定義
詞匯又稱語匯,是一種語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圍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民俗”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指“民間的風(fēng)俗習(xí)慣” 。“信仰”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 。根據(jù)這兩個詞的基本意思,筆者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的詞條加以整理,形成具有“民俗信仰”意義的詞匯體系,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并從分類中對其意義進行闡釋。
詞匯反映著社會發(fā)展和語言發(fā)展的狀況,也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民俗信仰詞匯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民俗信仰”不單純地指代一種具體的習(xí)慣或活動形式等,它還有著廣泛的社會文化意義。民俗信仰詞語主要包括民俗活動和宗教信仰兩大類,其中又可分傳說、風(fēng)俗、迷信活動的方法、祭祀、天干地支、不同宗教儀式和具體的鬼神論等若干小類??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俗信仰”一詞的含義范圍在不斷擴大,人們對這類活動的認識也不斷加深,這樣就構(gòu)成了此類詞匯意義的擴大。
二、民俗信仰詞語的分類
1.從構(gòu)詞類型方面進行分類
詞都是由一個或幾個語素構(gòu)成的,由一個語素構(gòu)成的詞,叫做單純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gòu)成的詞,叫做合成詞。
在民俗信仰詞語體系中單純詞有:
唵 悲 祊 辟 籩 般 箔 卜 剎 禪 懺 閶 嫦 玚 鬯 辰 讖 乘 禫 道 帝 奠 吊 度 兌 凡 梵 焚 祓 符 祔 宮 供 姑 故 卦 夬 怪 觀 圭 皈 鬼 化 袆會 魂 偈 祭 基 稷 袈 教 戒 巹 祲 龕 坎 坤 離 靈 魅 冥 魄 罄 賽 煞 神 圣 數(shù) 祟 天 邪 修 爺 陰 藏 齋 謫 主
其中音譯外來詞有:
阿鼻地獄:佛教指最深層的地獄,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靈魂永遠受苦的地方?!景⒈?,梵 avici】
阿蘭若:見809頁【蘭若】【aranya】
阿羅漢:見899頁【羅漢】【arhat】
比丘:佛教指和尚。梵語
比丘尼:佛教指尼姑。梵語
般:【般若】(bo re) 智慧(佛教用語)
阿彌陀佛:佛教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等意思。梵語
梵:關(guān)于佛教的:梵剎。梵語
沙門:出家的佛教徒的總稱。梵語
閻羅:佛教稱管地獄的神,也叫閻羅王、閻王、閻王爺?!捐髖amaraja】
還有復(fù)合式民俗信仰合成詞:
(1)動賓型:前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后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所支配關(guān)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
拜佛 參拜 測字 拆字 朝拜 朝頂 朝覲 朝山 朝圣 吃長齋 吃齋 禱告 禱念 禱祝 斗法 供奉 叫魂 敬奉 求簽 燒香 燒紙 算卦 畫符 還愿 積德 進香 禮佛 鬧鬼 破解 升天
(2)聯(lián)合型:由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相關(guān)或相反的詞根并列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惡魔 惡煞 法理 凡塵 佛老 鬼魂 魂靈 教義 禮俗 魔鬼 生生世世 紙馬
2.從詞義的構(gòu)成分類
(1)理性義
詞義中同表達概念有關(guān)的意義部分叫做理性義,或叫概念義、主要意義。
理性義的作用就在于給詞所聯(lián)系的事物劃一個范圍,凡是該詞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內(nèi),凡不是該詞所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內(nèi),在民俗信仰詞語中“禪”、“道”、“法”、“佛”、“靈”等詞就是這類詞理性義的代表:
禪
禪房 禪機 禪理 禪林 禪門 禪趣 禪師 禪堂 禪悟 禪學(xué) 禪院 禪杖 禪宗
道
道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觀 道行 道教 道門 道袍 道人 道士 道院 道藏
法
法寶 法場 法老 法理 法力 法門 法器 法師 法事 法術(shù) 法王 法眼 法衣法旨
佛
佛典 佛法 佛光 佛號 佛教 佛經(jīng) 佛龕 佛口蛇心 佛老 佛門 佛事 佛寺 佛頭著糞 佛陀 佛像 佛學(xué) 佛牙 佛爺 佛珠 佛祖
靈
靈車 靈櫬 靈符 靈怪 靈光 靈魂 靈境 靈柩 靈牌 靈寢 靈通 靈位 靈異
(2)色彩義
理性義是詞義中的主要部分,詞還有附屬的色彩義,也可稱做附屬義,可從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來分析。
帶有褒義色彩的民俗信仰詞語諸如:彩頭 大吉 福地 福氣 福相 福星 功德 好日子 好事 黃道吉日 慧根 慧心 活菩薩 積德 吉人天相 吉星 靈境 愿心轉(zhuǎn)運等。
帶有貶義色彩的民俗信仰詞語諸如:白虎星 背興 薄命 不祥 倒霉 勾魂 怪物 鬼魂 鬼門關(guān) 華蓋 畫皮 黃泉 禍祟 克星 苦海 苦命 魔鬼 魔王 魔障 末日 鬧鬼 邪 兇兆 血光之災(zāi) 陰魂 幽魂 造孽 折福 折壽 罪孽 掃帚星 奉若神明等。
帶有中性色彩的民俗信仰詞語諸如:圓寂 庵堂 念念有詞等。
其中中性色彩詞占大多數(shù),除祈福祝愿及妖魔鬼怪等明顯的褒、貶義詞外,一般都屬中性詞。
帶有書面語的民俗信仰詞語諸如:八卦 八字 歸西 鬼門關(guān) 合十 哼哈二將極樂世界 忌辰 忌日 命相 判官 禳解 森羅殿 沙門 山門 彼岸等。
帶有口語的民俗信仰詞語諸如:庵子等。
3.運用義素分析法對某些詞進行民俗信仰詞語的界定與排除:
義素是構(gòu)成詞義的最小意義單位,也就是詞義的區(qū)別特征,所以又叫語義成分或語義特征,義素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掌握、解釋、理解語義。義素分析可以突出地顯示詞義之間的異同及聯(lián)系,可以突出詞義組合之間的關(guān)系。
在民俗信仰詞語中,信仰是宗教的核心。所以可以從宗教的基本意義界定來規(guī)范這類詞的選入與刪除。
例如:
佛手:①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是枸櫞的變種,葉子長橢圓形,花上部白色,下部紫紅色。果實黃色,基部圓形。上部分裂,像手指,有香氣,可供觀賞,也可入藥。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王子釋迦摩尼所創(chuàng),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傳入我國。
宗教——【+神道】【+教派】【-植物】
佛教——【+神道】【+教派】【-植物】
佛手——【-神道】【-教派】【+植物】
可以看出,宗教一般要求有【神道】【超自然】【教派】這樣的義素,而佛手看似有“佛”這個單字,實則包含著【喬木】這樣的義素,宗教要求不符,所以這個詞不能算作民俗信仰詞語。
道 道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觀 道行 道教 道門 道袍 道人 道士 道院 道藏
“道”中有【宗教】【道教】【迷信】等義素。而道場、道觀、道行、道門、道袍、道人、道士、道院、道藏中均有【道教】這樣的義素,所以內(nèi)在組合聚合關(guān)系使它們同屬于一類詞“道教”,自然屬于民俗信仰詞語。
三、民俗信仰詞語的意義類別
民俗信仰詞語可以主要從宗教信仰(從本土宗教即佛教、道教出發(fā))和民間風(fēng)俗兩方面分類?!白诮獭币辉~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指“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歷史現(xiàn)象,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虛幻的反映,相信在現(xiàn)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超人間的力量,要求人們信仰上帝、神道、精靈、因果報應(yīng)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謂天國或來世”①。在民俗信仰詞中,宗教占有很大的比例,包括本土的宗教信仰、崇拜人物、宗教儀式,宗教教規(guī)等。這里主要歸類本土的佛教與道教詞匯。
1.佛教:
阿鼻地獄 愛河 庵 庵堂 庵子 唵 拜懺 拜佛 寶座 報應(yīng) 比丘 比丘尼 彼岸 閉關(guān) 波羅蜜 般 不二法門 不可思議 參拜 參禪 參悟 剎 禪 禪房 禪機 禪理 禪林 禪門 禪趣 禪師 禪堂 禪悟 禪學(xué) 禪院 佛寺 禪杖 禪宗 長齋 常住 超度 超升 超生 朝頂 朝山 塵世 塵緣 乘 吃長齋 吃素 吃齋 傳燈 傳教 傳戒 吹法螺 慈悲 此岸 大吹法螺 大慈大悲 大殿 大吉 大千世界 大雄寶殿 賧佛 當家的 當頭棒喝 地宮 阿彌陀佛 惡報 惡魔 法寶 法場 法理 法力 法門 法器 法事 法王 法眼 法衣 凡塵 梵 梵唄 梵剎 梵宮 方丈 飛天 佛典 佛法 佛光 佛號 佛教 佛經(jīng) 佛龕 佛口蛇心 佛老 佛門 佛事 佛寺 佛頭著糞 佛陀 佛像 佛學(xué) 佛牙 佛爺 佛珠 念珠 佛祖 浮屠 功德 功課 貢品 觀世音 觀音 觀自在 歸真 合十 華嚴宗 慧根 慧心 慧眼 偈 經(jīng)幢 凈土 敬奉 居士 喇嘛教 臘八粥 六根 六欲 律宗 魔鬼 魔王 魔障 取經(jīng) 勸化 入定 入寂 三寶 三災(zāi)八難 三藏 山門 善報 善男信女 上乘 舍身 生生世世 醍醐 因緣 閻羅 閻王 藏 造孽 齋 坐化
2.道教:
八卦 辟谷 叢林 打醮 打坐 丹 道 道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觀 道行 道教 道門 道袍 道人 道士 道院 道藏 點化 洞天 洞天福地 度 法師 法事 法術(shù) 符 符箓 符咒 福地 罡風(fēng)姑 和尚 畫符 老道 煉丹
民間風(fēng)俗類的詞語可以從民間神話傳說、風(fēng)俗習(xí)慣、迷信活動、祈福祭祀等方面進行歸類。“迷信”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指“相信神靈鬼怪等超自然的東西存在或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在民間信仰詞中占有很大成分”②。
1.有關(guān)神話傳說:
愛神 八仙 八仙過海 白虎星 財神 蒼龍 蒼天 倀鬼 閶 長明燈 嫦 城隍 魑魅 酆都城 鬼 鬼魂 鬼門關(guān) 鬼使神差 畫皮 黃道吉日 黃泉 禍祟 吉人天相 吉星 媽祖 門神 判官 破解 煞 煞氣 上天 神道 神權(quán) 升天 圣水 壽數(shù) 數(shù) 天機 天命 天書 天意 亡魂 土地 托夢 托生 亡靈 問卜 陽壽 陽宅 爺 夜叉 夜游神 因緣 陰 陰魂 陰德 陰壽 陰宅 銀錠 幽魂 緣分 愿心 閻羅
2.有關(guān)風(fēng)俗習(xí)慣:
八字 八字貼兒 保佑 本命年 庇蔭 庇佑 辟邪 薄命 插定 茶 成服 吃豆腐持齋 沖喜 除服 除舊布新 除喪 穿孝 地府 地煞 服喪 杠房 杠夫 華蓋 還魂 會門 魂魄 積德 迷魂湯 迷信 冥 冥鈔 冥衣 命定 命相 命運 錫箔 下界 仙姑顯靈 顯圣 現(xiàn)世報 相術(shù) 小鬼 邪 謝天謝地 星相 兇兆 修 修道 修仙 許愿 血光之災(zāi) 熏沐 折福 折壽 謫 紙馬 紙錢 主 轉(zhuǎn)運 罪孽 作祟 作怪
3.有關(guān)迷信活動:
避邪 卜 卜辭 卜筮 測字 讖 讖緯 讖語 打卦 打鬼 禱告 禱念 禱祝 卦 叫魂 能掐會算 念念有詞 禳解 算卦 算命 祟 占卜 占星
4.有關(guān)祭祀:
祊 籩 兵馬俑 箔 不祧之祖 玚 鬯 祠堂 禫 奠 奠酒 奠儀 吊 吊祭 吊喪 吊唁 膰 封禪 祓 祔 袆 忌辰 忌諱 忌日 祭 祭禮 祭掃 祭祀 祭壇 祭文 祭灶 禮俗
四、民間信仰詞語的文化闡釋
如若將“文化”置于民俗學(xué)的角度,內(nèi)涵廣泛。筆者現(xiàn)從詞匯學(xué)角度關(guān)照此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民間信仰詞語承載著民間風(fēng)俗習(xí)慣、宗教信仰等不同時段不同層次的文化。
我們可以從民間信仰詞語的特點及造詞心理角度揭示民俗信仰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
民間信仰詞語通過前文從構(gòu)詞類型及詞義的構(gòu)成等方面進行分析可知這類詞有以下特點:
(1) 音譯外來詞。
阿鼻地獄 阿蘭若 阿羅漢 比丘 比丘尼 般 智慧 阿彌陀佛 梵 沙門 閻羅
在民間信仰詞語中的音譯外來詞主要是有關(guān)佛教的詞語,佛教源于印度,而我國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為主,所以民間信仰詞語中有這樣的音譯外來詞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p>
(2) 動賓短語居多。
在復(fù)合式民間信仰合成詞中,動賓型短語約有30余條,聯(lián)合型短語約有10余條,偏正型短語約有20余條。可見動賓型短語居多,從中可以看出這類詞多以人的主觀意志為主,人們多通過各種手段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主要表達人的精神意愿。
(3)從詞義方面,多以基本義為主,轉(zhuǎn)義較少。
轉(zhuǎn)義詞約有10余條,這表明民間信仰詞語以宗教形式、教規(guī)、手段方式和民間風(fēng)俗習(xí)慣的完成形式為主,其內(nèi)在意義及影響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其最初狀態(tài)應(yīng)該是對某一活動的記述。
從造詞心理方面也可以對這類詞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了解:
(1)諸神。
在民間信仰詞語中有八仙 財神 阿彌陀佛 嫦娥 釋迦摩尼 觀音 觀自在 活佛 龍王 媽祖 門神 彌勒 六神 死神 天主 夜游神 灶神 閻羅 閻王等諸神。這表明人們對現(xiàn)實有期待,人們對現(xiàn)實中無力完成的心愿會寄托神靈,期待神靈保佑來實現(xiàn)個人愿望。神靈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是人們激發(fā)出的一種特殊情感。
(2)祭祀。
在前文中已經(jīng)將有關(guān)祭祀的詞語分類列出,這類詞語的產(chǎn)生也是寄托人們一種心理需要。各種祭祀器具、手段、方式都是希望“逝者安息”,這種“安息”有對生前榮華的繼續(xù)享用,如帝王的陪葬品與陵墓的建設(shè);有對苦難擺脫的釋然與來世的寄托,即便是罪至之死之人也有臨刑前的休整及飽餐。
這類詞語的產(chǎn)生最初只是對各種活動的簡單記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詞的意義內(nèi)涵會隨著人們心理需要擴大或衍生出新的詞語。正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最基礎(chǔ)的是生理需求,逐漸會有安全需求到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所以,人們最初只是維持基本溫飽,到后來會有對生活的美好希冀,有追求的理想目標,遇到不如意或無力改變時自然會萌發(fā)出對神靈寄托和對來世希冀的心理需求,這類詞在數(shù)量上就會逐漸增多,意義與文化內(nèi)涵逐漸擴大。
從以上簡單的實例中能簡明地反映出民俗信仰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
結(jié)語
總之,本文以有限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作為藍本,將民俗信仰詞語進行摘錄和分類整理,整理出民間信仰詞語有400余條。它囊括了宗教、信仰、民間風(fēng)俗等很多內(nèi)容,在整部詞典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這類詞語也能反映人們精神領(lǐng)域和思維方式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能從詞匯文化探尋到人類思維的發(fā)展,對理解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原理是一個很好的運用與展現(xiàn)。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鐘敬文.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xué)經(jīng)典(信仰民俗卷)[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02.
[3]邢莉.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8.
[4]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0.
[5]傅勤家.中國道教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6]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