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迪
摘 要:初中語文教材里,《背影》《故都的秋》《再別康橋》《陳情表》等一系列作品或樸實無華、或文質(zhì)兼美,或一氣呵成、或跌宕起伏,但卻均因其細雨潤物的飽滿情感而備受讀者青睞。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為例,為初中語文情感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策略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能連續(xù)入選蘇教版、人教版等初中語文教材,帶給世代讀者感動,究其根本,是因為那份含蓄、深沉、厚重、寬容的父愛,是因為身為兒子的作者在極為簡潔的文字里流露出了最大的深情。因此,要在這篇文章里實施情感教學,應(yīng)當緊緊圍繞“情”字這一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切入。
一、開門見山,于情發(fā)端
一般而言,導語的設(shè)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揭示文章主旨、突出課文寫作特色、概括行文內(nèi)容、解釋文章題目、類比溫故等。而《背影》一文,主旨明確、語言質(zhì)樸、情感飽滿,筆者建議從“揭示文章主旨”或“解釋文章題目”來切入設(shè)計導語。具體方法如下:
1.從題目入手,設(shè)置懸念
文章的題目是《背影》,這相較于《濟南的冬天》《白楊禮贊》《我的叔叔于勒》等題目而言,更具懸念性。因此,教師要基于“情”字充分利用懸念,循循善誘,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始閱讀。如,這是誰的背影?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背影?作者為什么要重點寫他的背影?這個背影對作者而言有什么深意?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那么一個讓你難忘的背影?……如果學生找到了這些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的答案,也就代表學生理解了全文情之所至的一半,本堂課便也邁出了情感教學的第一步。
2.強調(diào)父愛在語文教材里的獨特地位
古往今來,人們對于母親的稱頌往往高大全,但是卻鮮少人能體會或表述“父愛如山”的深沉含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能流芳百世,除了他自身的文豪地位和文學實力,另一個原因就在于《背影》一文很好地填補了人們情感表達的空白區(qū)域。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寫父愛的呢?你認為父愛和母愛的表達會有哪些不同?作者所描寫的父愛與你的切身體會又有什么不同?”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妨以此切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且結(jié)合生活實際探尋答案。
二、立足教材,文以傳情
《背影》一文,回憶往事,寫的是普通的生活往事,筆墨不多,且平淡無華,為什么讀來會令人忍不住潸然淚下呢?這一切都只有從原文去尋覓,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手中共有的寶貴資源,要品味一篇文章的情感,必須從原文的字、詞、句、章去細膩揣摩。
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采取多元手段適時強調(diào)重難點:(1)文中共出現(xiàn)了幾次背影?(憶背影、看背影、看背影、憶背影共四次)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幾次背影的句子,加以標記,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答這幾次背影的意義有什么不同。(2)文中寫買橘子時的背影寫得特別詳細,我們不妨請學生起來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讀一讀本段,并試著共同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寫這張背影的。(一系列的動作,如,穿、爬、攀、縮、傾等是否有帶給你觸動?)(3)文中作者共寫到了三處眼淚(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我的眼中不禁又簌簌地流下淚來;在晶瑩的淚光中)那么,這三處眼淚的內(nèi)涵有沒有不同呢?(4)文中最令你感動的一句話是什么?請把它勾畫下來,并具體闡明原因。
三、善用多媒體,以情動人
多媒體教學有其自身的方便、生動、豐富等優(yōu)勢,這是傳統(tǒng)教學難以取代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準確解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合理地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shù)輔助課堂教學。在一些關(guān)于《背影》的教學里,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不自覺地融入音樂或視頻來渲染離別的氛圍或創(chuàng)造情景教學空間,白居易早在《琵琶行》中就對音樂對于環(huán)境的渲染作用做了極好的詮釋。在《背影》一文的教學里,教師沒必要自始至終穿插感人的音樂(因為過猶不及),但卻可以在重點段落,如,描寫買橘子場景時,描寫三次眼淚時,適時插入筷子兄弟的《父親》這首歌,渲染離別的傷感氛圍,強化學生對于父愛的真切體會,強化學生對作者的懺悔之意的情感體驗。
四、善始善終,情感升華
雖然作者在行文的結(jié)尾語氣仍舊相對平靜,只以一封來信表達了自己對于再也不能見到父親所生發(fā)的無限感慨。“我北來后,他寫了一封信給我……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但是,其實看似平靜的表達之下卻孕育著作者內(nèi)心的暗潮涌動:逝者已矣,然而活在世上的人卻要忍受漫長的愧疚、孤寂、折磨。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課上及時調(diào)適自己的情感至最飽滿的狀態(tài),隨文章的跌宕起伏而不斷轉(zhuǎn)換自己的語言力度,扮演角色,更要在文章結(jié)尾簡潔有力地升華文章主旨!——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子女一定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光,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釀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慘劇。要牢記于心:子女不論怎么走,也不可能走出父愛那片寬闊、包容、無私、心靈聚居的廣場?!案笎廴缟健?,只有真正將其讀懂的人,才能無愧于天地,無愧于自我良心。
五、及時作業(yè),寓情于文
在這類抒情性散文的教學中,教師實現(xiàn)教不是最終目的,唯有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學轉(zhuǎn)換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情感體驗。因此,課后的作文小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建議教師在課后及時預留一篇500~800字的作文練習,要求學生寫一篇《背影》讀后感或依據(jù)《背影》給你的啟發(fā)寫出一篇寫人記事、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這樣的作文,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對于課文的情感體驗,并轉(zhuǎn)換學生對于課文的情感體驗。
總之,語文教學的情感教學重在細膩和真切。不僅要細膩地組織教學語言、調(diào)適教學情感、安排教學策略、豐富課堂內(nèi)涵,更要細膩地進行角色體驗,激發(fā)學生真實、主體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劉濤.語文情感教學的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02).
[2]楊叔子,余東升.人文教育:情感、責任感、價值觀:兼論素質(zhì)教育[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編輯 董慧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