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秀
【摘要】本文簡要的闡述了在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怎樣充分的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過程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62-02
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的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已經廣泛地深透到社會的個各方面,正在迅速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并對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關系和變革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信息社會的到來,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教育體制和高效率的教學手段與之適應。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以及活動影像的特點,能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是可以滿足信息社會教育需要的最為有效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
多媒體的應用,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將對教學效果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由于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是人腦思維活動的模擬,是對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構、功能及其規(guī)律的把握,因此,在教學上的運用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完全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規(guī)律的要求。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生產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操作型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所培養(yǎng)的人才必須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目標決定其教學過程既要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又要保證學到“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因教學手段落后,往往顧此失彼,理論和實踐教學相脫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交互式網絡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學生們在這些動感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對教學內容容易領會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xiàn)虛擬實驗,大多數(shù)課程的實驗,甚至現(xiàn)實環(huán)境很難實現(xiàn)或無法實現(xiàn)的實驗項目,都可以“搬”進電腦,用圖形、圖像等多媒體形式,模擬各種實驗的全過程。比如:中等職業(yè)學校開設有汽修專業(yè),在教學中可以對著電腦屏幕,將一部汽車從頭到尾,從里到外詳細了解一番。還可以用虛擬工具將汽車的零部件一件件拆下來,觀察各個部件的組成部分,在拆卸過程的任何時候,還可以將散件重新裝回去。當不懂操作時,隨時可向電腦提問。它會不厭其煩地向你說明或示范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小測驗,讓自己指出汽車的各個部件的名稱及作用。為了更加接近真實。還可以對汽車或某一部件進行任意角度的旋轉和隨意放大或縮小。
多媒體技術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在多媒體教室的教學中,隨時可講解理論知識,演示實驗步驟、指導學生學習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中,既能學習到“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又掌握了實踐操作技能,做到省時、高效,課時矛盾迎刃而解。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發(fā)和了巨大的變化
應用多媒體技術教育,使教學方式真正得到了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但多媒體教育網絡,即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又可以進行協(xié)作教學,還可以相互交流。這種教學方式完全按照個人需求進行。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學方式。教師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管理者和引導者,而不是說教者。新技術把教師從大量重復性的教育活動中解放出來,將創(chuàng)造獻給更具挑戰(zhàn)性和個性化的師生交往與共同探索。
由于計算機存儲信息量大、運算速度快、存取方便,使用靈活,教學內容可以提前預制成軟件,使教育資源優(yōu)化有了保障,可以挑選富有實踐經驗的、知識豐富的、講課生動的教師來講課;也可以集中優(yōu)秀教師的智慧制成教學軟件,供學習者選擇學習是;也可以根據(jù)學習者的反饋信息,不斷充實和加強教學內容,拓寬和加深相關學科的知識,并設更加適合時代需求的及滿足不同人的需求的新課程。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因材施教
因材實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要和各類有用人才。由于學生各自的經驗水平不同,知識基礎不一致,生理差異以及思想方式的不同,在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在及時收集教學信息時對不同學生實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學的學生,可配合思想教育,沉悶的課堂教學可結合教材適當采用視頻、音頻、圖片、幻燈等多種的媒體教學加強教學效果,難以理解的部分則可以放慢教學速度,詳加講解,通過上機指導實踐使學生掌握,使教學上能因為而異,有針對性地教育。此外不僅要因“人”施教,還必需因“教材”施教。計算機科學信息化的更新程度一日千里,同時職業(yè)教育要肩負培養(yǎng)具備社會就業(yè)的計算機技能的人才,因而教材的更新周期也會相當快的,教師應在不斷注意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通過互聯(lián)網等資料或學生自我反饋等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及時選擇合適教材或參考書籍指導學生學習。總之,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實施多鐘形式教學方法,正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互動性的追求目標。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實驗心理學赤家瑞特拉做過兩個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是說,如果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多種感觀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另一個是關于知識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讓學習者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的效果。
由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創(chuàng)設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表現(xiàn)效果,擴大了人的感知空間,提高了主觀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范圍。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計算機已作為教學過程中一種理想的認知工具,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梢灶A見,在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將不僅是促進教學手段的變革,同時還必將促進關于教材的觀念與形式,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進而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改革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艾德才.計算機多媒體應用基礎.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01.
[2]史濟民.多媒體應用與開發(fā)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