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輝
摘 要: 兒童詩是一種特別重視節(jié)奏,文字流利自然,內(nèi)容生動活潑,適合兒童念唱或朗誦的詩作,能讓兒童在念唱或朗誦時,潛移默化地逐漸增加知識,擴大生活經(jīng)驗,陶冶幽雅性情,培養(yǎng)接受文學的能力。本文認為,通過激發(fā)學生學寫童詩的興趣,能讓他們在誦讀中打開童詩閱讀大門,在仿寫中架起童詩讀寫橋梁,在創(chuàng)作中綻放童詩情感之花,讓學生徜徉在童詩的天空,乘著童詩的翅膀飛翔。
關(guān)鍵詞: 童詩 誦讀 仿寫 創(chuàng)作
現(xiàn)代兒童詩作家金波曾說:“兒童不應(yīng)當遠離詩。”兒童詩是一種特別重視節(jié)奏,文字流利自然,內(nèi)容生動活潑,適合兒童念唱或朗誦的詩作,能讓兒童在念唱或朗誦時,潛移默化地逐漸增加知識,擴大生活經(jīng)驗,陶冶幽雅性情,培養(yǎng)接受文學的能力。
小學低年段學生正處于“詩的年齡”,首先,他們極富想象,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那些看似無忌的童言,常常不經(jīng)意流露出“天然去雕飾”的詩意;其次,兒童接觸最早的語言便是歌謠。從兒時媽媽常在枕邊吟唱的童謠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詩歌、韻文,這些童詩依附于生動、美妙的形象,音節(jié)鏗鏘,朗朗上口,對兒童最具吸引力。如何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童詩創(chuàng)作的興趣,我就近兩年的活動實踐談?wù)効捶ā?/p>
一、誦讀,打開童詩閱讀大門
讓孩子親近童詩,教師首先要想方設(shè)法營造良好的班級詩韻文化和積極濃郁的讀詩氛圍。誦讀尤其適合于童詩,通過誦讀,摸索記憶的規(guī)律,感悟詩的意境;通過誦讀,使詩詞變抽象為具體,從而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情有理的豐富內(nèi)涵。
1.《365夜兒歌》領(lǐng)進門。兒歌是最純真的歌、最自由的歌、最快樂的歌。在學完漢語拼音后,我?guī)е鴮W生走進了童詩的搖籃。學生人手一本《新編兒歌365》(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缎戮巸焊?65》薈萃了幾十年來的兒歌精品,每一首兒歌都是童趣盎然、簡短上口、易于吟誦。一開始,很多孩子背不熟,老師不求全責備,不搞“一刀切”,先以獎勵為主,在班級形成一股整體向上的力量,一年多的時光,一本《365》日不間斷的誦讀,真的使孩子形成了才情詩意。
2.童詩欣賞課帶上路。低年級課文中有不少優(yōu)秀的童詩,這就是很好的賞讀資源。在童詩欣賞課上,教師可以將童詩與音樂整合。如在教《歡慶》一詩時,可讓學生嘗試給詩配畫,更好地理解兒童詩的意境;在教《“紅領(lǐng)巾”真好》時,可連接金波的《白天鵝》、《鳥兒的生命》、《愿站成一棵樹》,讓學生接受詩的熏陶、詩的洗禮,讓詩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播種,發(fā)芽,生長。
3.多種活動激樂趣。為努力營造兒童詩教育氛圍,增強兒童讀詩活動的情趣,班級“讀書角”中《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唐詩三百首》等經(jīng)典詩文是必不可少的;班級文化墻上依據(jù)不同季節(jié)、節(jié)日等定期流動變換的“賞詩樂園”也是孩子們讀詩、賞詩的樂園。每學期開展的兒歌連背、詩歌朗誦比賽、我為童詩來配畫等活動,更可積極有效地督促孩子們開展個體閱讀詩歌活動,使詩成為兒童閱讀活動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二、 仿寫,架起童詩讀寫橋梁
從心理學角度說,人要學會一種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且需要不斷模仿,寫作兒童詩也不例外。仿寫,降低了寫詩的坡度,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理,對于小學低年級孩子而言,仿寫是架起讀與寫的最好橋梁。
學了一首詩后,讓學生模仿這首詩的句式、結(jié)構(gòu),換上其他事物進行詩歌寫作,這就是最簡單的仿寫。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有篇課文《四季》,孩子們就有了:“小雨沙沙/它對禾苗說/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它對太陽說/我是夏天/落葉飄飄/它對大地說/我是秋天/ 雪花朵朵/它對可愛的小朋友說/我就是冬天/”這樣,在愉快的仿寫活動中,學生不僅對課文內(nèi)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對兒童詩的形式、語言、音韻、節(jié)奏等特點漸漸熟悉。
低年級課文多為并列段式,這就給學生搭建了一個極好的寫話平臺,由此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他們完全有能力創(chuàng)作兒童詩。
三、 創(chuàng)作,綻放童詩情感之花
著名兒童詩詩人金波先生說:“童真與童詩有著天然的機緣?!眱和奶煨杂腥玷庇駵喗?,正好用來潤澤,我們應(yīng)當讓孩子學會發(fā)現(xiàn)詩韻美,學會表達詩中情。
我們教孩子寫詩,就是啟引學生以童眼矚望世界,以童心感悟生命,幾行小詩,便是他們五顏六色的幻想,深厚雋永的睿思。教師在引導孩子們寫詩時,要引導他們找出自己感動過的內(nèi)容,再以詩的形式、詩的語言、詩的想象描繪、表達。如一個孩子所寫的《愛》:“愛是什么/愛是我給爸爸泡的一杯熱茶/愛是什么/愛是媽媽給我燒的香噴噴的飯菜/愛是什么/愛是同桌借我的一支鉛筆/愛是什么/愛是我把摔倒的小弟弟扶起/”
詩是稚嫩的,卻把看似平常卻難得珍貴的情感在幾行小詩中如此真切地流露出來,這正是“我筆寫我語,我語表我心”的童心體現(xiàn)。
當然,僅憑豐富的生活體驗還不夠,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捕捉詩的靈感,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獨特的心理體驗,用筆錄下每一個生命成長的足跡。
一首優(yōu)秀的童詩,不僅僅在童年吸引過孩子,還一定會跟孩子以后的成長一道永存。童詩似清泉,滋潤影響著兒童的身心,讓小讀者的身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豐富盈滿,使兒童的身心,“散發(fā)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光輝”(潘人木語)。走進童詩,讓我們帶給孩子最美的童年,讓孩子徜徉在童詩的天空,乘著童詩的翅膀飛翔。
參考文獻:
[1]陳玲娣.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策略.
[2]洪志明.用新觀念學童詩.廣東教育出版社.
[3]劉嘉琪.童詩教學研究.
[4]張海珍.走進童詩,潤澤童年.http://www.hysyxx.com/oblog4/u/mingyu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