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
摘 要: 物理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因此物理教學應該多結合實驗操作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親身實驗的機會。相比初中階段而言,高中階段對物理學科的研究更深入,實驗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分析當前物理課堂教學在實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優(yōu)化實驗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實驗教學 優(yōu)化策略
1.引言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念,這一理念的推行給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改革的最佳契機,也對傳統(tǒng)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1]。物理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與實際生活存在密切聯(lián)系,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物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實驗教學,而不是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傳授理論上。下面筆者分析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和問題,并提出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方法。
2.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
2.1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演示
當前許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將大部分課堂時間用在講解理論知識和讓學生完成練習題上,極少讓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操作演示,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會讓學生產(chǎn)生“物理學習很枯燥”的感覺。
2.2高中生少有自主實驗的機會
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很少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學習,這就導致許多高中生雖然物理成績很好,但是實際操作能力十分低下。開展物理實驗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可以主動學習物理。但在實際物理學習中,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只是聽課和做練習,學生的成績幾乎都依靠多做題取得,并沒有做到從根本上理解物理、學會物理。
2.3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
目前許多高中物理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運用的實驗教學方法總是依循老路、千篇一律,無法有效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而在組織學生開展實驗學習時只是應付了事,將實驗步驟列在黑板上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許多學生雖然完成了實驗操作卻沒有真正了解實驗的本質。并且許多教師開展實驗教學只注重讓學生了解原理和結論,而不重視學生親手操作的過程。
3.優(yōu)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策略
3.1設計有效的課堂實驗導入方式
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要設計豐富多樣的課程知識引入方法,通過提問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講到流體流動速度與壓強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時,教師可以用教具先給學生進行實驗演示。首先,把準備好的漏斗拿出來,漏斗的進物口要朝上,將一枚乒乓球置入漏斗口,然后往漏嘴吹氣。在吹起前要讓學生猜測乒乓球能不能吹起來,在得出乒乓球無法吹起的結果后,教師再給學生分析為什么不能將乒乓球吹起來。通過實驗導入物理知識的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實驗演示上,然后教師進行知識點講述,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難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2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驗操作機會
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演示實驗外,還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親手做實驗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學習物理知識。例如在講到牛頓第一定律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力與運動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做如下實驗。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每組分發(fā)1個小球、1塊毛巾、1塊綢布、1塊玻璃,然后給小球一個同等的力,讓小球分別在毛巾、綢布和玻璃上滾動,然后記錄在不同平面小球的滾動距離及小球受到的阻力,記錄方法見表1。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通過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物理原理再現(xiàn),便于理解和接受。在講到重力時,可以給學生分發(fā)一些材料,讓學生自制彈簧重力計測器,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3.3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演示實驗
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給學生演示一些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或結果不明顯的實驗。比如在講到電磁場時,由于磁場方向是人類發(fā)明的形象說法,因此無法通過實驗讓學生親眼看到磁極方向和磁場的樣子。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磁場實驗模型,通過模型學可以直觀地看到磁極、磁力的方向,還可以看到磁場線的形狀,如此一來,原本抽象的概念就可以具象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4.結語
基于物理學科的特點和高中物理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機會,讓學生在親身操作中感受物理學習的快樂,認識到物理對實際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高中物理的優(yōu)化教育,既能提高學生成績,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讓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2]。
參考文獻:
[1]徐廣權.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下),2011(01):66-67.
[2]何志勇.如何在物理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