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民
摘 要:在現(xiàn)在的各類各級考試中,閱讀是考試的主要部分,它所體現(xiàn)的題型有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首字母填空等。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閱讀就是以課文為載體,教授詞匯并解析語法,而對于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培養(yǎng),以及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的訓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逐漸使學生出現(xiàn)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xiàn)象。多數(shù)學生采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加上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于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xiàn)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很少,閱讀能力有限,以致于學生越來越害怕閱讀。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提高閱讀課堂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一些案例,探討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有一單元的話題是關于Natural disasters(自然災害)的,要求學生了解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并能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采取正確的自救措施。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會使用正確的閱讀技巧來理解文章大意,掌握并運用本課時與描述自然災害相關的單詞、詞組和句型。
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 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牛津英語所采用的閱讀課文詞匯密度大,句子結(jié)構復雜,語法現(xiàn)象多,如果學生沒有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可布置學生先通過查閱圖書或上網(wǎng)查詢等手段了解有哪些自然災害,特別是汶川和玉樹的地震、舟曲的泥石流等的背景資料,然后完成書后的B1和B2。通過這兩項預習作業(yè)的布置,使學生對文章的梗概有所了解,并能初步確定文章的重難點,這對接下來的課堂學習特有幫助,同時也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和自學能力。
2. 精心導入。通過預測、想象、游戲、推想性提問、圖片對比、動作表演、簡筆畫等一系列交際活動,引起學生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筆者先展示了幾幅自然災害的圖片,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來復習有關自然災害的單詞,如:rainstorm, thunder and lightning, snowstorm, sandstorm, flood, drought 等等。最后一幅圖為地震的圖片,自然過渡到地震這一話題。接著播放一段關于汶川地震的錄像,通過講解呈現(xiàn)新單詞,如:light, shaking, scream, bomb, wildly等。詞匯的掌握和運用為下一步更有效地閱讀鋪平了道路。
3. 在閱讀課文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進行有效地閱讀。初中要求掌握的閱讀基本技能有:略讀、掃讀、找讀、跳讀、預測、理解大意、猜測詞義、推斷、理解細節(jié)、理解文章結(jié)構、理解圖表信息、理解指代、理解邏輯關系。 閱讀模式有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交互式模式。在教授這篇短文時,筆者先讓學生應用skimming 的技巧去理解與主題相關的信息,預先設置一些問題,如:What was Timmy do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Did Timmy give up or try his best to survive when he was in danger during the earthquake?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短文,了解短文大意和中心思想。這是一種整體閱讀法。為了促進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更深入的理解,筆者精心設計了以下練習,引導學生運用scanning這一閱讀策略,即有目標地去查找文章某些特定的信息。練習如下:
When the earthquake came, what did Timmy …?(完成表格)
(1)He told himself to calm down.
(2)He tried to find his way out.
(3)He screamed when he heard some noise above him.
(4)He ate some of his chocolate.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這一表格后,了解了Timmy在震前的所見所聞和震后所見所聞所做。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深入到了解整篇課文的含義上,并幫助學生深層次地表述自己的見解。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框架和細節(jié)描寫掌握的已經(jīng)很清楚了。
4. 檢查學生閱讀效果。在這一階段,可采用許多方式進行,如:分角色朗讀、表演、小組互動方式、猜謎、做游戲、概括性提問、評價性提問等。處理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做了一些有關詞匯和句型的鞏固練習,接著看幾幅圖片,讓學生試著復述這篇短文,最后分組討論:Why didnt Timmy eat all the chocolate? What should we do 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
5. 引導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課外閱讀既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又是有益的補充。在工作之余,我通過各種方式、渠道,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鼓勵他們讀讀英文版的文章,了解5W和1H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主要事實、邏輯線索、時間和空間順序的表面理解能力,也能讓他們對概括中心思想和依據(jù)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對推斷生詞詞義、根據(jù)已知事實進行推理判斷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總之,要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圍繞“閱讀”這一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多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閱讀前做有效的導入,閱讀中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閱讀后及時鞏固訓練,同時引導課外閱讀。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使英語閱讀課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 陸裕婷;影響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因素分析以及教學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劉瓊;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困難、成因和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城固縣杜陽初級中學 郭曉紅;提高初中英語成績的策略[N];漢中日報;2011年
[4] 張艷;;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如何實施“任務型教學”[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11期
[5] 王益群;;淺談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處理語法[J];新課程(上);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