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眾
2014年,是中國信息化發(fā)展中一個普通的年份。這一年,難見轟轟烈烈的大事,貌似平淡其實頗具代表性,看來普通卻又體現出一些新特點。年度盤點中,讓我們一起回顧2014年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痕跡與走向。
● 智慧教育“響水不開”
2012年起,智慧教育處于概念提出和內涵探討階段;2013年起,進入智慧校園的初步規(guī)劃和小范圍建設階段;到了2014年,部分學校進入了智慧教室的應用階段。這一年,“智慧教育”已經不是什么新名詞,但仍令人備感混亂。為什么以前的教育就是不智慧或蠢笨的呢?到底什么是智慧教育?到底什么樣的校園和教室才是智慧的?專家、學者、教師、企業(yè)各執(zhí)一詞,智能、smart、intelligence陸續(xù)粉墨登場,理論上熱熱鬧鬧,應用上卻難見踏踏實實。如果說智慧教育是一壺煮在爐子上的熱水,那么它還處于吱吱作響卻沒有達到沸點的“響水不開”的累積期。其實,只要讓學生學得聰明、做得巧妙,那就是智慧教育。民國時期沒有智慧國家或智慧城市,可是那時的教育大師燦若星河;錢學森成長的年代里沒有智慧校園或智慧教室,可那時卻誕生出他認可的大師級人物??梢娭腔劢逃?,其實是可以脫離智慧校園和智慧教室的軟硬件存在的。
所以,在利用傳感器、物聯網、增強現實等技術建設智慧教育外部空間的同時,也要讓傳統(tǒng)時代、多媒體時代、網絡時代中的先進理念、已有經驗、優(yōu)秀工具等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來說,永遠正確的是:“沒有唯一的媒體,只有適用的技術”。
● 網絡學習進入移動階段,已成定局
2013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中預言,在一年以內,移動學習經歷多年的孕育后,會在學校中得到廣泛應用。2014年中國的基礎教育領域,的確體現出了這一特點。回顧這一年重要的學術會議、主流的學術期刊、積極的學術團體以及有突出表現的中小學校,無不把移動學習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應用作為關注焦點。曾經以“在線”、“網絡”、“虛擬”、“數字”為關鍵詞開展的研究與應用,紛紛進入了以“無線”、“互聯”、“共享”、“創(chuàng)造”為焦點的移動時代。自2011年起全球移動電腦的銷售量首次超過臺式機以后,這種由有線網絡向無線移動的發(fā)展趨勢就不曾逆轉。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應用中,判斷是否已進入智慧教育階段,還為時略早,但是由網絡學習進入移動階段,已成定局。如何把已有的網絡學習研究成果,成功地遷移并轉化到移動學習階段,而不是新起爐灶,或者重蹈舊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 經典的網絡工具和軟件尚有用武之地
即使2014年移動學習已成定局,但是在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應用的舞臺上,仍然可見網絡時代經典工具軟件的身影。Moodle、WIKI等老牌的開源學習管理平臺在協作學習、移動學習方面,給中小學的師生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以Scratch為代表的可視化編程軟件,繼續(xù)為兒童的程序設計思想打下良好基礎;Flash等多媒體學習軟件,還是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愛,無論是教學重難點的講解,還是人機交互的反饋,都可以由這款問世二十余年的開發(fā)軟件實現。在網絡學習與移動學習的重疊作用期內,這些經典的工具軟件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還在發(fā)揮余熱。但隨著技術的理念更新,他們是否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卻是一個不得而知的話題。
● 多種移動學習終端各領風騷
移動時代下,大屏幕、多交互方式、可無線聯網、便于攜帶、不太昂貴的學習終端,成為適合中小學生使用的移動學習設備。前幾年討論頗多的電子書包,慢慢地被更為常見的iPad系列和安卓系列的平板電腦所代替。而BYOD式的自帶學習終端,也開始被一些中小學生所接受。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硬件雖然還有市場,但是不再具有特別明顯的教學優(yōu)勢。其實,移動時代里,更重要的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范式轉變,而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學習終端,身上帶有“以教為主”的明顯烙印,因此從發(fā)展趨勢來看,會呈現萎縮狀態(tài),只有學習者可自主控制的移動設備,才會成為符合時代主題的學習終端。
● 移動應用已成中堅力量
與網絡資源相比,移動時代最具活力的資源,就屬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移動應用程序(或稱APP)。網絡時代里祝智庭教授曾繪制中國版的數字布魯姆版圖,移動時代里,無數中小學教師構建出自己的移動布魯姆版圖。進入2014年后,越來越多的學科教師都有足夠的能力,找到適合不同學習目的的移動應用程序,如存儲類的icloud,展示類的keynote,評測類的eclicker,管理類的Edmodo等;或者找到適合不同學科和不同年段的APP,如語文學科的唐詩宋詞APP,適合美術學科的Artstudio,適合數學課程的認識鐘表,適合英語學科的word wall等。不間斷、無縫切換的移動應用使得學習不受限于一臺個人終端或者一個學習空間,而這些都使得泛在學習和智慧學習成為可能??梢灶A見,移動學習的發(fā)展會越來越豐富,它們會使得高階認知目標的實現更便利,更富創(chuàng)造性。
● 微課、慕課、翻轉課,進入腳踏實地的實踐期
從2012年起,談到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總是會看到這幾個詞:微課(程)、慕課、翻轉課。這些新概念從新鮮出爐、備受熱捧到逐漸熟悉、應用反思,經歷了與有史以來所有新技術都曾經歷的教育融合的起伏過程。前兩年,部分教師對“微課”與“翻轉課堂”,“慕課”與“把課程放在網上”分不清楚,把微課與翻轉課堂混為一談,把慕課看得太過高難,心存疏遠之意,但是從今年來看,三個概念的定位漸漸明晰,今年在信息技術應用中也體現出三個概念的層次劃分,翻轉課堂是學習理念,慕課是在線學習形態(tài),微課是靈活的學習模塊。
“微課不等于微視頻”已成共識,老師們已經能夠認識到微課其實是一個小型的、有著內在完整學習體系的自包含學習模塊,它有目標、任務、資源、評價等部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靈活多樣,適用性強,可以作為常規(guī)課中的一個學習部分,也可以是實現翻轉課堂的主要手段。
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以下簡稱慕課)已撥動國內高等教育的改革之弦。但是在基礎教育領域,慕課受到學習者能力、研發(fā)力量、升學體制、考核方式等多種條件限制,在中小學領域里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供中小學生使用的原創(chuàng)性慕課非常少,倒是出現了好幾門面向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中文優(yōu)秀慕課,如北京大學的汪瓊老師今年連開了兩門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法》和《教你如何做MOOC》。其中《翻轉課堂教學法》已經于七月和九月連續(xù)開設兩次。從今年暑假起,數以萬計的中小學教師就參與了為期五周的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多數學員不僅完成了學業(yè),還獲得“優(yōu)秀”等級的結業(yè)證書。
與前兩者相比,翻轉課堂更強調理念上的變化。它不像微課,要求教師必須自己開發(fā)出小型教學模塊,它不也像慕課,要求教師自己開發(fā)出大型在線課程。而且,即使沒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完全也有可能上出翻轉課堂。因此目前中小學里對于翻轉課堂的探索,多是在教學模式與策略上的嘗試,如確定翻轉主題,提供自主學習任務單,指導觀看視頻的方法,課堂組織交流與總結等。
● 淺層應用居多,呼喚真正的“智慧教育”
2014年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平淡中不乏亮點,發(fā)展中尚存不足。因為大多數應用還是面向單一學科或單一模式的單點研究,因此使得移動時代的教學應用底氣不足、累積不深,難見長時間、縱向、追蹤式的應用,求新、求變、求快的技術虛化現象仍然存在。另外,大多數教學應用仍以專家導向和個人經驗型為主,少見實證數據支持的驗證型應用與創(chuàng)新性應用,導致這一年的教學應用仍然停留在淺層的嘗試型應用。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未來。扎實的積累,才有可能迎來暴發(fā)性的突破。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需要在繼承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去粕存精,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迎來真正智慧的學習時代。希望2014年能夠成為智慧教育的分水嶺,讓之后的教育真的走向智慧之路,教師智慧,學生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