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生根發(fā)芽,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改革備受關注。盡管近些年初中思想品德課進行過很多嘗試,表面風風光光,但是實際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于注重形式,忽略教學實際效果,而通過初中思想品德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學沒有實效性就脫離教育的最初目的,不值得提倡。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實效性 生活實際
隨著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生根發(fā)芽,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改革備受關注。盡管近些年初中思想品德課進行過很多嘗試,表面風風光光,但是實際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們所推進的課程改革不能只是花拳繡腿,必須把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下面我結合在多年教學初思想品德課中的一些經驗,談談對實現(xiàn)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從生活中培養(yǎng)初中生的思想品德
教育要服務生活,同時更要回歸生活,因為教育的目的是要對生活有益,指導生活實際,同時生活實際又是教育教學最重要的場所。一切的教育只有在實際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下經過生活的檢驗才能真正被受教育者接收,初中思想品德課更是如此。初中思想品德課不能忽視生活實際對教學的重要影響。可是,思想品德課堂過于理性化,片面強調道德觀念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訓練,忽視學生自由自覺的活動,忽視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要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課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把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如何才能充分發(fā)揮生活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作用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提高教學有效性。
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長時間不懈的努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必須從生活小事入手,從點點滴滴入手,把握生活的細節(jié),堅持不懈,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尤其思想品德課面向的是初中生,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必須從生活的細節(jié)入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否則只能前功盡棄。
2.身體力行做好示范。
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是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強。初中生對教師非常尊重,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他們有意或無意模仿的對象。老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認知和行為。教師要提高思想品德的實效性,僅靠課上夸夸其談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地踐行課上所講內容,不讓課上講的內容成為一紙空談,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3.讓道德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開花結果。
人是群居的動物,群體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賴于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一個學生都切實地表現(xiàn)出良好的品德,才能使整個群體實現(xiàn)道德的升華。如果有一個人出現(xiàn)不好的表現(xiàn),就會拖累整個群體的精神風貌,為此,教師要從生活的細節(jié)入手,觀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教育學生從每一個小事入手,實現(xiàn)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發(fā)揮社會的力量,注重社會實踐
1.讓學生到生活中體驗。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幫助學生參與社會、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思想品德課程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促進他們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的發(fā)展。
2.到社會中實踐。
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讓學生走出學校,到社會中學習、實踐,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興趣,發(fā)展社會實踐能力。道德寓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學生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學生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我們在實際教育時,應著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看到事情的真實部分,引發(fā)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觸及他們的心靈,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3.交流互動,達成共識。
通過交流討論,可以使學生對思想品德達成共識。達成共識,其實就是品德認同的過程,只有達成共識的品德,才能徹底被貫徹執(zhí)行,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師要充分組織學生就一定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掌握學習方法。我們要注意學生所討論的內容不能離學生生活太遠,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4.注重活動,實踐養(yǎng)成。
要對學生展開思想品德教育,同時也要讓學生到生活中體驗和實踐,只有這樣,思想品德課所教的知識才會有生成,才能扎根學生的行為習慣。為此,我們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活動形式與實際情況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養(yǎng)成習慣,這樣才能使活動具有實效性。在活動教學中,大量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學生探討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這樣的要求,探討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電化教學手段已悄然走進課堂教學,給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初中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強化了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這就決定了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于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