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華元
摘 要:作為一名農(nóng)村小學語文老師,要正視農(nóng)村小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并積極地拓寬渠道,為學生的閱讀予以指導和實踐,讓學生徜徉于書海中,陶冶品質情操,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方法;氛圍
讀,本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些古語分別從深度和廣度上強調(diào)了讀書的重要性:只有熟讀,才能自悟其義;只有廣讀,才能博眾之長;只有多讀,才能下筆如有神?,F(xiàn)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生正處于機械識記占優(yōu)勢的黃金時期,過多的講解勢必會降低誦讀的興趣、效益和質量?,F(xiàn)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老前輩還能記得幾十年前吟誦過的作品,對做人都大有裨益,便是證明。
然而,我們農(nóng)村的兒童,在信息交流、語言表達方面,和城市的兒童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與學生的閱讀量少有著很大的關系。
一、在農(nóng)村學校,極少開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每天僅有的一節(jié)語文課,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讀書的時間似乎是少之又少。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高年級的孩子不愛舉手或不愿舉手,有的孩子在眾人面前讀書時面紅耳赤,聲音放不開,還有的學生讀書掉字、加字現(xiàn)象非常嚴重,更有一種普遍的“數(shù)讀”現(xiàn)象……
二、在農(nóng)村家庭,受周圍大環(huán)境的影響,沒有讀書的氛圍
主要有三:一是沒有閱讀材料。由于家庭經(jīng)濟所限,很多孩子手頭還沒有課外書。二是家庭觀念不強。很多家長不愿讓孩子讀書,認為讀課外書對學習沒有多大幫助,甚至會影響學習。三是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是隔代教育,孩子不愿讀,在家從來沒有讀書的習慣,爺爺奶奶不會引導,孩子不讀不看拿他也沒辦法。
1.激發(fā)興趣,讓孩子愛讀書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老師可利用班隊會,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一聽到老師要講故事,學生都會個個精神抖擻,側耳傾聽,孩子們漸漸被感染。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緊急時刻,老師戛然而止,神秘地告訴孩子:后面的內(nèi)容更精彩,要知故事詳情,請自讀原文。并給學生介紹相關書籍。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他們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2.從晨讀入手,培養(yǎng)讀書的方法
很多教師忽視晨讀,而我因為這學期所帶班級太沉悶就重點抓了晨讀。從抓語文晨讀中,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課堂效率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那么,怎么來抓好語文晨讀呢?我具體做法:一是充分利用晨讀時間,認真做好晨讀準備。把晨讀內(nèi)容列入計劃,聯(lián)系教學進度,把每次早讀課的內(nèi)容、方式、目標等列入備課任務。農(nóng)村學校本來沒有晨讀安排,但我堅持每天8點準時進教室,邊組織朗讀邊等學生。二是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齊讀、領讀,可以有效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分組讀、比賽讀,不但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閱讀興趣;示范讀、自由讀,可以有效提高閱讀速度。采用這些方式,更有效地兼顧了那些讀書能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
3.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閱讀氛圍
教師應積極營造民主和諧開放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只有在尊重他們生命的課堂上,他們才能自由地朗讀,自主地思索。
4.多背點經(jīng)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
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并不反對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做一些較為深入的理解。這就是所謂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的原則。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安排了一個單元的古詩文,也提出了這樣的目標: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作者單位 湖北省秭歸縣水田壩鄉(xiāng)水田壩小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