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厚巖
【摘 要】目的:調查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原因及相關因素,探討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向剖宮產術后5天的產婦發(fā)放問卷,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影響因素。結果:多數產婦在入院前、規(guī)律腹痛前即決定剖宮產;社會因素剖宮產的主要原因:為了胎兒的安全,畏懼疼痛等。結論:孕婦決定剖宮產與其年齡、文化程度有關。
【關鍵詞】剖宮產率;相關因素;調查問卷
【中圖分類號】R7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435-01
近30年來,剖宮產率不斷上升[1,2],已超出正常醫(yī)學指征的范圍。社會因素成為導致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要降低剖宮產率,就要分析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原因及相關因素,然后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因此設計了“剖宮產原因調查問卷”,對我院剖宮產術后5天的產婦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社會因素剖宮產的相關因素。探討降低剖宮產率的可行措施,確保安全分娩,母兒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產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剖宮產術后,可疑有社會因素的產婦236例。其中確定因社會因素剖宮產的186例。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27.3歲。孕周37-42周,文化程度:小學16人,初中74人,高中41人,大學以上55人。有職業(yè)者60人,無職業(yè)者126人。第一次分娩165人,第二次以上分娩21人。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統(tǒng)一調查問卷。選擇剖宮產術后5天的產婦,向其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征得其理解并同意的前提下說明填寫問卷要求:必須客觀真實,避免他人干擾,以不計名的方式進行?;厥沼行柧?36份,甄別出有醫(yī)學指征的問卷50例,對余下的186例調查問卷結果統(tǒng)計、分析。
1.3 統(tǒng)計、分析
將186例調查問卷結果逐項輸入EXCEL表格。統(tǒng)計出各調查項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再將EXCEL表格導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對目標選項進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
2.1 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入院前決定剖宮產的99人,占53.2%;入院后決定剖宮產的87人,占46.8%。產婦本人決定剖宮產的144人,占77.4%;產婦丈夫決定剖宮產的34人,占18.3%;其他人決定手術的8人,占4.3%。腹痛(指每3-4分鐘一次的有規(guī)律宮縮)前即決定剖宮產者118人,占63.4%;腹痛后決定剖宮產的68人,占36.6%。
2.2 產婦選擇剖宮產的主要原因:為了胎兒安全的最多112人,占60.2%;畏懼疼痛的29人,占15.6%;擔心自然分娩失敗及有分娩后遺癥的17人,占9.1%;擔心發(fā)生醫(yī)生交待的風險的13人,占7.0%;迎合家人想法的4人,占2.2%;見過他人分娩者4人,占2.2%;選擇日期的3人,占1.6%;其他原因的4人,占2.2%。其中選擇2種以上原因的10人,占5.4%,均已標明原因主次,按其最主要原因統(tǒng)計。
2.3 關于剖宮產手術的認知:
對剖宮產術前醫(yī)生交待術中、術后可能發(fā)生的風險是否能理解?選擇“是”的169人,占90.9%;選擇“否”的17人,占9.1%。剖宮產術后是否遺留不適癥狀項目里:選擇無不適癥狀的169人,占90.9%;有不適癥狀的17人,占9.1%。術后幾天正常哺乳?2天正常哺乳的42人,占22.6%;3天正常哺乳的89人,占47.8%;術后4天能正常哺乳的29人,占15.6%;術后5天才能喂哺新生兒的26人,占14.0%。如果別的孕婦征求分娩方式時,會建議剖宮產的100人,占53.8%;不會建議別人剖宮產的86人,占46.2%。
2.4 影響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因素:結果顯示: 入院前、規(guī)律腹痛前及產婦本人決定剖宮產所占比例較大。故對這三組產婦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程度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經SPSS雙變量相關性分析:產婦決定剖宮產與其年齡由小至大呈負相關,有顯著意義。(Pearson Correlation:-0.144,Sig. (2-tailed):0.049)。產婦決定剖宮產與其文化程度由低至高呈負相關,有顯著意義。(Pearson Correlation:-0.147,Sig. (2-tailed):0.045)。
3 討論
前3項調查條目想了解患者決策手術的時機,以便制定干預措施。結果顯示:有53.2%的孕婦在入院前就決定剖宮產了。而規(guī)律腹痛前即決定剖宮產的竟高達63.4%。因此提示我們在產前檢查時即應大力宣傳剖宮產的弊端,以引導孕婦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調查顯示最終決策者產婦本人占了77.4%。而產婦決定剖宮產與其年齡、文化程度有關。這可以讓我們明確作工作的主要目標。對年齡偏小或文化程度較低孕婦要著重講解剖宮產的弊端,避免她們盲目決策。同時孕婦丈夫及其周圍人的意見也不容忽視。他們對孕婦的決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加大社會宣傳力度,讓相關人員也充分認識剖宮產的弊端!以利于孕婦的決策。
調查顯示:產婦決定剖宮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胎兒安全,占60.2%,選擇畏懼疼痛者占15.6%。而實際上隨著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術后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危險會明顯增高[3]!畏懼疼痛和擔心試產失敗更是不能成為剖宮產的理由。產科醫(yī)務人員首先要改變認識,有理有據的說明剖宮產的弊端,打消孕婦的各種顧慮,這樣才能真正降低剖宮產率。
后4項調查條目結果顯示:大部分(90.9%)產婦對醫(yī)生交待手術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能夠完全理解,但認識不足。所以認可冒風險也要剖宮產。調查還顯示:短期內有不適癥狀者占9.1%。但剖宮產的遠期并發(fā)癥在此還無法體現(xiàn)。有學者對剖宮產術后遠期隨診中,盆腔炎、月經不調、腰痛、異位妊娠等并發(fā)癥明顯比陰道分娩組高。此外,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人流時子宮損傷及足月妊娠子宮破裂的危險性比無剖宮產史者為多[3]。顯而易見的是剖宮產術后的產婦正常喂乳明顯晚于自然分娩的產婦。因術后疼痛等因素導致47.8%的產婦在剖宮產術后3天才能正常喂哺新生兒,而自然分娩者當天即可給新生兒喂乳。另一個不利因素是有53.8%的剖宮產產婦會建議其他孕婦剖宮產。無形中會進一步推高剖宮產率。有必要想辦法阻止這一不利的循環(huán)。
因調查的樣本不足夠大,同時也不能完全排除影響調查的外界干擾因素,本調查難免有不當之處。但本次調查足以說明一定問題。如今,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然而降低剖宮產率的工作卻任重而道遠!因此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振鈞,劉棣臨.剖宮產學術研討會紀要.中華婦產科雜志.1990,25(1):2
[2] 鄭平,黃醒華,王淑貞.35年剖宮產的變化趨勢.中華婦產科雜志.1996,31(7):438
[3] 黃醒華.剖宮產的現(xiàn)狀與展望.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5):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