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評價的重要方面。而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如果產(chǎn)生了一定的習作心理障礙,必將對他們的寫作意識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充分研究、分析并掌握學生的心理,采取符合小學生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消除寫作心理障礙,增強學生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教學;心理障礙;激發(fā)興趣;因材施教;培養(yǎng)個性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07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評價的重要方面。而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如果產(chǎn)生了一定的習作心理障礙,必將對他們的寫作意識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充分研究、分析并掌握學生的心理,采取符合小學生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消除寫作心理障礙,增強學生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此,筆者認為在寫作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激發(fā)興趣,樹立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庇纱丝梢?,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可以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主動快樂地進行表達。具體做法為:
1. 注重生活,積累寫作材料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書?!爆F(xiàn)時代的孩子表面上很幸福,但也就是所謂的幸福制約了孩子們的發(fā)展,他們的活動空間少了,也就缺少了來自生活的素材,學生就感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小學生只有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找尋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才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躍然紙上。
2. 重視閱讀,為寫作打基礎
學生寫不出作文,寫不好作文,主要的原因不是生活世界不精彩,更主要的是自身語文水平不高,不能將生活中的人、事、情、景用生動的語言串聯(lián)起來。導致其原因是語言積累不夠,而語言的積累來自于閱讀。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積累寫作的經(jīng)驗。俗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m當增加學生閱讀量,才能為學生寫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3. 創(chuàng)設氛圍,誘發(fā)寫作興趣
小學生最怕寫作文,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寫作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例如:《記一次拔河比賽》,教師就可以組織一次拔河比賽,課前提醒大家要進行拔河比賽,需要大家注意時間、地點、天氣以及學生們的心情,場面的熱烈氣氛,拔河人的動作、神態(tài)、拉拉隊的語言、表現(xiàn)等,這樣的氛圍學生一定會自主參與、認真觀察,每個人從不同角度去完成習作,誘發(fā)了學生們寫作的興趣。
4. 師生同作,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不會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苯處煱炎魑牟贾孟氯ィ嬖V學生自己也會認真寫一篇,學生就想了:教師都在寫,我們更應該用心寫,努力寫好才是。這樣的潛移默化既消除了學生寫作的畏懼感,又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還有教師這樣做更好的效果則是指導和示范作用,教師使用的好詞好句、層次結構、詳略得當、寫作方法等方面都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學習和體驗,從而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
5. 體驗成功,促進寫作興趣
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作文的結果,得到鼓勵。教師在批閱時,一旦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習作就應毫不吝嗇地給與表揚,甚至高分進行心理刺激。即使是較差的文章,只要有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從鼓勵角度出發(fā)給予及時的肯定。以激發(fā)學生的滿足感、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沖動,使學生樂于習作。而學生對習作的愉悅的心理一旦形成,寫起習作就不會望而卻步了。
二、平等互利,因材施教,調(diào)整學生習作的心理
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當然也就存在著等級差異。不少學生的寫作水平根本達不到規(guī)定的要求。所以,語文教師要樹立平等、信任、寬容的信念,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適度降低習作標準,放寬政策,消除其害怕寫作的心理障礙。主要做法有:
1. 平等互利,增加信任
小學生雖知之不多,經(jīng)驗甚少,生理、心理不成熟,但他們也有自尊。習作完成不好,孩子已經(jīng)很自卑了,教師再用粗暴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從而厭惡寫作,扼殺了孩子美好的心靈,而教師的鼓勵和信任卻恰恰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寫作欲望,增強孩子的寫作信心。
2. 因材施教,自信寫作
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效率,教師要實行因材施教,改變?nèi)嗤怀叨?、同一進度的做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假如孩子寫不出來,那不妨讓他“仿寫”一篇;假如學生難于下筆,那就從局部入手——寫一個事例、一個開頭、一個段落。這樣,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寫好、寫成功、寫出自信。
三、培養(yǎng)個性,訓練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個性化思維是人成功的關鍵素質之一,更是個性化習作的前提條件之一。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個性化的空間,使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保持個化化的心理狀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
1. 多就少改,尊重個性
學生在習作中總會有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表現(xiàn)習慣。教師應堅持“多就少改”的原則,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只要學生能將思路表達出來,至于語言是否生動、形象,可暫時不予理會。這樣,學生就敢于寫作,樂于寫作,時間長了,語言文字積累多了,他的語言生動性、好詞好句的應用也就會隨之而來了,寫作的心理障礙也就排除了。
2. 強調(diào)自主,獨立習作
在習作訓練中,教師應本著先放后收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在習作的準備、寫作、修改過程中,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的獨到發(fā)現(xiàn)與見解,發(fā)揮學生潛在的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
3. 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訓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品格和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如:要求學生寫日記、寫隨感、做讀書筆記,把習作訓練與平時練筆相結合。在習作實踐中引導學生徹底摒棄依賴心理,消除寫作的心理障礙,把習作的訓練引向健康的軌道,使學生養(yǎng)成樂于習作的習慣。
總之,小學生的心理狀況是非常微妙的,制約學生習作水平提高的障礙心理因素有很多。教師只有對學生心理障礙充分了解,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通過習作訓練,拓寬訓練渠道,開闊學生視野,才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王大為(1980-),男,黑龍江省龍江縣人;學歷:大學???;職稱: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單位名稱: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