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小班化的出現也就成為必然,被稱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成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熱點。小班化教學其實質是教學面向學生個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它建立在素質教育高標準、高要求的教育質量觀和現代辦學效益觀基礎上,并在這樣理念和思想指導下進行。因此,我們就需要在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圍繞學生個體發(fā)展而展開,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中關鍵要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糾正錯誤認識,不能認為班小了,學生人數少了,就等于是“小班化教育”,這種認識是非常膚淺的。在改變課堂環(huán)境的同時,我們要著力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目標,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我們要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深入研究小班化教學精髓,轉變思想觀念,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改善師生關系,構建互動課堂。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與小班化教學的理念是一致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擺正師生位置和關系,充分調動課堂中的一切因素,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可以充分利用課堂的空間環(huán)境,加強互動,擺脫靜止使之呈現動態(tài),使師生雙方激情燃燒起來,營造出和諧向上的互動氛圍。在教學設計上,要從教師中心轉向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轉向由教師指導、啟發(fā)和學生“學為主”的模式;在教學目標上,教師在關注整體教學目標的同時,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學生個體學習中的問題。
因為班容量小,比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容易建立融洽的關系,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課堂的首要目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消除學生的恐懼感,讓學生敢于問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在充分討論之中學會學習,真正感受到求知的快樂。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行止和語言,讓學生認識到課堂是平等的,課堂可以表現自我,沒有嘲笑和指責。在平等、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小班化語文教學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的發(fā)展提供最佳條件,真正實現有有效化教學。
其次,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創(chuàng)建合作型的學習模式,實現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性格特質,這是每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體現,每一種特質都必須得到尊重。因此,學生性格中的開朗與沉悶,內斂與張揚并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無論何種性格特征,必須遵守社會規(guī)范,尊重社會規(guī)則,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必須適應當今社會,展示自我,敢于表達,學會正常的人際交往交流。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此為基本,建立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的教學特點,建立并健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比如依據學生的性格差異,可以使同類相似型,也可以是異類互補型,可以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這樣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巡視、輔導和參與,有利于師生個別交流,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互助學習,能夠有效改善個體學習能力與學習方法,有效激活思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兼收并蓄,充分調動合作小組的功能,推動課堂教學的有效化發(fā)展。
再次,教師要加強學習,研究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與實踐能力。小班化教學為教育教學改革開辟了新路,是新型教育的一個出口,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生生互動落到實處。所以,教師要加強業(yè)務學習,積極探索,創(chuàng)設優(yōu)質教學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針對不同類型學生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在小班化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能力,避免過多地灌輸,針對小學生的年齡、性別、特點進行教學;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組織教學。比如采用游戲和比賽等有效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讓學生參與讀比賽、朗誦會、寫讀后感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就會得到提高,學習潛能也會得到釋放,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落到實處。
最后 ,語文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加強情感滲透,尊重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比之傳統(tǒng)教育方式,在小班教學中,學生相對容易教師更多的關注與重視,教師的期望,會激發(fā)學生自我的優(yōu)異特質。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加強情感滲透,把情感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選擇,實現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作業(yè)設計和批改等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化。小班化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力調控教學,加強分層、分類教學,通過階梯化、科學化的層次操作,獲得不同的教學信息反饋,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狀態(tài),及時做好相應的輔導教學,實現教與學的平衡,使每一類學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推進有效化教學的全面發(fā)展。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應該放眼世界,努力提升個人業(yè)務素質和思想修養(yǎng),努力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學條件,讓每一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成功,小班化語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此。小班化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出口,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發(fā)展方向,教師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探索,開拓新路,通過有效化的教學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實現最優(yōu)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