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吉
摘 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從四個方面入手:多讀書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閱讀要遵循學生認知活動的普遍規(guī)律和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閱讀教學必須加強閱讀方式方法的訓練;認真做好課內(nèi)外的練習和課外讀書活動指導工作。略談培養(yǎng)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讀書活動;語言學習;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訓練項目,閱讀能力的高低和閱讀數(shù)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學生的閱讀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深思和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多讀書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
提高閱讀能力有好多方法,但多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新課標規(guī)定核心強調(diào)了多讀書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按辯證法量變與質(zhì)變規(guī)律,多讀是量變,只有量變到一定程度,閱讀能力才能發(fā)生質(zhì)變,得到大幅提高。沒有多讀的量變,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要想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必須以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大量的讀書為基礎。
二、閱讀要遵循學生認知活動的普遍規(guī)律和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
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師組織學生通過閱讀活動提高認識、吸收信息的過程,閱讀作為一種認識的實踐活動,學生首先得自己動口、動腦思考,不通過自身的積極活動,信息就難以吸收和理解,認識難以提高。所以,學生閱讀過程就是“閱讀—提高—再閱讀—再提高”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識過程從不知到知,由不熟到熟,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教學時必須把握學生閱讀活動過程中的認識規(guī)律。
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指導學生感知、理解、鑒賞語言材料,認識語言現(xiàn)象的過程。首先,通過對引起語言的材料的分析、比較得出其中規(guī)律,使之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以便運用這些知識來閱讀課文。其次,反復練習,使知識語言得以鞏固,并轉化為熟練的技能。因此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認識、分析、運用語言的過程。
三、閱讀教學必須加強閱讀方式方法的訓練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質(zhì)決定學生將終身運用語言文字吸收和交流信息,學生不僅能讀會讀,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所以必須講究閱讀方式方法的訓練。
閱讀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最基本的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外,還有跳讀、連讀、比較讀、抄讀等。從目前語文教學實際來看,語文教學教學應以朗讀和精讀為主,課外應提倡默讀和略讀。
在課堂教學中,精讀是選擇有示范性的課文,針對明確的學習目的進行高質(zhì)量的精心研究的閱讀方式。訓練學生精讀是閱讀能力向高級階段所必經(jīng)的練習過程,它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咬文嚼字”“精心揣摩”的良好習慣。這是訓練學生閱讀的仔細,鉆的深透的最有效的方式。學生課外知識的擴大和知識量的積累主要靠略讀技能。略讀的基本要求是讀得準、快、多。它不僅廣泛用于課外閱讀實踐中,而且在課堂教學中,也常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即通過略讀文章進行“面”的把握,這為進一步精讀做好了準備。因此,兩種閱讀方式作用各異而殊途同歸,二者相輔相成,都要求教師認真指導,不能偏廢。
四、閱讀教學應認真做好課內(nèi)外的練習和課外讀書活動指導工作
在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中,閱讀實踐應該說占據(jù)了重要位置,所以,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課外閱讀陣地,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課外閱讀實踐活動,達到鞏固所學、提高閱讀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作為教師對學生課外讀書活動從不同角度進行指導,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娉舒.看看博導們在讀什么書.中國青年報,2003-06.
[2]郭史光宏.如何成為孩子們的閱讀導師.中國教育報,2013.
(作者單位 山西省懷仁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