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華
摘 要: 許多學生寫不好作文,怕寫作文,教師傳授方法技巧后,學生作文水平的現(xiàn)狀并未有多大改變。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內(nèi)功”不夠。只有學生錘煉好“內(nèi)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閱讀是作文的基礎(chǔ),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抒情言志是作文的動力,學生可以從多方面錘煉“內(nèi)功”,進行大量的課內(nèi)課外閱讀,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心中充滿抒情言志的欲望,從而提升作文水平。
關(guān)鍵詞: 作文 閱讀 生活 抒情言志
學生作文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反映寫作者的語文水平。許多學生最怕寫作文,老師一說今天寫作文,馬上就蹙眉頭。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也很令人擔憂。更有甚者,許多班級在制定班級管理條例時,就有一條,如果違反班級紀律,就罰寫一篇文章。據(jù)說這一招很有效。作文已成為懲罰學生的工具,多看到這樣的條例,真讓語文老師啼笑皆非。
為何這么多學生怕寫作文呢?我問過許多學生,他們的回答不是沒什么好寫的就是不會寫。再看看大多數(shù)學生寫出的文章,多是東拼西湊、內(nèi)容空洞、語言不順,流水賬、模式化。有的老師會說,在作文教學上我也下了一番工夫,講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結(jié)構(gòu)文章、如何讓語言有文采,可是寫出來的文章怎么還是讓人覺得無味、看不下去呢?怎樣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呢?
事物發(fā)展有兩個原因,即內(nèi)因和外因,對事物發(fā)展起真正決定作用的是內(nèi)因,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內(nèi)因起決定作用。教師的指導是外因,學生本身是內(nèi)因。外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生有豐富的積淀、廣闊的生活、生活的熱情、崇高的志向、表達的欲望,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寫出好文章。否則,學再多的方法技巧也是徒勞無益的。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錘煉學生的“內(nèi)功”,讓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寫作水平。
一、閱讀是作文的基礎(chǔ)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閱讀是作文的基礎(chǔ),可以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習語言的能力,幫助積累好詞好句和名言警句。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這些都為我們寫作打下了基礎(chǔ)。
學生既要注重語文課本的學習,又要注重課外閱讀。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名篇、名句、名段,學生都應該能夠熟讀背誦,領(lǐng)會它們的實質(zhì)意義,可是課本閱讀畢竟有限,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的積累才會豐厚。平時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寒暑假,因為時間充裕,可以讓學生讀一些經(jīng)典名著。名著以其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尤其在當前,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名著閱讀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03.4)明確規(guī)定:“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江蘇文科高考要求考十部名著。名著閱讀為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思維能力、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目前經(jīng)典名著的地位在教學中已經(jīng)凸顯,許多省份在高考中都要考名著。
閱讀對于作文的作用很大的,但僅靠一兩篇文章的閱讀,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的。老師應當把閱讀教學貫穿在教學過程中,用多年時間(至少三年)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如果學生的思想豐富了,那么作文就不是太難的事情。“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正所謂厚積才能薄發(fā),只有大量閱讀,才能引經(jīng)據(jù)典,才能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社會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現(xiàn)代社會競爭非常殘酷,“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現(xiàn)代學生的生活很單調(diào),每天不是兩點一線就是三點一線,不是家和學校就是食堂、教室和宿舍。在學校里就是上課、寫作業(yè),回家以后還要寫作業(yè)到很晚。在家里父母也為他們節(jié)省每一分鐘,什么事都不讓他們干。他們每天步履匆匆,爭分奪秒,“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春游沒有了,各種生活體驗沒有了,觀察沒有了,感受也沒有了。寫作時,一些學生閉門造車,憑空想象,作文中常有不切實際,胡編亂造地事例。為了讓學生在作文時言之有物,我們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接觸生活,觀察生活,獲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茅盾曾說:“身邊應當時時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里,你都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的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儲備豐富的資料,增強寫作內(nèi)容的豐富性、題材的多樣性和風格的特色化。這樣作文時學生就可以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心聲,也可以寫他們觀察的他人生活,弘揚生活中的真善美。“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擁有了生活之源,作文才會飽滿有力,才會新鮮充實,而不是干癟空洞,淡而無味。我們應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組織各種活動,讓他們走進生活。
三、抒情言志是作文的動力
當前社會,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漠化,學習工作壓力大,人們已不會感動,權(quán)力和金錢已經(jīng)使許多美好的東西悄然消失。一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xiàn)問題,寫出來的東西是膚淺、空洞的?!霸娧灾尽本褪窃姼栌脕肀磉_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志向。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有了表達的欲望,或抒情、或言志,他就會用擅長的文體表達出來。中國古代文論在談論詩人或作家創(chuàng)作詩歌、文章的精神動力問題時,或強調(diào)言志,或強調(diào)“緣情”。作文應與育人聯(lián)系起來。在平時教育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思想,能明辨是非。這樣學生面對自然、面對社會才會有“志”有“情”,才會自覺地關(guān)注自然、關(guān)注社會,面對生活中種種現(xiàn)象就會有抒情言志的欲望。辛棄疾正因為愛國,才寫出了那么多愛國的詞句,他的文章正是他內(nèi)心情感的結(jié)晶。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恰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泵珴蓶|所描繪的這一群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有為青年正是自己的寫照。要使學生成為關(guān)心社會,思考人生,滿懷人生信仰,有理想、有追求,向往光明和真理,追求真善美的人,要鼓勵學生書寫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當學生心中時刻涌動一種想表達的欲望時,就能寫出優(yōu)秀習作。
總而言之,學生的“內(nèi)功”強大了,教師再加以寫作技巧方面的指導,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