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留根
閱讀與寫作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密切聯(lián)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為寫作積累內容、思想、語言及表達技巧;寫作是閱讀所得的傾吐,是語文能力的運用和展現(xiàn)。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密不可分,我們要合理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一些好書,積累好詞佳句、精思妙理和謀篇布局藝術,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筆者現(xiàn)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切身體會,談談如何巧妙地將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起來。
一、 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為寫作積累素材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閱讀的主體,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氣氛,讓學生自主去閱讀,用心去感受作品,用心去欣賞作品,用心去評價作品,從閱讀中獲取情感的體驗、獲取審美的體驗。在課下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文章,比如說《讀者》、《萌芽》、《新語文學習》等報紙雜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jīng)典名著。當然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網(wǎng)上沖浪,閱讀其他人的博文等作品,進而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書籍等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視野。當學生心中對所讀的作品有所感悟時,就會產生寫作興趣,這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還能為寫作積累素材。
二、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提高寫作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要想有“傾吐”且“傾吐”得好,就必須先得有“吸收”。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讀有所得。 讀一本好書就猶如經(jīng)受一次精神洗禮,智慧滋養(yǎng),從中可以獲取知識信息,認識客觀規(guī)律,把握經(jīng)世之道,提高實踐能力。新課標提倡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對文本的解讀可以多元化?!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彼雷x書不思考會迷惘無知,更談不上提高寫作能力。宋人朱熹亦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闭Z文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愛思考的學生多思考、深思考,讓不會思考的學生愛思考、會思考,讓學生們在與文本對話中生疑、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質疑、再解疑……如此循環(huán)往復,步步推進,學生一定能從一篇篇經(jīng)典美文中悟出思想,悟出情理,悟出表達方法。
三、 讀寫巧妙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上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敝魑慕虒W專家丁有寬說過:“讀寫結合,事半功倍;讀寫分離,兩敗俱傷?!币虼耍覀円匾曢喿x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長期植根于“寫作”的沃土中,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以利于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絕大多數(shù)文質兼美,其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彩,是我們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優(yōu)質資源。在引導學生學習文本時,我們應當對教材進行深度的挖掘與開發(fā),找出讀寫結合的語言材料,抓住讀寫結合的切入點,選擇讀寫結合的恰當方法。如在解讀文本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思,對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作圈畫批注或對謀篇布局的妙法作短評。又如古典詩詞意蘊深長,適合指導學生改寫,形式多樣,或散文,或現(xiàn)代詩,或短劇,或記敘文,以再現(xiàn)古詩詞優(yōu)美情境為佳。再如高明的作家在文章中常留有藝術空白,我們大可以指導學生在藝術空白處進行情節(jié)補寫、結尾續(xù)寫,要求可因文章特色而異,可以進一步渲染畫面氣氛,可以進一步豐滿人物形象,可以進一步表現(xiàn)哲理情思,可以進一步反映社會生活。創(chuàng)新從模仿起步,仿寫訓練是讀寫結合的有效做法,根據(jù)學情和文章特色,我們可以訓練仿句、仿段、仿擬題、仿立意、仿章法,力求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既要“形式”,又要“神似”。讀好“有字書”,用好“有字書”,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的巧妙結合中,學生讀寫脫節(jié)的狀況一定會得到改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會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語文味兒也會更濃。
閱讀與寫作是一個復雜而艱辛的歷程。只有不畏艱辛,勇于挑戰(zhàn),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才能將自己積累的知識、經(jīng)驗、體會展示出來。我們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除了堅守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指導學生讀好用足“有字書”外,還應指導學生讀好“無字書”,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社會生活的大課堂里去觀察思考,去積累運用,真正培養(yǎng)出學生捕捉生活材料的自覺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在一篇篇真情抒寫中打造出一支支善于表達的筆?!扒匀f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只要我們真正做到了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就一定能收獲語文教學的累累碩果!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