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穎
摘要:當今世界處于信息網絡時代,高校教育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挑戰(zhàn)。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的工作也發(fā)生了許多改變。從目前來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較為滯后,現有隊伍以及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強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選聘機制;培訓機制;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026-02
自建立輔導員制度以來,輔導員工作就成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輔導員工作不僅表現在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上,還表現在服務功能和輔導功能上,所以高校應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同時輔導員也要不斷強化自身素質,以提高勝任能力。
一、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1.國際形勢發(fā)展的要求。隨著全球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西方思潮文化和價值觀念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先進思想文化是值得吸收的,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腐朽思想也無孔不入,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薄弱的就會逐漸被蒙蔽。在這種形勢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帶路人,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所以輔導員必須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大學生的需求。
2.大眾化教育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大眾化階段,輔導員工作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一是招生規(guī)模擴大,使學生生源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二是輔導員數量并沒有因學生增長而增長;三是教學對象復雜化和多變化;四是高校收費制度和就業(yè)制度改變,學生壓力變大。一系列的問題僅靠現有的輔導員隊伍很難完成,而只有建設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輔導員隊伍,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導服務,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
3.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具體要求?,F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的性格。進入大學以后,社會上傳播的西方思潮和拜金主義價值觀念很快就可以腐蝕掉他們脆弱的心理防線,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巨大的影響。這個階段正是大學生“三觀”逐漸成熟的階段,高校輔導員處于大學生工作的一線,所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對大學生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目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對輔導員隊伍的認識不足。從1950年實行輔導員制度至今,輔導員隊伍在不斷發(fā)展壯大,但在一些高校交流和調研之中發(fā)現,領導們對輔導員工作并不重視,經常聽到他們“投入與產出”的抱怨,認為過多的輔導員,并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一些高校將輔導員工作定位于不出事上,設置輔導員的目的就是為了不出事。更有一些高校認為班主任兼輔導員職能的辦法更可行,因為班主任對班級更加負責,更有精力防止班級出事。這樣做還有別的好處,如班主任受職稱評定等硬性規(guī)定限制,需要具有班主任工作經歷,所以不需要付出成本就能完成輔導員的工作。可以看出,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管理思想決定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而對輔導員隊伍建設上的不正確認識,也反映出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現狀。
2.高校輔導員隊伍結構及素質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首先,輔導員隊伍出現“年輕化”傾向。一些優(yōu)秀的輔導員并不能安心在學校工作,一直在尋求合適的跳槽機會。輔導員崗位對教師、行政人員的吸引力不足,而能夠堅持在崗位上的大多是教師、領導的家屬,專業(yè)能力和工作經驗都有一定的不足。為了彌補輔導員數量的不足,高校招聘了許多年輕的輔導員,這些年輕人有熱情、有激情,也很容易融入到學生群體之中,但同時暴露出許多問題。年輕人的工作經驗不足,邊工作邊摸索經驗的現狀顯然不符合時代賦予輔導員隊伍的責任。其次,輔導員職稱較低。能堅持下來的輔導員大多是本科以下學歷,能夠通過在職教育獲得碩士學位的少之又少。大多人認為,輔導員工作是一個沒前途的工作,能夠評上初級職稱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更不用提中、高級職稱了,所以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輔導員少之又少。最后,輔導員對自身職業(yè)認同感較差。大多數輔導員對自己的工作認同感較低,出于就業(yè)壓力,希望以輔導員為跳板進入高校工作,然后再逐步向教師或行政工作轉變。
3.對高校對輔導員的評價缺乏科學性。輔導員的教育工作并不是用成績來體現的,所以很難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評價,而高校也沒有建立起一種科學、有效的輔導員評價體系。首先,輔導員考評制度不科學,對輔導員的考評以定性考評為主,沒有將考評標準量化。其次,職稱評定往往與學歷、科研掛鉤,而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工作的輔導員,與本崗位上濫竽充數的輔導員待遇、職稱沒有區(qū)別。另外,思想教育工作本來就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見成效,所以“做多做少都一樣”,許多輔導員干脆不做。學校認為學生問題與輔導員工作密切聯系,所以思想問題、學風問題、心理問題等都與輔導員聯系在一起,只要是問題就與輔導員脫不了“干系”,甚至因為“問題”而否定輔導員的工作成績。長此以往,許多輔導員養(yǎng)成了“求穩(wěn)”的心態(tài),只要不出事就萬事大吉。
4.缺乏有效的培訓機制。許多高校對輔導員培訓重視不夠,缺乏完善的培訓體系。在大多情況下,也就是把輔導員聚集起來,由高校主管領導做幾場講座,再讓德高望重的老輔導員談談工作體會。近年來隨著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高校偶爾也會請幾位專家來做做演講,但總體效果差強人意。另外,許多高校也坦言,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及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高校對主抓學生工作的輔導員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輔導員的素質展開了一些培訓工作,但經費投入成為輔導員培訓的短板,無法滿足培訓的需要。
三、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策略
1.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首先,要認識到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輔導員的地位理論上是確立的,但實際并沒有引起高校重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進度緩慢。因此,要從思想上對輔導員隊伍建設引起重視,將輔導員工作看成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目光不局限于不出事,而是以培養(yǎng)具有先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格學生為目標。其次,要配齊、配足專職輔導員?!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200作了具體規(guī)定,所以高校應嚴格遵守這一規(guī)定,在輔導隊伍建設上要舍得投入,按要求配齊、配足專職輔導員。
2.規(guī)范輔導員的選聘機制。一要規(guī)范選聘標準。輔導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條件與素質,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并且樂于奉獻。隨著輔導員工作的日趨復雜,要求現有的輔導員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新聘輔導員必須達到本科以上學歷,甚至以碩士學歷為主。在專業(yè)選擇上要注重互補性,既有政治教育專業(yè),又有管理學、心理學等其他專業(yè),構建一支多學科的輔導員隊伍。二要嚴格選聘程序。目前在選聘上主要有筆試和口試兩部分,通過考試的不一定能夠擔當輔導員工作。對此,應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增加心理測試、職業(yè)能力測試等內容,同時將擬聘用的輔導員在師生中進行公示,把好入口關。
3.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一要制定培訓計劃。新上任輔導員必須進行崗前培訓,獲得上崗證書;要崗前培訓、在崗培訓、日常培訓相結合。二要合理設定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內容、崗位認識、專業(yè)理論知識及現代科技知識等。三要拓寬培訓渠道。設立專項基金,定期選拔先進的輔導員外出學習,拓寬他們的視野;經常開展研討交流會;在學校主頁開辟輔導員論壇,加強技術交流。
4.建立激勵機制,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標準,讓輔導員有職業(yè)歸屬感和公平感,切實感受到工作被認可,內心達到平衡。二要對優(yōu)秀輔導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完善績效管理制度,科學評價輔導員的工作,使他們切實感受到付出總有回報,提高工作的積極性。三要建立輔導員淘汰制。有獎必有罰,對無法完成工作任務、典型濫竽充數的考慮調離輔導員崗位。另外,還應該給予輔導員公平的職稱晉升機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崗位前途充滿向往。
總之,在社會發(fā)展之中,貧富、失業(yè)、貪污腐敗以及其他不良現象的存在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從而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科學觀念是擺在輔導員面前的工作。面對日趨復雜的社會形勢,輔導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轉變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樊澤民,陳怡琴.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5):29-32.
[2]王東紅.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3,(16):39-42.
[3]唐宏林.論人文關懷下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13,(1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