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菊香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化學概念的數(shù)量較多,而且有很多概念也非常抽象,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化學概念,成為每個教師考慮的重要課題。本文對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提升措施進行了探討,期望通過本文的寫作,為當前的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措施
概念是初中化學課程中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學習好化學的基礎。在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學概念較多,如果對化學概念理解出現(xiàn)偏差或錯誤,將非常不利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造成南轅北轍。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學概念,這也是保障學習好化學知識的條件。筆者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工作多年,現(xiàn)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初中化學概念教學進行淺顯的探討。
一、以書面理解化學概念為出發(fā)點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在開始學習一個新的化學概念時,教師和學生首先接觸到是書面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睂瘜W概念的理解,要從書面概念入手,抓住其中的關鍵字詞,對于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通過兩個化學概念可以看出,都含有純凈物這一詞語,那么區(qū)別兩者就是看元素的組成數(shù)量,這樣就不至于將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當成是單質,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當成是化合物。
再如,氧化物的概念,“由氧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蓖ㄟ^字面可以理解,氧化物首先要有氧元素,并且與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果離開了氧元素就不能稱之為氧化物,因此,在判斷一種物質是否是氧化物時,首先判斷是否具有氧元素,然后再根據(jù)氧化物的概念進一步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的基礎,要從概念的基本定義入手,并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句,為進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礎。
二、利用多媒體形象化展示化學概念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化學概念的數(shù)量較多,而且有很多概念也非常抽象,難以想象概念描述的形態(tài),如果不注重概念的對比區(qū)分,學生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混淆。隨著科學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化學概念,利用形象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化學概念。通過概念的對比區(qū)分,也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化學概念,對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分子”“原子”“離子”的概念時,由于這些物質較為微小,很難讓學生進行直觀觀察,而通過多媒體可以進行較好展示??梢詣赢嬚故痉肿?、原子的運動性,利用圖片展示分子與原子的關系,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分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但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再如,在學習“元素”這一概念時,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用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每種元素的性質和排列,卡通形象也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微觀世界,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這些概念的含義、性質,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三、在實驗中加強化學概念的學習
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化學課程同樣如此,例如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形式,通過組織化學實驗來進行化學概念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學習,概念學習不只是記住一句話就算完成了,還要去理解和運用概念知識。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是好奇
心比較重,通過化學實驗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化學實驗中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概念的探索,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來進行化學概念的學習。
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通過實驗證明質量守恒定律,學習這個概念,讓磷在密閉的容器中燃燒,讓學生稱出磷在燃燒前和燃燒后的質量變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磷在實驗前后質量并沒有變化,從而證明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從而對質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通過這種實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化學實驗中,去分析和歸納化學概念,更有利于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學習。
四、及時加強新舊概念的對比聯(lián)系
學生在化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學習新的概念,舊概念與新概念之間有相似和相近的部分,學生往往會受到舊概念的影響,影響到新概念的學習和消化,所以教師在新概念的教學時,要找到舊概念與新概念的聯(lián)系,對新概念的分解和剖析。
例如學生學習了物理變化的概念,“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例如水變成了水蒸氣,變成了冰,都是水的物理變化。再學習化學變化的概念,“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例如酸堿中和,鐵生了銹等,學生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就容易混淆,教師要進行兩種變化概念的分析和解讀,尋求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和本質差異,兩者都是一種物質變化反應,但是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抓住了這一本質區(qū)別就能夠正確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教師要不斷進行類似概念的的分析和總結,例如原子、分子和相關元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等,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科學的概念。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對相關化學概念進行比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化學概念的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學概念,利用多媒體形象化展示化學概念,在實驗中加強化學概念的學習,以及加強新舊概念的對比聯(lián)系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化學概念,這也是保障學生學習好化學知識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偉堯.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做法和體會[J].理論創(chuàng)新,2014(02)
[2]李清愛.淺談初中化學的概念教學[J].中國文房四寶,2013(02)
[3]房艷芳.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刊), 2013(09)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溪山中學517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