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三歷史復習備考教學的問題思考

      2014-09-25 02:59:13林曉杰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4年4期
      關鍵詞:高三復習學生思維

      林曉杰

      [關鍵詞]高三復習,能力立意,學生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57-6241(2014)07-0057-06

      高三復習教學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教師為此投入許多的精力,也付出巨大的艱辛,然而教學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個中原因很多。教學中教師也會有盲目和疑惑,對高考要求把握不準。作為教研員,筆者每學期都要到學校聽課、教研,發(fā)現(xiàn)復習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也引發(fā)了自己的一些教學思考,梳理成文,與老師們共同探討。

      一、當前復習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課標、教材、考綱、試題研究不足,教學失去正確導向。

      高中新課程開展以來,中學教師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與內容要求、教材變化已經不再陌生,但是,許多教師并沒有真正鉆研和理解新課程內涵,課堂教學也難以擺脫以傳授知識點為目的的習慣束縛。以至復習教學從宏觀上說,教學偏離課程目標與內容要求,沒能以培養(yǎng)學生歷史認知能力和學科技能為教學方向。從微觀而言,課堂上過程性內容講述過多,每一節(jié)課要達成的教學目的不明確。

      2.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

      高三復習教學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即訓練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與技能,應對高考選拔考試要求。但是,由于教師教學行為的偏差,往往導致復習教學事倍功半。具體表現(xiàn)在:①教學定位不明。通常,大部分學校的高三備考復習采用三輪復習法,姑且不討論怎樣的時間安排比較合理,單是每一輪復習的教學內容選取、授法變化、作用落實就存在較多的盲目甚至混亂。比如,把第一輪復習上成新課,與高一、高二沒有區(qū)別,學生怎么會有興趣?二輪復習說是落實考點,但為什么要掌握那些考點?對用什么樣的方式掌握考點才能與高考選拔要求對接卻不甚明了。三輪復習以補缺補漏、模擬訓練為主,然而如何逐項落實高考能力要求?高考試題有著怎樣的測試特點和趨向?考生面臨或存在的問題怎樣糾正化解?都難有具體措施。②缺乏知識整合?!耙越滩臑橹行?,以教輔為依托”的教學方式普遍盛行,教師被教材、教輔牽著鼻子走,在授課過程中面面俱到,缺乏重點,表現(xiàn)出極大的隨意性。而如何對教材、教輔內容進行整合、取舍卻少有講究,更難有目的性明確的實效教學。

      3.忽略學生問題意識和學科技能的培養(yǎng)訓練。

      教與學的脫節(jié)也是當前高三備考復習教學中的常見問題,“以教代學、以考代學”的現(xiàn)象成為常態(tài)。教師上課習慣于一言堂、滿堂灌加題海戰(zhàn)術,教學過程只是簡單地傳授學科知識,沒能把學科知識與要求學生理解的概念、掌握的學科技能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考量。忽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忽視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學科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實踐、訓練的過程。

      二、基于高考歷史試題測試要求的

      教學問題思考

      1.如何把握新課程背景下高考歷史試題的命題特點和趨向?

      在國家考試中心與新課程省份并行高考命題的背景下,高考選拔測試在試題類型、呈現(xiàn)方式、能力要求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并被普遍認可的模式。在測試的價值取向上,堅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在學科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特點是借助“三新”(借助新材料、設置新情景、提出新問題),采用與考生認知水平相當?shù)乃夭脑O題立意,素材多樣,注重多層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學科素養(yǎng),適應高校選拔、甄別優(yōu)秀生源的需要。

      但是,在畢業(yè)班復習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卻忽略對這個方向性要素的理解與研究,都明白高考是“能力立意”,但對其具體含義卻不清楚;都知道試題體現(xiàn)“三新”,卻不清楚為何要采用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這是復習迎考教學的基本認知問題,關系到整個復習教學的導向與成效。因此,高三歷史復習迎考教學要優(yōu)質、高效,教師一定要加強自己的專業(yè)提升與教學研究。

      (1)學習國家課程與考試的法規(guī)文本,領會課程與測試要求。

      實際上,當前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與國家《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能力考核目標要求趨于一致。作為高中歷史教學的法規(guī)性文本,《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學習“三維目標”是最為重要的學科培養(yǎng)導向,具有明顯的學科特征,體現(xiàn)的是從學科知識(重要史實、概念理解、基本線索、階段特征等)到學科技能養(yǎng)成(歷史維度的思考、歷史論證能力的培養(yǎng)和“以史為證、論從史出”的方法)再到學科素養(yǎng)(民族精神、愛國情感、以人為本、崇尚科學、全球意識等)的教育思維分層。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四項“考核目標與要求”,即“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則反映了高考選拔需要的價值取向,是根據(jù)考生完成測試的思維過程制定的。即審題,發(fā)現(xiàn)和分析有效信息,聯(lián)系背景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路徑,進行推理、判斷、綜合、比較,說明問題和表達結論等。如果把《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兩個法規(guī)文本確定的目標(學習目標與考核目標)拿來比較,可以這樣理解:學習目標反映的是培養(yǎng)理念,是學科素養(yǎng),而考查目標體現(xiàn)的是能力落實,是選拔要求;學習目標落實運用和調動歷史知識與歷史概念,進行闡釋、分析、歸納、評價等多角度思維,考查目標則是追求對歷史思維和學科技能測試的規(guī)范與精確。明確了這樣的關系,對高三復習備考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為教師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應試技能的分層訓練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證。

      (2)鉆研《考試說明》的四項考核目標與要求,真正理解“能力立意”內涵。

      “能力立意”體現(xiàn)高考測試的方向,而這樣的要求落實到試卷中,則需要具體、科學的界定。國家新課程高考歷史《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四個方面、三個層次”考核目標能力要求,其目的就是沿著“能力立意”的思路,有利于對考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準確評價,實現(xiàn)測試的規(guī)范與精確?!八捻椖芰σ蟆奔捌涫€層級的具體闡釋和界定,成為命題人員實現(xiàn)學科能力測試的依據(jù),也是評價一份試卷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高考選拔要求的準繩。因此,教師要了解高考試題如何進行“能力立意”,就必須認真鉆研考核目標要求,才能提高復習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學資源和典型題例,避免或減少無謂的時間浪費。endprint

      可惜的是,在日常復習教學中,許多教師對此內容基本是視而不見,不聞不問。比如第一項能力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三個層級中從理解圖文材料到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再到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理解形成綜合性解讀,要求和指向非常具體,對考生獲取信息的整個思維過程與層次界定得非常清晰。而第二項能力要求“調動和運用知識”,對學科知識也不再模糊,從歷史事物、歷史事實、歷史現(xiàn)象及其對應的歷史解釋、歷史結論、歷史觀點,在“辨別”“理解”“說明”“論證”等行為動詞的界定中,客觀的歷史事實與主觀的歷史分析區(qū)分得具體生動,學科特性十足,充分體現(xiàn)了“論從史出”“以史為證”的歷史學習方法。第三項要求“描述和闡釋事物”則強調使用簡明、準確的學科術語完整地描述和闡述問題。第四項要求“論證和探討問題”是高考學科能力測試中最高能力考查目標。即運用多種學科技能分析基本觀點、認知方法和判斷評價等多維度的學科技能。教師理解了這些測試要求后,再去對照這幾年新課程高考試題,就能明白高考試題借助新材料設置情景進行能力考查的特點,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利用教材、教輔進行備考復習。

      (3)了解當前新的史學觀點,熟悉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

      高中歷史新課程強調時代性,高考測試又經常把當前史學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作為素材介入試題,其目的一是要保證試題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二是要對高中歷史教學產生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正確導向。比如當前大家共同關注的多種史學研究范式,主旨是引導和促使考生從不同視角,用不同方法去認識豐富多彩的歷史現(xiàn)象,破解復雜深邃的歷史問題。當然,如何汲取史學研究的新成果,使之在復習教學中合理、有效體現(xiàn)和運用,值得探究。并不是說教師要在課堂上專題講授各種史學觀點或學術成果,而是引導學生在理解各種史學觀點的核心內涵基礎上,能運用到對歷史事物的解釋和分析上。比如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從現(xiàn)代化史觀看,它實現(xiàn)了英國的工業(yè)化,推動了歐洲和世界各地從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邁進;從全球史觀看,它強化了殖民擴張與競爭,促進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交流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從文明史觀看,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政治制度建設和思想解放,民主、法制成為時代潮流并成果不斷;從階級史觀看,它導致了工業(yè)無產階級的形成并激化了與資產階級的對立,激化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等等。此外,從社會變遷、環(huán)境污染、物種交流各方面也都可以有不同的視點。同樣的,對其他重要歷史事物,也可以進行類似的解讀,這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對同一個歷史事物,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歷史解釋的方法。

      同一個歷史事物在高考中的呈現(xiàn)方式、情景甚至語言都是經常變換的,只有經過真正的思考理解后才能有效運用和轉換?!犊荚囌f明》四項考核目標與要求的層次不同,設問的呈現(xiàn)形式也不一樣,這里有些共性的設問特點是命題人必須遵循的,因此有些答題要素也是不變的,教師們要善于提煉和歸納并告訴學生。而要有針對性地加于訓練,最好的素材就是近年來的高考試卷,特別是新課程卷。各省的《考試說明》也都附有參考試卷和題型示例,這些參考試卷和題型示例大都擷取了近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中的典范題例,在使用素材、設置情景、命題思路、設問技巧等方面都極富代表性,是教師進行有針對性訓練的最好素材。

      (4)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教學刊物。

      目前,整體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儲備與新課程的教學要求還是有較大差距的,雖然教師大都經過了或多或少的課程培訓,但是,短時間的培訓也只能是讓他們知道新課程是什么,真正要全面理解新課程內涵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還是需要平時自己的學習探究,而要求中學教師學習、研讀大部頭的歷史專著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自學的最好、最便捷的平臺就是網(wǎng)絡和學科教學刊物。比如《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等,這些刊物都立足于中學教學,從教材分析、學法指導到備考策略、試題研究,內容豐富而實用,對促進優(yōu)質教學和加強應試復習的針對性。都可獲取切實可行的教學啟示和借鑒。

      2.復習備考教學如何與高考測試要求對接?

      高三復習教學一定要講究策略,把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課堂效率放在教學首位。教學不再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掌握,更應重視理解、分析、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訓練,還應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關心自身發(fā)展和人類命運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教學內容:怎樣理解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

      學科“主干知識”的模糊是當前復習教學中許多教師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其最直接后果就是導致教學漫無邊際,課堂中教師上得筋疲力盡卻總還有講不完的內容,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卻不知道如何梳理。筆者認為,正確理解高考學科主干知識,必須明確以下三點:

      第一,在高考考查內容的選取上,強調的是歷史課程的知識而不是歷史教材的知識。就考復習教學而言,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標準”和國家《考試大綱》、各省《考試說明》“考試內容”中規(guī)定的各級知識點都屬于主干知識,兩者之間具有互補性。原則上講,《課程標準》中的“內容要求”代表國家意志,是試題命制中絕對的知識依托。但是,由于模塊加專題的課程模式,使得實際復習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補充時序內容?!犊荚嚧缶V》及各省《考試說明》“考試范圍與內容”里羅列的知識內容是按時序排列的,可以作為復習教學的知識依據(jù),但是存在能力要求傾向不明的不足。必須明確的是,《考試說明》中考試內容框定的各級子目知識點,只是完成學科學習與能力要求的知識載體,并不全然是必考內容也不意味著試題不會另用知識背景。何況考試內容沒有使用行為動詞,很難界定各學習模塊與專題的能力要求傾向?;诟呖紲y試傾重考查考生在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復習教學時不能簡單迷信考試內容要求,還應該對照歷史《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要求,才能全面而正確地把握“主干知識”教學。

      第二,明確對教學中學科“知識”的理解。以往,學科知識是個籠統(tǒng)的概念(包括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階段特征、基本線索和發(fā)展過程),現(xiàn)在,《考試大綱》考核目標要求第二項“調動和運用知識”中對知識考查的界定是:“辨別歷史事物和歷史解釋;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說明和證明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觀點。”在這里,客觀的歷史事實、事物、現(xiàn)象和主觀的歷史解釋、結論、觀點區(qū)分得非常清晰。說明高考測試非常強調“以史為證”“論從史出”的學科特性,強調考生理解、運用客觀事實進行分析、論證、評價的學科技能。教師在復習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和領會這種變化,才能有效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考試要求的對接。endprint

      第三,根據(jù)新課程和高考測試的要求,筆者認為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其一為“內容性知識”或稱基礎性知識,指基本的時空框架、重要歷史知識(事實、事物)及概念,這是學習歷史的最基本依托;其二為“實質性知識”或稱認知性知識,指歷史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內在聯(lián)系及因果關系、理論框架,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學科認知;其三為“章法性知識”或稱技能性知識,指歷史的研究方法和思維特點,即解釋、分析、比較、論證歷史事實、事物、現(xiàn)象和評價歷史觀點的學科能力。在這之中包含兩個歷史學的最為基本要素:客觀事實與主觀判斷。實際復習教學中,許多教師受以往以知識點傳授為目的的教學影響,難于擺脫慣性思維而拘泥于學科知識點的識記掌握,特別是二輪復習時,習慣于定主題、講結論、列史實,僅僅注重了學科的內容性知識講解,沒能有效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學科實質性知識,沒能進行章法性知識的培養(yǎng)與訓練。而當前新課程高考恰恰是注重了后兩層內容的考查,“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理解和把握概念,學會反思和論證歷史的技能。

      復習教學中,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建構歷史的時序性和整體性。一方面,高中教學內容都以專題形式呈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不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歷史是嚴格按照時間順序發(fā)展的,有其不可跨越的時序性。注重時間概念是歷史學科的特點,忽視這一特點,歷史就會變成一團難理的亂麻。另一方面,課程受所規(guī)定的模塊與專題的制約,存在難以反映歷史全貌的缺憾。歷史必修三冊的模塊劃分是人為的,它突出了文明發(fā)展的不同領域,而實際上歷史發(fā)展的各方面是相關聯(lián)和相互滲透的,有其承接轉合的整體性。其次,在理解基礎上掌握重要歷史事件、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歷史階段特征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再次,注重“以史為證,論從史出”的學科思維方式,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罢n程目標”與“考核目標”都對學生的能力提出具體的要求,幫助學生學會提取、歸納材料信息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課程標準中的核心價值觀;學會反思和論證歷史的技能。引導學生從注重學習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轉變,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3)教學方法:最大限度開啟學生思維,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認同”感。

      教學過程不應該是簡單地傳授學科知識,應該是營造課堂氛圍,通過陳述歷史演進過程的基本史實和基本資料,使學生能夠在占有資料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總結等思維過程產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得出理性的認識和結論。在平時的組織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表述自己的觀點,把每一個提問都看成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一次活動,讓學生體驗歷史、感悟歷史、參與歷史、評價歷史。平時多就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設置一些開放性回答訓練,不要輕易向學生下絕對性的結論,一定要盡量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材料,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多元化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在分析歷史事物、歷史現(xiàn)象時,避免絕對化;才能幫助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而不是死記硬背歷史事物、歷史現(xiàn)象、歷史概念;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應留給學生反思自己學習行為的時間,讓學生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激活學生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幫助學生把知識學活、用活,內化為思維方式;培養(yǎng)獨立的而不是盲從的分析問題的態(tài)度及扎實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通史意識”“世界意識”和現(xiàn)代意識;關注學生綜合意識的形成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3.循環(huán)反復的模擬練習,解決了多少考生存在的問題?

      高考總復習的目的,是要學生把所學知識和所具有的各項能力,恰當準確地反映到高考試卷的試題之中。因此,會做題目并且掌握答題要領是每個學生都必須經過訓練并“達標”的基本要求。每年高考過后,在分析考生存在的問題時,無外乎都是“主干知識掌握不到位”,“分析與論證問題能力欠缺”,“審題與解題水平不足”等,考生暴露的問題并不僅僅停留在考生身上,還進一步反映了高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要有問題意識,幫助學生站穩(wěn)腳跟。

      平時的復習教學,授課老師在統(tǒng)籌規(guī)劃、循序漸進的前提下,要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在高考試題中,不同的設問代表了命題者對考生不同層次或多個層次的綜合能力要求,考生只有了解試題要求的具體指向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要讓學生完成試題的準確解答,離不開教師有效的導向性示范或演示。對于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歸類分析,不論是知識方面的歷史概念問題、階段特征問題,還是理解方面的綜合分析問題、比較論證問題,抑或是應試過程中的審題錯位問題、答題規(guī)范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及時利用課堂進行針對性教學力求解決。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是專項訓練,教師依據(jù)高考試題的要求和考生復習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情形,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或測試,了解進而熟悉高考試題的考查,能夠使考生減少解題的失誤、增加對考題解答的駕馭能力,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水平、應試狀態(tài)有清楚的認識。

      (2)充分發(fā)揮講評課的診斷、糾錯、提高功能。

      高三復習離不開測試,而測試之后一般都要講評,包括專題、綜合、模擬等在內的測試卷講評是高三歷史復習教學與復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梢赃@么說:平時的教學與復習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提高歷史學科能力的主要途徑;考試是測量學生認知水平與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手段;而試卷講評則是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尋求提高教與學質量提升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連接平時教學與測試的橋梁。實際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忽略了講評課的功能與目的,流于單純地講試題或是解釋答案的“圓題”,極大地影響了復習效果。

      筆者認為,高效的講評課至少要重視三點:第一是診斷,即根據(jù)測試目的對全體學生考試的情況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確已經過關的內容和存在的問題;第二是糾錯,即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對典型錯誤進行重點評述,通過修訂、討論、或老師的指導對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案;第三是提高,即通過試題的剖析來分析問題,達到解決問題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對不同類型試題的理解、掌握解題的技巧、提高答題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考生在練習訂正和試卷考后分析中判斷自己的能力缺陷,以便確定下一步的復習方式、方向,在不斷的反思總結中完善自己的能力結構,從而提高應試能力。

      (3)重視答題規(guī)范化訓練。

      如果說審題、解題技巧訓練是為了更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那么,答題規(guī)范化訓練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減少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丟分。許多人認為,復習結束到了高考考場,會得多少分就已經定型了,其實并非如此。在高考答題過程中規(guī)范做答,必然會幫學生贏得時間,多得分數(shù)。許多考生應試時總感覺考得還可以,待成績公布后,發(fā)現(xiàn)自己有好多分數(shù),不是由于自己對考核知識點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而是因為沒有按照有關答題要求規(guī)范答題造成的。這類問題看似微小,卻往往會導致學生為此付出重大的代價,不能讓自己的分數(shù)與能力相當。

      高考答題規(guī)范化訓練的要素是概念化、要點化和層次化,具體訓練可以根據(jù)問題和學生的情況而定,這些方面是我們教師擅長的,不再贅述。

      【責任編輯:全驁頡】endprint

      猜你喜歡
      高三復習學生思維
      多維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兵教兵”在農村學校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活用英語新聞報道,提高高三復習備考效率
      貫注方法引導 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00:32
      教學設計:從學生的思維起點出發(fā)
      基于學生提問的小學英語教學探究
      數(shù)學教學怎樣運行“教”的過程
      從閱卷情況分析生物高考對學生規(guī)范性的要求
      求知導刊(2016年14期)2016-07-11 13:43:28
      講求階段側重,切實提高詞匯復習實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17:47:05
      中職對口單招電子電工專業(yè)高三復習中的教師角色轉變
      考試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0:08:01
      景德镇市| 噶尔县| 靖边县| 揭东县| 永新县| 湖南省| 屯昌县| 陇南市| 武汉市| 甘孜县| 海城市| 盐边县| 福海县| 图木舒克市| 农安县| 丹东市| 册亨县| 巍山| 汶川县| 吴旗县| 娱乐| 子长县| 镇坪县| 安吉县| 平乡县| 富宁县| 禄丰县| 黄大仙区| 舒城县| 贵德县| 仙桃市| 顺平县| 宜宾市| 衡南县| 成安县| 韶关市| 抚顺市| 德化县| 波密县| 上林县| 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