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峰
摘要:現(xiàn)代學科教學充滿現(xiàn)代化的“氣息”,電腦、投影儀、幻燈片等現(xiàn)代化的機器設備運用到了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同時,教學多媒體以其所具有的直觀性、形象性、包容性等特點,在有效教學活動進程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本文作者根據(jù)教學先進理念,利用教學多媒體的特點,對當前初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粗淺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多媒體資源;教學活動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生動性,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資源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的展示以及知識內涵的剖析等方面,所具有的和展現(xiàn)的功效無可替代,它能夠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器材,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合的為學生營造出積極、形象、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為初中生主動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石.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多媒體資源所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教學內容和問題案例進行有效運用和展示,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相互促進,相互強化,讓學生處于思維活動的積極狀態(tài),更加高效主動學習.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新知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地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把聲、形、情、境熔于一爐,用教學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小明和小紅在討論‘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問題,小明認為正確,小紅認為不正確”的畫面,接著教師提出問題:“請問學生,小紅和小明的觀念哪個正確呢?”,此時,學生就主動思考分析上述問題,通過分析,學生認識到,上述命題不正確,因為等邊三角形是一個特殊案例,不符合上述命題要求.這是,教師就自然而然的啟發(fā)學生思考“兩個三角形在什么條件下能夠構成全等三角形?”問題,從而順利進入到新課學習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活動全過程中,教學多媒體都可以營造貼切的教學情境,通過展示教學內涵,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潛能得到增強.
二、利用教學多媒體資源直觀性,促進學生準確掌握知識要義
數(shù)學學科是一門知識豐富性、結構嚴密性的基礎知識學科.學生在學習活動進程中,在解答問題過程中,都要將深刻內涵的數(shù)學知識點概念、性質、定理以及知識點之間深刻聯(lián)系,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這就需要學生能對這些知識點能夠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所具有的直觀性特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教材內容、教學重難點,將抽象、深奧的數(shù)學知識內涵,通過計算機、投影片等,用生動直觀、變靜為動、圖文并茂、在虛擬現(xiàn)實、放大細節(jié)、擬真等特性來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教學內容能夠有形象、深刻、直觀的認識和了解.
如圖1,在“圖形的旋轉和評議”教學中,教師出示了“已知Rt△ABC中,∠C=90°,BC=4,AC=4,現(xiàn)將△ABC沿CB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若平移距離為3,(1),求△ABC與△A′B′C′的重疊部分的面積;(2),若平移距離為x(0≤x≤4),求△ABC與△A′B′C′的重疊部分的面積y,則y與x有怎樣關系式”問題案例,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利用幾何畫板所具有的旋轉平移的動畫效果,適時向學生進行動畫演示,展示兩個直角三角形的評議過程以及之間的內在關系,這樣學生就能夠將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圖形問題變得直觀具體、淺顯易懂,這樣學生也易于理解和掌握.又如,在“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教學活動中,教師抓住學生對圓和直線的關系及性質不能全面掌握的實際,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運用動畫形式,向學生展示圓和直線運動過程中所具有的三種關系,并揭示出內在性質,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直觀性畫面,能夠對內涵要義掌握的更加深刻、更加具體.
三、利用教學多媒體資源豐富性,提升學生學習探究問題技能
數(shù)學學科課堂教學的容量較多,需要傳授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學習的技能素養(yǎng)等眾多內容,進行有效傳授和培養(yǎng).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教學多媒體資源的豐富包容性特性,設置典型性的問題案例,節(jié)省教學時間,騰置出足夠的教學時間,進行問題解題思路的講解、解題技能的傳授,實現(xiàn)學生探究、解答問題技能的有效培養(yǎng).
如,在“二次函數(shù)”問題課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投影儀向學生展示“有一座拋物線型拱橋,橋下面在正常水位AB時寬20 m.水位上升3 m,就達到警戒線CD,這時,水面寬度為10 m.(1)在如圖2所示的坐標系中求拋物線的表達式;(2)若洪水到來時,水位以每小時0.2 m的速度上升,從警戒線開始,再持續(xù)多少小時才能到拱橋頂?”綜合性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探究問題的時間得到了保證,通過探知認識到解答該問題要抓住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以及拋物線、與其他知識點的聯(lián)系等內容,此時,教師在學生解題基礎上,用投影儀展示解題過程,并引導學生一起進行問題解答總結歸納活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解題的技能得到了鍛煉,思考分析問題更加全面深刻和科學.
總之,隨著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適應時代潮流,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時候也能有聲有色,在鍛煉技能的時候也能形象直觀,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 (225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