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張玉剛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和“十二五”規(guī)劃的實施,旅游業(yè)得到迅猛發(fā)展,旅游行業(yè)人才需求加大,對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對癥下藥,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將“比較法”教學法導入旅游管理課程全過程,有效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實效性,增強了學生的記憶程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調動了老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比較法;課程教學;旅游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082-02
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的實施,推動著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給國內外旅游業(yè)帶來了勃勃生機。旅游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加大了對旅游專業(yè)人才的市場需求,又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诖耍鼉赡陙?,我們以《中國旅游海外客源市場概況》課程為突破口,將“比較法”教學法導入旅游管理課程全過程,注重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實效性,以增強學生的記憶程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調動了老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推進了培養(yǎng)造就符合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復合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工作。
一、對癥下藥,推出“比較法”教學法
1.提出“比較法”教學法的前因。長期以來,我們看到: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內容本身豐富多彩。如《中國旅游海外客源市場概況》(彭淑清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以下簡稱《概況》)這一課本,作為旅游管理專業(yè)重要課程之一,重點介紹了中國旅游主要海外客源市場的地理分布和各國社會、經濟、文化和旅游業(yè)發(fā)展概況,便于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我國旅游海外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加快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全書圍繞“天、地、人”,包羅萬象,精彩紛呈,讀后讓人回味無窮。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概況》這一課程,說俗也俗,說深也深,卻因其內容廣泛,涉及面寬,涵蓋面廣,不易記憶,容易造成“教”的人辛辛苦苦,不易理清頭緒;“學”的人囫圇吞棗,一時難以消化。如何進一步搞好《概況》此課程教學,已成當務之急。據此,2012年初,我們在重點授課對象——經濟管理系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學生主要有兩種反映:一是,認為自己從小學到中學,世界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課不斷線,包含有大量的知識內容;有的學生不但將“五大洲”、“四大洋”等背得滾瓜爛熟,甚至還親身經歷過出境、出國游。因此,說他們懂,又不全懂;說他們不懂,他們又知道一些。二是,《概況》課程涵蓋面廣,包羅萬象,內容豐富,范圍廣闊,不好學不易記。上述現(xiàn)象,一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到課率和考核成績。
2.實施“比較法”教學法的分析?!氨容^法”,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是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進一步加深印象,摸清原理,掌握規(guī)律。作為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它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上,“比較法”通常用于對某項教學內容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xiàn)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及其特殊表現(xiàn)。采用“比較法”,必須考慮教學各個方面的因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比較法”教學的運用,不僅有助于學生課程學習的理解升華,也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強化提高。
3.提出“比較法”教學法的措施?;诖?,我們積極尋找普通教學方法與“比較法”教學的異同及其學習效果的差異,研究如何在《概況》課程中,運用“比較法”教學法原理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提出了三條解決措施:第一,針對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浩瀚廣闊,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時難以及時消化,容易造成過目即忘現(xiàn)象,通過“比較法”教學,突出重點,力求把課程講深講透,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易懂易記,更可靈活應用,著力提高課程講授的靈活性。第二,針對學生從小就接觸各國知識,對世界人文歷史地理等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學習興趣要求高的現(xiàn)象,通過“比較法”教學,歸類整理,旁征博引,由淺入深,著力提高課程講授的趣味性。第三,針對課程教學中傳統(tǒng)授課照本宣科,容易造成枯燥無味的現(xiàn)象,而且這也是本課程教學中面臨的最難而又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比較法”教學,讓教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調整章節(jié)內容,大跨度地提綱挈領,全方位地統(tǒng)籌安排,達到方法活,效果好,提高課程講授的實效性。
二、抓住重點,實施“比較法”教學法
在此基礎上,我們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新教學,由學院教務處、公共教學部和經濟管理分院合作牽頭,旅游管理教研室具體實施,將“比較法”教學法導入《概況》這一課程教學全過程。
1.主要環(huán)節(jié)——“四部曲”:①描述。教師在授課前,根據《概況》課本內容,結合在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搜索的相關文獻資料,把所要比較的旅游客源國家(地區(qū))的各類現(xiàn)象,先從外部特征上加以細致描述,要求準確、客觀,為進一步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為比較進行充分準備。為此,花了大量的時間認真?zhèn)湔n。②整理。在描述的基礎上,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做成課件材料,包括統(tǒng)計材料圖表或動漫視頻等,輔之以解釋、分析、評價;同時還注重研究某些知識材料在歷史發(fā)展中的變化,以便深刻理解所分析的對象的現(xiàn)狀,為比較打基礎。③比較。首先,設立“比較的標準”,根據整理的資料,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判斷的意見。其次,結合授課有關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比較,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再次,在比較中既跳出章節(jié),又遵循原意,使之更加科學化和定量化,豐富完善教學內容。④點評。每次授課完成之后,及時碰頭,或召開分析會、組織師生座談、評教評學,小結點評,將“比較法”教學的收獲肯定下來。
2.具體方法——“六種比較”:教學中,我們將“比較法”教學貫穿于該課程始終,主要實施了“六種比較方法”:①列表比較法。例如,在講授世界各國概況和旅游區(qū)劃時,調整課本上按不同地域國家順序介紹的方法,改變成綜合地域情況,進行高起點、大思維分析,列出了《國家(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fā)展對比表》,將發(fā)展狀況相近的國家(地區(qū)),分類為若干個組(類似于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三個世界的劃分”)列表對照,分析各國旅游市場現(xiàn)狀方面的狀態(tài)與特點、優(yōu)勢和存在哪一類問題,明確其發(fā)展趨勢。通過國際性比較,找出規(guī)律性特點,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印象。②分析對比法??驮磭F(xiàn)狀千姿百態(tài),知識紛呈繁雜。我們使有關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如講解世界主要宗教信仰中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教”,針對其概念大似類同,很多東西容易混淆,在講述中,采用古往今來、前后聯(lián)系、橫向對比等比較方法,列出了《宗教對比一覽表》,進行相同意義上的分析對比。這樣,學生在掌握各宗教具體特征的基礎上,很容易通過比照,加以區(qū)分和記憶,全面地熟悉宗教知識。經過測試,此做法確實便于強化學生認知,不易混淆概念。③圖文比較法。教學中,我們在制作文字教案、PPT課件和輔助教材中,安插有大量的彩圖和照片、文字圖表,包括有對世界著名山江湖、著名風景區(qū)、著名人文景觀的比較,對各國的貨幣、各國服裝服飾、各國的節(jié)慶的比較等,采用的圖片、照片、視頻數(shù)量上千幀。由于圖文比較法內容豐富,簡潔明了,直觀易懂,蘊含著廣博的自然、人文、歷史、地理等知識,使復雜的知識內容條理化、系統(tǒng)化了。如介紹美國的黃石公園、中國張家界風景區(qū)、韶山紅色景區(qū)等,我們準備了一系列圖文比較來展示,引導學生參與看、聽、練、做的對比。學生普遍反映這樣講課,比起單純用口述或板書講解,效果好得多。④特點比較法。《概況》課程中有些內容,有的學生感到很難判斷是屬于哪一種類型。我們就在學習中,引導他們抓住關鍵特點進行比較,辨別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例如:講述“民居”建筑的南北差異時,就著重比較南方的屋頂斜面利于排水、窗戶偏大利于除濕,而北方的屋頂平面利于御寒、窗戶偏小利于保溫等不同特點。同學們說,這樣的比較,一下就記憶深刻,不易忘記了。⑤實踐對比法。旅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往往需要到現(xiàn)地展示或演示,講課才深刻。于是,我們在教學中,專門安排一定實訓時間,走出去參觀見學。先后組織到了豐富多彩的南昌秋水廣場、歷史悠久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極具特色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及民俗博物館、江西省(市)AAA級旅游景區(qū)“湖光山舍旅游度假村”等地方,領略山水之秀美,考察人文之深邃,學習歷史之渾厚,體驗改革之績效,感受發(fā)展之成果,在實地比較中進一步加深對書本知識的深化理解。⑥歸納比較法。此法著重用于《概況》課程小結復習和串講時。通過分門別類比較歸納,探究其中的共性與個性特征,使所學的知識有條有理、化繁為簡。通過以上施教,加強了《概況》課程教學內容內在聯(lián)系的展示,更突出把握了教科書中重點方面的重點問題,達到了宏觀與微觀知識的統(tǒng)一,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分辨、理解、記憶和掌握。endprint
3.情況反饋——師生滿意。經過兩年多來的努力,我們反復地策劃、實踐、研究、小結,先后在經濟管理分院旅游管理專業(yè)G1031班、GT1101班、GB1101班、GB1201班等班級,運用了“比較法”教學方法;多次組織講課、演示和評教評學;還先后挑選了數(shù)批同學參加到校園開放日接待、旅游景點實習導游、家鄉(xiāng)做導游宣傳見習、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在向外界展示學院學生風采的同時,檢驗課程學習的效果。同學們感慨地說:“原來我們總覺得上課乏味。現(xiàn)在不比不知道,一比開了竅?!容^法教學法確實好?!逼毡轶w會到其主要優(yōu)點在于:能夠使課程內容更加清晰、易懂、易記;便于加深對旅游客源市場概況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自身旅游管理業(yè)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分析思維能力,有利于將來充分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回報社會。老師們則反映:運用“比較法”教學,能幫助有效解決在《概況》課程學習中有時學生不愛聽、老師不好教、課堂講不細、課后“拎不清”的現(xiàn)象;能為掌握旅游管理專業(yè)理論打下堅實基礎,并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獲得成功,積累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歸總起來,“比較法”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一是有助于增強吸引力,變陳舊的內容為新奇的知識;二是有助于增強感染力,變普通的教學為新穎的傳授;三是有助于增強記憶力,使所學的東西回味無窮、持久不忘;四是有助于增強實踐性,能使學生們得到更好的思維發(fā)散,大大提高其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兩年多來,學院先后進行了“比較法”教學示范講座、評教評學,師生對運用“比較法”教學的滿意率達到100%。與此同時,學院的學生到課率和作業(yè)完成率明顯提高并鞏固;近四個學期的平時作業(yè)和期中、期末考試中,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成績的及格率、優(yōu)良率都有所提高。
三、舉一反三,進一步推廣運用“比較法”教學法
“比較法”教學法的運用,使我們在旅游課程教學中初步嘗到了甜頭,其特色在于:打破了傳統(tǒng)的循序漸進、照本宣科的方法,實行大跨度、高起點的教學模式。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引導學生站在更廣的領域和更高的起點上,看待中國、看待世界,提高分析思維能力,以利于將來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回報社會。其優(yōu)勢在于:有助于增強吸引力,變陳舊的內容為新奇的知識;有助于增強感染力,變普通的教學為新穎的傳授;有助于增強記憶力,使所學的東西回味無窮、持久不忘;有助于增強實踐性,能使學生們得到更好的思維發(fā)散,大大提高其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其應用價值和推廣途徑在于:不僅可以在學院相關課程中實施,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到社會實踐課程時一道去運用;同時還能帶動和影響其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示范與推動作用。于是,我們舉一反三,在學院積極推廣“比較法”教學法,做到:一是由《概況》課程的運用向《旅游資源學》、《中外民俗概論》、《民俗風情旅游》等其他旅游管理課程的推廣;二是由經濟管理系的運用向其他分院適用此法的專業(yè)課程教學、包括外語課程教學的推廣;三是實行由課堂室內理論教學的運用向戶外實踐教學的推廣,以期努力促進學院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們先后結合學院接受全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評估、申辦本科層次學院、慶祝建校20周年等活動,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廣“比較法”教學法,發(fā)揮其示范與推動作用,帶動和影響其他班、其他院系、其他專業(yè)、其他課程的教學深化和質量提高。學院多次召開了教學工作研討會和評教評學;結合教學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領導干部聽課和督導室督導等活動,積極開展教改研究;經常組織院系、班級、教研室和老師之間的教學經驗成果交流、講課比賽;積極組織參加國家和省級教育系統(tǒng)組織的教育教學競賽,有效促進了復合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簡介:劉建林(1954-),男,江西瑞金人,南昌職業(yè)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兼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高級政工師,本科,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張玉剛(1980-),男,山東臨沂人,南昌職業(yè)學院,公共教學部公共外語教研室副主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