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偉業(yè)++楊玲玲++張慧成
摘 要:名詞化的使用在書面語言中非常普遍,尤其在科技英語中更為豐富。學習者水平越高,名詞化的使用頻率隨之增加。名詞化的使用能夠讓行文正式、簡潔和連貫。鑒此,本文從科技英語中名詞化的使用出發(fā),結合自建語料庫的數據,旨在促進英語學習者提高英語水平,引起廣大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對名詞化的重視。
關鍵詞:名詞化 語法隱喻 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19-02
名詞化(即nominalization)在科技論文寫作中常見。其實英語本身就是一個多用名詞的語言,“名詞化是人類自然語言的一種普遍現象”,只是不同的文體中名詞化的比例是不同的,越正式的文章其中名詞化的頻率越高。學習者水平越高,名詞化的使用頻率隨之增加??萍颊Z篇行文正式、簡潔和連貫。名詞化的使用不容忽視。為了確保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筆者隨機選取了30篇在國際期刊上2007或2008年發(fā)表的工科類文章,建成了自然科學論文語料庫。該語料庫去除了公式、圖表等,同時確保保留論文的四個部分,即:摘要,引言,主體,結論。該語料庫計5877個小句,160517個詞匯,作者對其中名詞化現象進行手工標注。
運用Wordsmith里面的Wordlist工具對語料庫進行數據分析后發(fā)現:type/token ratio(TTR)(形符/類符比)為4.50,該數值遠遠低于standardized TTR(標準形符/類符比)33.06。mean word length in characters)(平均詞長)為4.67。Type/token ratio(TTR)是衡量文本中詞匯密度的常用方法。可以輔助說明文本的詞匯難度。但是文本中有大量功能詞(function words,如the、a、of等)反復出現,文本每增加一個詞,形符就會增加一個,但類符卻未必隨之增加。這樣文本越長,功能詞重復次數閱讀,TTR會越低。通過考察TTR,我們初步可以感知科學文章的本質特征,其中多對現象的描述和解釋,使得這種文體的詞匯選擇必須是精確的,不需要太多變化。我們能夠想到一種現象或結果多由名詞闡釋,這些詞又多衍生詞或復合詞,這符合語料庫中詞長的基本數據。
1 名詞化的現象與其教學
韓禮德在其書中一共歸納了十三種語法隱喻,其中有四種與語法隱喻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名詞化有關,即過程名詞化,狀態(tài)名詞化,條件名詞化和關系名詞化為標準。筆者從功能文體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的角度,把名詞化大體可以分為兩類:詞的名詞化和小句的名詞化。狹義上講,詞的名詞化主要按照詞形上劃分,主要由動詞或形容詞加上名詞后綴派生而來,如:-al(portrayal),-ance(attendance),-ion (corrosion),-ure(creature),-y(mastery),and some combinations,such as-ification (modification),and-ancy(urgency)。這里體現了過程名詞化,狀態(tài)名詞化。名詞化結構由一個句子濃縮而成作為主語或賓語,則稱為小句的名詞化。它可以與其他成分一起構成名詞性短語,如effective collaborat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rocess,這里體現了,條件名詞化和關系名詞化。
根據Thompson(1996)and Halliday(2000),最常見的名詞化結構由三部分構成:Pre-modifier+Head+Post-modifier。根據觀察和分析,詞和小句的結構中有很多差別,該結構中更多的是詞的名詞化,小句名詞化中則較少。
結合筆者在公共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習者掌握主要的名詞后綴,當然不同的名詞后綴表示不同的語義:有的表示抽象意義,有的表示動作的施事、受事、工具、結果等。學習者重點要掌握的是表示抽象語義的名詞后綴,因為由它們構成的名詞化詞是小句的名詞化的核心。這類詞綴主要有:-age,-al,-ance,-ation,-ence,-ment,-ability,-cy,-ism,-ity,-ness,sion,tion等。講解動詞、形容詞時,要適時地告訴學習者其名詞形式,尤其是表示抽象語義的名詞形式。對于轉化的名詞化詞和合成的名詞化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提醒學習者注意這樣的詞。經常訓練學生通過詞形辨別詞性,同時增加一定的擴展練習。
在英語科技語篇中,關系過程可以使用大量慣用短語來體現,即“動詞+限定詞+名詞化結構”,這些短語中的動詞被稱為“輕動詞(light words)”。輕動詞是相對于一般動詞(simple verb)來說的,由于該類動詞所承受的語義內容較少,無法單獨表達一個完整的語義內容,所以必須和另一個成分(通常是一個名詞短語作為其補足語)一起組成一個動詞短語結構。其名詞補足語的語義內容表達了整個動詞結構的主要內容(Jespersen 1954)。英語中的輕動詞主要有do,get,cause,give,have,bring,hold,keep,make,set,take等。輕動詞承受的語義內容較少這一特點使得這些短語在語義上相當于名詞化詞對應的動詞,如:give rise to=arise,give an answer to=answer,draw a conclusion from=conclude from,make contribution to=contribute to。英語中名詞化的詞還經常放在介詞后面構成慣用短語,如of significance,in conclusion,under construction等等。這類短語不僅數量多,而且在句子中可以做表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多種成分,在正式語體之中比較常見。
在課堂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把這樣的慣用短語作為重點。比如在講解名詞時,指出與其常搭配的動詞或介詞結構。旨在讓學生熟悉掌握名詞化詞匯以及含有名詞化詞的慣用語,同時能夠在閱讀中較好地理解句子中的名詞化結構。課堂上應針對學生幾種名詞化轉換中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解和訓練,在寫作中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名詞化結構。
2 結語
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我們發(fā)現科技語篇的名詞化特征及其顯著,探索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實施名詞化,更好的服務于英語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當然,影響優(yōu)秀寫作的因素不僅僅包含名詞化。語言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指導,不斷總結,通過大量練習,幫助學生逐漸把握英語中這一突出的語言特點,在書面語寫作尤其是科技語篇寫作中靈活運用名詞化。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尋求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名詞化寫作方面的效果。本文只是筆者的一次初步探索,如何使教師和學生通過語料庫進行互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有益詞匯選擇的教學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張高遠.英漢名詞化對比研究—認知·功能取向的理論解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 張慧成.名詞化隱喻在科技文體中的功能分析[D].燕山大學,2010.
[3] 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 Jespersen,O.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M].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54.
[5] 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