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脫—γ—羧基凝血酶原及甲胎蛋白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價值

      2014-09-02 06:13:08石亞玲江笑文鄺燕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年19期
      關鍵詞:原發(fā)性肝癌

      石亞玲++++++江笑文++++++鄺燕玲

      [摘要] 目的 探討脫-γ-羧基凝血酶原(DCP)及甲胎蛋白(AF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擇原發(fā)性肝癌患者105例、慢性肝炎患者75例以及肝硬化患者39例為研究對象,分析DCP和AFP檢測結果,并與病理金標準進行比較,評價兩種方法對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 結果 DC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為85.96%,與病理結果金標準的一致性好(Kappa=0.762);AF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8.57%,特異度為91.23%,與病理結果金標準的一致性好(Kappa=0.824);DCP和AFP聯合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91.43%,特異度為96.49%;與病理結果金標準的一致性好(Kappa=0.883)。 結論 DCP和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檢測結果的一致性。

      [關鍵詞] 脫-γ-羧基凝血酶原;a甲胎蛋白;原發(fā)性肝癌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a)-0073-03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手術治療是其根治的主要方法,但是因患者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一旦發(fā)現,往往已失去了手術治療時機。因此能夠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對原發(fā)性肝癌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臨床指標,但是其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對較低,因此主要用于臨床篩查。脫-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是一種異常的凝血酶原[2-3],研究發(fā)現其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具有較高的陽性率。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105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DCP和AFP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105例為研究對象,均經病理確診,其中男98例,女7例;年齡32~78歲;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及原因不明;所有患者TNM分期為Ⅱ期或者Ⅲ期。另選擇在本院診斷治療的其他肝病患者114例作為對照,包括慢性肝炎75例、肝硬化3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原發(fā)性肝癌診斷,其中男105例,女9例,年齡30~7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選擇健康體檢者(排除肝、腎、心臟等疾?。?3例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26~73歲。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于晨起采集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DCP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試劑為美國ADL公司生產;AFP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儀器為羅氏公司Cobas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儀,試劑為配套試劑。所有操作參照說明書進行。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術中切除的肝臟組織進行10%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脫蠟,染色后進行病理分析。慢性肝炎患者進行經皮肝臟穿刺,獲得的肝組織經10%中性甲醛固定后,行石蠟包埋,采用組織病理學方法進行檢查。

      1.3 評判標準

      陽性判斷標準:DCP>40 mAU/ml,AFP>400 μg/L。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F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組DCP和AFP水平的比較

      慢性肝病組、肝硬化組及正常對照組的DCP和AFP水平均低于原發(fā)性肝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4組DCP和AFP水平的比較(x±s)

      與原發(fā)性肝癌組比較,*P<0.01

      2.2 原發(fā)性肝癌組DCP檢測結果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

      DC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為85.96%,與金標準具有較好的一致性(Kappa=0.762)(表2)。

      表2 原發(fā)性肝癌組DCP檢測結果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n)

      2.3 原發(fā)性肝癌組AFP檢測結果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

      AF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8.57%,特異度為91.23%,與金標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4)(表3)。

      表3 原發(fā)性肝癌組AFP檢測結果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n)

      2.4 原發(fā)性肝癌組DCP和AFP聯合檢測結果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

      DCP和AFP聯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91.43%,特異度為96.49%,與金標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83)(表4)。

      表4 原發(fā)性肝癌組DCP和AFP聯合檢測結果與病理金標準的

      一致性(n)

      2.5 DCP和AFP水平的相關性

      血清DCP和AFP水平無相關性(r=0.041,P>0.05)。

      3 討論

      原發(fā)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確定,目前認為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黃曲霉素等化學致癌物質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AFP是一種糖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后約兩周AFP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AFP含量<10 μg/L。當肝細胞發(fā)生癌變時,又恢復了產生AFP的功能,且隨著病情惡化,AFP在血清中的含量會急劇增加,因此AFP就成了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一個特異性臨床指標。血清AFP持續(xù)≥400 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等,即可考慮肝癌的診斷[4]。AFP作為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具有確立診斷、早期診斷、鑒別診斷的作用。臨床發(fā)現,部分肝硬化患者會持續(xù)出現AFP≥400 μg/L,卻多年都沒有肝癌的跡象;約20%的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故前,AFP仍<10 μg/L。

      DCP是一種異常凝血酶,與正常的凝血酶相比,其γ-羧基谷氨酸結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谷氨酸殘基不完全羧化為γ-羧基谷氨酸,從而失去正常的凝血功能[3,5]。正常的凝血酶在肝細胞微粒體內依賴維生素K的γ-谷氨酰羧化酶、維生素K環(huán)氧化酶和維生素K還原酶作用,結構中γ-羧基谷氨酸的10個谷氨酸殘基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轉變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原,任何一個位點羧化不全,就會失去凝血酶原功能,形成DCP[6-7]。肝癌細胞可能相關酶的羧化能力發(fā)生變化,羧化酶活性下降,對維生素K攝取及利用障礙,導致DCP形成。袁聯文等[8]研究顯示,癌組織產生過量DCP是肝癌血清DCP的主要來源,是一種預后標志物,但肝癌血清DCP濃度是癌組織和非癌組織產生DCP濃度的整體表現。有研究顯示,DCP可能具有刺激肝癌細胞生長、浸潤和促進轉移等作用[7]。鐘志敏等[9]研究顯示,DCP對原發(fā)性肝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能鑒別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繼發(fā)性肝癌及其他良性肝臟疾病,DCP和AFP聯合診斷可以提高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DC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為85.96%,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762);AF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8.57%,特異度為91.23%,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24);DCP和AFP聯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91.43%,特異度為96.49%,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83)。DCP和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DCP作為肝癌細胞內羧化異常而產生的一種異常凝血酶原,其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水平有所升高,可以作為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相關指標之一;且DCP與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對診斷AFP陰性的肝癌患者起較好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天智,胡建,龔建平.原發(fā)性肝癌的早期診斷流程及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12):1001-1004.

      [2] 黃錦,宋漢明.脫-γ-羧基凝血酶原對肝細胞癌診治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335-1336.

      [3] 王天舒,楊衛(wèi)華.脫-γ-羧基凝血酶原測定對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1):48-50.

      [4] 熊海燕,趙枰.甲胎蛋白異質體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20(6):399-401.

      [5] Carr BI,Kanke F,Wise M,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 and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in histologically prov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Dig Dis Sci,2007,52(3):776-782.

      [6] Wang SB,Cheng YN,Cui SX,et al.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stimulates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and migration[J].Clin Exp Metastasis,2009,26(5):469-477.

      [7] 陳明慧,李雪川,唐偉,等.脫-γ-羧基凝血酶原與原發(fā)性肝癌[J].生命的化學,2008,28(1):69-71.

      [8] 袁聯文,唐偉,周建平,等.肝癌組織中脫-γ-羧基凝血酶原的測定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1):45-49.

      [9] 鐘志敏,王維,莫云丹,等.脫-γ-羧基凝血酶原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探討[J].檢驗醫(yī)學,2013,28(5):382-386.

      (收稿日期:2014-05-05 本文編輯:李亞聰)

      DCP是一種異常凝血酶,與正常的凝血酶相比,其γ-羧基谷氨酸結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谷氨酸殘基不完全羧化為γ-羧基谷氨酸,從而失去正常的凝血功能[3,5]。正常的凝血酶在肝細胞微粒體內依賴維生素K的γ-谷氨酰羧化酶、維生素K環(huán)氧化酶和維生素K還原酶作用,結構中γ-羧基谷氨酸的10個谷氨酸殘基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轉變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原,任何一個位點羧化不全,就會失去凝血酶原功能,形成DCP[6-7]。肝癌細胞可能相關酶的羧化能力發(fā)生變化,羧化酶活性下降,對維生素K攝取及利用障礙,導致DCP形成。袁聯文等[8]研究顯示,癌組織產生過量DCP是肝癌血清DCP的主要來源,是一種預后標志物,但肝癌血清DCP濃度是癌組織和非癌組織產生DCP濃度的整體表現。有研究顯示,DCP可能具有刺激肝癌細胞生長、浸潤和促進轉移等作用[7]。鐘志敏等[9]研究顯示,DCP對原發(fā)性肝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能鑒別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繼發(fā)性肝癌及其他良性肝臟疾病,DCP和AFP聯合診斷可以提高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DC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為85.96%,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762);AF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8.57%,特異度為91.23%,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24);DCP和AFP聯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91.43%,特異度為96.49%,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83)。DCP和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DCP作為肝癌細胞內羧化異常而產生的一種異常凝血酶原,其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水平有所升高,可以作為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相關指標之一;且DCP與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對診斷AFP陰性的肝癌患者起較好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天智,胡建,龔建平.原發(fā)性肝癌的早期診斷流程及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12):1001-1004.

      [2] 黃錦,宋漢明.脫-γ-羧基凝血酶原對肝細胞癌診治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335-1336.

      [3] 王天舒,楊衛(wèi)華.脫-γ-羧基凝血酶原測定對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1):48-50.

      [4] 熊海燕,趙枰.甲胎蛋白異質體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20(6):399-401.

      [5] Carr BI,Kanke F,Wise M,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 and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in histologically prov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Dig Dis Sci,2007,52(3):776-782.

      [6] Wang SB,Cheng YN,Cui SX,et al.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stimulates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and migration[J].Clin Exp Metastasis,2009,26(5):469-477.

      [7] 陳明慧,李雪川,唐偉,等.脫-γ-羧基凝血酶原與原發(fā)性肝癌[J].生命的化學,2008,28(1):69-71.

      [8] 袁聯文,唐偉,周建平,等.肝癌組織中脫-γ-羧基凝血酶原的測定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1):45-49.

      [9] 鐘志敏,王維,莫云丹,等.脫-γ-羧基凝血酶原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探討[J].檢驗醫(yī)學,2013,28(5):382-386.

      (收稿日期:2014-05-05 本文編輯:李亞聰)

      DCP是一種異常凝血酶,與正常的凝血酶相比,其γ-羧基谷氨酸結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谷氨酸殘基不完全羧化為γ-羧基谷氨酸,從而失去正常的凝血功能[3,5]。正常的凝血酶在肝細胞微粒體內依賴維生素K的γ-谷氨酰羧化酶、維生素K環(huán)氧化酶和維生素K還原酶作用,結構中γ-羧基谷氨酸的10個谷氨酸殘基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轉變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原,任何一個位點羧化不全,就會失去凝血酶原功能,形成DCP[6-7]。肝癌細胞可能相關酶的羧化能力發(fā)生變化,羧化酶活性下降,對維生素K攝取及利用障礙,導致DCP形成。袁聯文等[8]研究顯示,癌組織產生過量DCP是肝癌血清DCP的主要來源,是一種預后標志物,但肝癌血清DCP濃度是癌組織和非癌組織產生DCP濃度的整體表現。有研究顯示,DCP可能具有刺激肝癌細胞生長、浸潤和促進轉移等作用[7]。鐘志敏等[9]研究顯示,DCP對原發(fā)性肝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能鑒別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繼發(fā)性肝癌及其他良性肝臟疾病,DCP和AFP聯合診斷可以提高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DC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為85.96%,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762);AFP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8.57%,特異度為91.23%,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24);DCP和AFP聯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91.43%,特異度為96.49%,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83)。DCP和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與病理金標準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DCP作為肝癌細胞內羧化異常而產生的一種異常凝血酶原,其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水平有所升高,可以作為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相關指標之一;且DCP與AFP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對診斷AFP陰性的肝癌患者起較好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天智,胡建,龔建平.原發(fā)性肝癌的早期診斷流程及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12):1001-1004.

      [2] 黃錦,宋漢明.脫-γ-羧基凝血酶原對肝細胞癌診治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335-1336.

      [3] 王天舒,楊衛(wèi)華.脫-γ-羧基凝血酶原測定對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1):48-50.

      [4] 熊海燕,趙枰.甲胎蛋白異質體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20(6):399-401.

      [5] Carr BI,Kanke F,Wise M,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 and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in histologically prov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Dig Dis Sci,2007,52(3):776-782.

      [6] Wang SB,Cheng YN,Cui SX,et al.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stimulates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and migration[J].Clin Exp Metastasis,2009,26(5):469-477.

      [7] 陳明慧,李雪川,唐偉,等.脫-γ-羧基凝血酶原與原發(fā)性肝癌[J].生命的化學,2008,28(1):69-71.

      [8] 袁聯文,唐偉,周建平,等.肝癌組織中脫-γ-羧基凝血酶原的測定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1):45-49.

      [9] 鐘志敏,王維,莫云丹,等.脫-γ-羧基凝血酶原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探討[J].檢驗醫(yī)學,2013,28(5):382-386.

      (收稿日期:2014-05-05 本文編輯:李亞聰)

      猜你喜歡
      原發(fā)性肝癌
      三維適形半野輪照放療技術治療局部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
      消癌平片聯合TACE術治療老年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和生命質量的臨床觀察
      貝伐單抗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36例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生存預后的影響分析
      TACE序貫3D—CRT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探析介入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觀察
      原發(fā)性肝癌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
      不同血流阻斷法在原發(fā)性肝癌手術中的效果分析
      超聲造影在腹腔鏡射頻消融治療原發(fā)性肝癌中的效果
      GP73、AFP 異質體聯合檢測在原發(fā)性肝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腹腔鏡肝切除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觀察
      延川县| 屏山县| 临清市| 琼结县| 庆安县| 罗源县| 山丹县| 阿合奇县| 濮阳县| 阿克苏市| 墨玉县| 渑池县| 石门县| 沙雅县| 重庆市| 肥乡县| 大埔区| 女性| 玉溪市| 洛扎县| 应用必备| 太白县| 宁南县| 临邑县| 麦盖提县| 胶州市| 孙吴县| 阜平县| 仪陇县| 富阳市| 镇原县| 克什克腾旗| 嘉义县| 临西县| 自治县| 巴楚县| 高密市| 疏勒县| 开远市| 延寿县|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