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摘要:英語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情感的教育作用,挖掘教材內(nèi)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學生在價值觀上受到很好的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樂于開口,勇于實踐,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以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7-066-1一、教學背景
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加以適當?shù)囊龑?,激發(fā)學生對于掌握一門外語的迫切需要性,引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自始至終掌握主動權,教師只是充當“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咨詢者”、“參與者”、“引導者”、“顧問”等多種角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xiàn),自然就產(chǎn)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會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
二、教學思路
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 Book 8A Unit 6 Reading I是閱讀課的第一課時,本課講解了男孩Timmy在1999年臺灣大地震中被困在瓦礫堆下的親身經(jīng)歷。本節(jié)課從看圖復習自然災害的名稱引入,讓學生簡單討論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后果。然后讓學生看一些有關地震的圖片,導入本課中心內(nèi)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我給他們設計了5個任務。Task1:快速閱讀課文,判斷所給句子的正誤。通過第一遍的泛讀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Task2:跟錄音朗讀并劃出不理解的生詞,然后完成一個單詞與其英文解釋相搭配的練習。讓學生明白一些生詞的意思,幫助他們克服因詞意不明而造成的文章理解困難。Task3:再次閱讀課文找出人們在地震前,地震時以及地震后的活動和感受,完成表格。通過這一次的精讀,使學生進一步地明確本文的內(nèi)容。Task4:給學生4分鐘時間讓他們大聲朗讀課文,然后合上書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完成一篇短文填空,進一步鞏固他們對文章的理解。Task5:就剛學的臺灣地震引伸到汶川地震,和學生討論汶川地震的危害,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討論在地震中我們該如何自救。這一任務的設計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拓展,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教學片斷(Task5的開展)
T: Just now, w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an earthquake. Is earthquake harmful? Ss: Yes. T: What happened in Sichuan on May 12th, 2008? Ss: Wenchuan Earthquake. (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個個都來了勁,搶著回答,即使基礎很差的學生也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積極性。臺灣地震對學生來說有點陌生,而汶川地震舉國上下無人不知。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從課本拉回到了現(xiàn)實,提高了他們的興趣,也使得他們有話可說。在學生回答完后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地感受地震的危害。)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S1: Many buildings fell down. S2: About 100000 people died in the earthquake. S3: Many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T: Yes, you are right.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 them. Now, we all know earthquake is very terrible. Lets imagine: What should we do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s? (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給他們3分鐘討論,然后請每組的代表發(fā)言。與此同時,教師巡視全班,為學生提供可能需要的幫助。) (三分鐘后)S1:We should calm down first. Run out to the playground as soon as possible. S2: We can hide under the desk. S3: Dont crowd the stairs. S4: If you are trapped, dont shout all the time...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四、教學反思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任務時要注意新知識的呈現(xiàn),應當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學習能力為基礎,既不能太難,讓學生喪失學好英語的信心;也不能太容易,讓學生缺乏刻苦的精神,繼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大膽地發(fā)言,從而從喜歡課堂到喜歡這門學科。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面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強。學生在合作討論中,不僅增強了小組的榮譽感,更促進了學生們的友誼,努力滲透德育內(nèi)涵。同學們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并及時活用,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體現(xiàn)了“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任務型的教學原則。
在讓學生小組討論地震中如何自救時,我原以為學生們能有話可說,因為汶川地震后不久,學校就多次宣傳過各種地震中逃生自救方法并還做過演習。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并不知道怎樣用英語組織語言,如果事先多準備一些圖片并把一些有用的句型、詞匯寫在黑板上,可能討論的效果會更好一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