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
摘要:完整地備課形式,即是指教師課前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也應包括師生課堂教學實踐中即時的、互動的、動態(tài)地對課程資源的三度開發(fā),因此,課前的那份教學設計,在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定會再生。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設計要注意分析教材,了解學生實際;要認真把握好教學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設計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221-01當前初中物理教材有了很多豐富生動的圖片與資料,強化了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生成過程,而弱化了概念與規(guī)律以往的那種嚴密的邏輯體系。這種改變,契合了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現(xiàn)狀,也給了物理教師很大自主創(chuàng)新的空間,讓老師有了更多機會實施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不過,這樣一來,在教學設計時物理教師就不能輕松,因為要創(chuàng)新,就不能簡單地參照現(xiàn)成的教學設計。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和當?shù)貙嶋H,整合自己所學知識以及相關(guān)的物理課程資源來進行教學設計。下面以蘇教版九年級物理《電阻》一節(jié)為例簡要談談筆者的一些觀點。
1.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實驗教學
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較差,還難以自主,所以還需要給予正確的、及時的引導。在實驗教學中,既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師的必要指導。 例如:在"平面鏡成像實驗"教學中。我的學生先是自主實驗,即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后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但是,效果不理想。第二次我參與了進來,和學生共同設計了方案,適當指導,針對同學們的猜想,分步實驗,逐個檢驗,及時交流,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學習過程還給了學生,沒有了教師的絕對權(quán)威,學生們依據(jù)自己的天性、智力水準,自然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認知過程,他們的熱情自然高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討論,設計不同的方案,選取不同的實驗用具,積極動手實驗,興趣不斷,再思考、討論、交流,儼然一幅科學研究的情景。顯然,同學們在實驗中已經(jīng)成為了真正的主體,他們?yōu)樽约旱膭?chuàng)新自豪。
2.認真把握好教學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景的創(chuàng)設與呈現(xiàn)。課程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于向?qū)W生傳播知識,還應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不能單從知識的角度去考慮,還考慮設置相應的參與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參與機會,在參與中學習方法。學生參與就需要情境,什么樣的情境合適?這就要根據(jù)內(nèi)容來設定。具體的辦法通常有講故事、配圖畫、播動畫、賞音樂等,可利用小黑板、多媒體、現(xiàn)場演練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一般情況下,設定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為最好,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在更能體認到物理知識的價值所在,進而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問題的設置與出示。教學過程中,問題才是啟動學生思考的鑰匙,是學生思考的觸發(fā)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另一方面則需要教師事先準備好若干有價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和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的設置要合理,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宜過難,也不能太簡單,必須遵循"跳起來摘桃"的原則,讓學生有所付出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
如給學生講《電阻》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時,可設置的問題有: "我大家想想,通過哪些途徑可以有效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同學位在實驗過程中注意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力圖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點有價值的東西"。隨后再組織學生利用課桌上的現(xiàn)有器材:電池盒、若干導線、金屬絲、鉛筆芯、開關(guān)等進行自主設計和實驗,以解決以上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活動,等問題解決清楚,教學目標也相應地得以達成。
由上可見,問題的設置與提示,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盡量不要提出與教學目標毫無關(guān)系的問題。無關(guān)系的問題讓學生去完成,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第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施用。新課程標準以現(xiàn)代教學論的研究成果為依據(jù),提出了新的物理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其中"科學探究"是最主要的目標和方式,它和"知識與技能"目標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探究的策略和方法應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化局面,不能單一的固定某一種模式。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并不是排斥"接受式"教學。教師首先要判斷本節(jié)內(nèi)容是陳述性知識還是程序性知識,可以探究、應該探究的程序性知識堅持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適宜采用接受式教學方式的陳述性知識,仍可采用接受式教學。不論采取哪些方式,都要考慮為落實目標學生有哪些活動?怎樣組織、這些活動?教師有哪些活動?怎樣活動?
如落實"導體長度改變可以改變電流大小"這一目標,可采用教師接入長度不同的金屬絲可改變電流大小的過程。學生觀察燈泡亮度在長度不同時的變化情況,然后總結(jié)交流,達成共識。落實"電阻與材料的關(guān)系"目標,可采用學生通過控制變量法接入其它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的導體,看電流變化及燈的亮暗變化,然后思考說明問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從探究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分組實驗的精細度和探究度。課程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倡導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獲得知識,物理實驗教學更是符合探究的特點,我們的實驗教學應從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出發(fā),注重實驗指導的精細度和探究度相統(tǒng)一,重視實驗任務的設置,確保有序地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從近些年的高考實驗題來看,從實驗的具體要求和系統(tǒng)誤差角度進行實驗器材的篩選。根據(jù)自己選擇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察的重點?;仡檪鹘y(tǒng)的實驗課教學,大多按照教材中的實驗原理,教師將實驗需要的器材擺放在實驗操作臺上,其實這樣做,學生缺少了實驗設計的過程,被教師越俎代庖了,器材正好夠用不多也不少,學生不必再去分析和篩選實驗器材,這樣的實驗其實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學生的實驗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分組實驗,應多排些實驗器材,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設計出盡可能多的實驗方案,接著師生通過討論和進一步誤差分析總結(jié)符合該實驗最佳的方案,實現(xiàn)實驗關(guān)鍵點的自我理解和內(nèi)化。
3.結(jié)論
實施新課標是知識經(jīng)濟一球性綜合國力競爭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教學的改革也全面推開,實驗是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要切實抓好制約物理實驗改革的各個配套措施,通過廣大教研工作者和物理教師的共同努力,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實驗教學現(xiàn)狀將得以改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將隨之增強,物理實驗教學的構(gòu)想將日趨完善,物理教學質(zhì)量將會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