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語文教學水平主要體現在朗讀教學上,尤其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因為在教學初級階段,熟練的寫作運用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并非主要目的,最基本的語境和語義才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能否正確、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衡量語文課程完成與否的主要指標。
【關鍵詞】學習視角;小學生;低段語文;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的語文文本教學中,存在著較多的弊端和制約因素,這些問題不但成為下一階段語文教學的瓶頸,同時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學觀念有著消極的影響,使其在對語文這一課程的認識上產生誤區(qū),淡化了閱讀的作用,無法完全領會文字和文法的奇妙,也和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相差甚遠。本文以現階段小學低段語文的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從學生的視角解析并探究其優(yōu)化方案。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死板,課堂氣氛沉悶
一般的語文課堂,老師都會采取先示范后練習,先分解再整合的教學方案。學習一篇文章,老師通常會先示范讀一遍,此時的朗讀僅僅是程式化地宣讀,之后布置給學生的熟讀、背誦幾乎都是建立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學生幾乎不會理解課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即便背下來,也無法在學生的記憶中存活太久。
(二)朗讀不被重視,喪失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一開始非常喜歡閱讀,其在閱讀和朗誦方面有著一定的天賦,因此,學生會主動去尋求更好的朗讀方法去提升自己,同時在訓練中使自己的求知欲得到滿足。但這類學生并不一定能得到老師的支持,尤其不能把此舉光明正大地帶進教室和課堂,而只能作為一種業(yè)余愛好進行培養(yǎng)。
教師的注意力往往很容易被少數表現較好的學生所吸引,由于這一部分學生比較配合,老師就會多給其表現的機會,而另一部分對朗讀感興趣卻沒有足夠表現能力的學生只能臨淵羨魚,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肯定,無法和老師進行交流,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被打消,對朗讀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
(三)學生對朗讀缺乏正確認識
很多學生在學習朗讀時只是應老師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為朗讀無非就是做到一字一句不出錯;或者,在集體朗讀的時候做南郭先生,濫竽充數。這樣的朗讀只有一個空架子,并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二、小學朗讀教學的對策
(一)制定正確指導方案,豐富朗讀形式
正確的指導方案包含發(fā)音指導和朗讀技巧指導兩方面。
首先,在發(fā)音訓練上,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標準的普通話,“平上去入”發(fā)音要準確,根據學生不同的發(fā)音特點來重點培養(yǎng)。低年級語文教學是入門教學,但學生在這一時期的接受能力非常強,這一時期所養(yǎng)成的發(fā)音習慣有可能跟隨其一生。因此,教師必須制定完善的指導方案,讓學生朗讀時做到發(fā)音標準清晰,語速恰當,語句正確停頓,并根據語境適當流露感情。
其次,在朗讀技巧上,不要局限于單一的領讀和齊讀,要鼓勵學生分組競賽,設立獎懲制度,減少失誤;或者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不一樣的人物對白所需要的不一樣的感情色彩;或者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找到對應的心靈感應區(qū),能夠完全釋放自己;也可以讓學生為影視劇進行配音,有情景的對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課堂以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觀看話劇、歌劇等舞臺劇形式的表演,這些表現力非常強的藝術形式能夠讓靜態(tài)的朗讀走向豐富多彩的動態(tài)朗讀。
(二)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只有學生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才會主動去接近它了解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可以用一些符合其年齡心理的小禮物來作為獎勵,或者及時地給予其褒獎和贊美,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被肯定,在下一次的嘗試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相互討論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把學生分為幾組,分別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同一篇文章,之后再進行討論各組的優(yōu)缺點,互相學習借鑒。這樣,學生在自己朗讀的時候會加倍細心,在聆聽別人朗讀的時候也會非常認真,在給別人糾錯的時候也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是否犯過同樣的錯誤,這樣的學習方式非??焖儆行?。
(三)培養(yǎng)朗讀技巧
朗讀的魅力在于感情強烈,張弛有度,收發(fā)自如,如同古人對于武術至高境界的描述,好的朗讀水平可以駕馭文章,反之,則被文章所驅趕,無法享受朗讀帶來的藝術美感。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采用詩歌、劇本等形式的文章來練習閱讀,尤其是那種感情強烈的詩句或者帶有人物豐富心理活動的對白,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令其感同身受,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感情,自然也能夠理解這些詩句的意義。
(四)將閱讀引入生活
課堂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如果把生活和教學分開,這樣的教學則沒有實際意義。藝術高于生活,源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場景和經歷引入到課堂上來,同時把閱讀投放到生活中去,充滿藝術色彩的方式點綴了生活,而鮮活的實例又豐富了朗讀的方式,兩者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學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結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學初級階段的朗讀教學工作是整個語文教學工作的基礎,如果不在這個階段夯實基礎,日后的發(fā)展多少會帶有缺陷,而做好初級階段的朗讀教學工作,無非是從以上所述的幾個方面,以正確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教學方法,善于運用生活細節(jié),讓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自身素質也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然.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的幾點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2(31).
[2] 趙志強.關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幾點看法[J]. 新一代, 2012(458).
[3]鄔海燕.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的朗讀能力[J].課外閱讀 (中旬),2013(7).
作者簡介:梅曉莉,女,1967年生,浙江省寧??h人,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本科,中教一級職稱,現就職于新疆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
(編輯:董 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