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菲
【摘要】新課改教材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選文的篇目,文言文的文體差異在教學實施中問題突顯。論述類文言文在教材選文以及歷年高考的文言選文中占有一定比例,雖然史傳類文言文占有多數(shù)篇目,但是諸多史傳類游記類文言文中潛藏著論述的因素。論述類文言文多闡釋某種人生或社會理想,尋求人生困境出路或找到“經(jīng)世濟民”的良方,這些內(nèi)容正是新課標中“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是提升學生“高尚情趣”和“道德修養(yǎng)”的絕佳范例。本文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論述類文言文教材整合與教學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論述類文言文;教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教材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選文的篇目,文言文的文體差異在教學實施中問題突顯。論述類文言文在教材選文以及歷年高考的文言選文中占有一定比例,本文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論述類文言文教材整合與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論述類文言文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
新課改教材相較于舊教材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大量增加了文言文選文的篇目,在文言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視文體差異的問題。下面從高中語文教材選編與高考試題選測兩個維度,看看論述類文言文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
以蘇教版為例,分別對必修與選修教材中古代論述類散文的分布情況進行梳理,了解論述類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地位。同時,匯總2009—2011三年語文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了解論述類文言文在高考選文中所占比例。
(一)教材分布情況
必修一中收錄了四篇文言文,其中《勸學》、《師說》兩篇是論述類文言文。必修二收錄了兩篇《六國論》、《阿房宮賦》均為論述類文言文。必修三收錄八篇文言文,必修四、必修五各收錄四篇文言文,但均不是論述類文言文。蘇教版選修教材《唐宋八大家選讀》中共有三十二篇文言文,各類文體十一種,其中有四篇是論述類文言文。
(二)高考試題情況
2009年17套高考卷中僅有2套選文選擇的論述類文本,分別是重慶卷的《貞觀政要·貪鄙》,四川卷的《慈溪縣學記》。2010年18套高考卷中僅有2套選文選擇的論述類文本,分別是江蘇卷的《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湖北卷的《原弊》。2011年16套高考卷中僅有3套選文選擇的論述類文本,分別是湖北卷的《諫成帝營陵寢疏》,北京卷的《淮南子·汜論訓》,天津卷的《日知錄》卷十九。
數(shù)據(jù)顯示,論述類文言文在教材和近年高考文言文中所占比例比較少,大概是因為新課標中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的緣故,論述類文言文大多結構嚴謹,思維縝密,思想宏大,情思精微,就顯得不那么“淺易”了,尤其是論述類文言大多有或深或淺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也給現(xiàn)代中學生閱讀帶來比較大的困難。盡管蘇教版選修教材專門有《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一書,收錄有大量的“八大家”史論政論碑記散論文章,但不知道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會保留多少。
二、論述類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一)文言文教學其實是母語教學
文言文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這樣的問題,北師大王寧教授總結為兩點:其一“像學古漢語文選似的一個字一個字把它掰碎了,揉碎了,把它搞成古漢語去教學”;其二“就是拿了篇文章來,文章還沒有看明白呢,就開始總結思想、分析形象”。
從漢語發(fā)展歷史來看“文言文”(古代漢語),文言文所使用的時間要遠遠超過現(xiàn)代漢語,要意識到“文言文”是母語,而不是外語。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周正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結合語境積累實虛詞、古今異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和論述體文言文的文學文化文體知識的積累。(2)學習古人為文的嚴謹態(tài)度,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學風。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教學難點:(1)通過閱讀古人的史論政論,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2)在寫作上學習論說文聯(lián)系時政提觀點的使命意識,結合史料求實證嚴謹態(tài)度,使文章結構安排合理,思路清晰連貫,感情真實健康,思想古樸大氣。
(三)論述類文言文突出特點及教學實施
(1)立論境界高遠。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知識分子把堯、舜、禹等圣賢當作自己最理想的人格典范,追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人生理想,來修煉自己崇高的人生境界。在為文寫作上幾乎都在論述這些宏大的思想的合理與必然。
(2)論證邏輯嚴密。教學中明確古人看似自然流暢的行文背后謹嚴的結構是重點,以提升閱讀的水平,提高寫作的質(zhì)量。
(3)取材視野開闊。古人寫作,思接千載,神通萬里,因此往往“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行文寫作幾乎沒有不用的素材。因此論述類文言文涉及知識面很廣,要學習了解的知識點繁多,給日常教學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學習論述體散文時,需要有相關的背景資料的補充,以增加積累,理解文意。
(4)說理形象生動。我國論述類文言文,多表述對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認識,闡發(fā)政治主張和學術觀點,都不僅依靠邏輯推理和抽象思辨來完成,還灌注了濃烈的情感,運用了生動的感性形象。這些形象說理的集中范例都是閱讀和寫作訓練重點。
三、論述類文言文學生學習目標的檢測
關于文言文的閱讀評價,“重點考查借助語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查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是否熱愛和有興趣,在文言文閱讀中能否有意識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國文化精神。評價要有助于學生確立古為今用的意識,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考查評價點有:文言語感、文言常識、閱讀興趣、文化背景、基于現(xiàn)實的探究評價。
當然論述類文言文在寫作上的訓練價值也是很大的,從《赤兔之死》、《站在黃花崗烈士陵園的門口》等高考奇文的橫空出世也能看出,許多語文教師和考生在利用文言文進行寫作訓練上是頗為用心的,這樣在形式和思想內(nèi)容上都能深得文言論述精髓的奇文出現(xiàn)固然可喜可賀,只是那些撇開文言的表達形式,學習古人為文的態(tài)度和思想的寫作更是值得提倡推廣,畢竟?jié)h語是要向前發(fā)展的。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