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近幾年來,技能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大家的關注,但學生的生源質量一直是困擾技能教育提高的一個瓶頸。本文通過對技工院校學生特點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只有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形成原因,才能摸索探討出一條適合技能院校學生的教育之路。
關鍵詞:技工院校 學生特點 形成原因
技工院校的學生難管理是不爭的事實,是每位從事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須攻克的課題。只有真正了解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最終達到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積累、自我超越。
一、技工院校學生特點
1.學生生源質量較差
受傳統(tǒng)思想和教育體制等多方面的影響,技工院校的生源質量偏差,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生源數(shù)量的減少、大學和高職類院校的擴招以及技工教育的一系列改革,生源質量更進一步下滑。生源多數(shù)由高考落榜生、中考落榜生、分流學生、中途輟業(yè)學員、社會失業(yè)人員等基礎較差的人員組成。
2.男生多且處于青春躁動期
技工院校的教育定位是面向勞動力市場培養(yǎng)高技能型人才,以就業(yè)為目的,以企業(yè)為導向。結合就業(yè)情況,開設的專業(yè)以工科類為主,側重點培養(yǎng)工科類技能人才。因此,技工類院校的在校生以男生居多,處于青春期,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衡,性格浮躁、沖動,思想不成熟。
3.存在“自卑、逆反”心理及其他心理問題
技工院校多由文化基礎薄弱、家庭經濟貧窮、經濟落后山區(qū)的學生組成,培養(yǎng)目標定位是技術工人。雖然隨著社會用人單位“重能力、輕學歷”觀念的改變,社會輿論、新聞媒體不斷宣傳技校生對社會發(fā)展重要性和實用性從深度或廣度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社會對技校生的地位肯定仍需相當長的過程。嚴于律己、熱愛學習、積極進取的學生多被重點高中、高職高專、本科院校錄取,這是社會現(xiàn)實。紀律散漫、基礎差、自控能力缺乏的學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時常與家長、老師唱反調,明知不可為偏為之。
4.學習意識薄弱
長期散漫的學習態(tài)度、生活習慣等原因導致技校生對求知欲望淡薄,人生目標不明確,安于現(xiàn)狀的懶惰思想,揮之不去。遲到、逃課、上課睡覺等現(xiàn)象在技校課堂上司空見慣。學生來到技校,從初中階段的應試教育解放出來,沒有了升學應試的壓力,也沒有了學習的要求,有的甚至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有的學生遠離父母,脫離了父母的約束,自身自覺性差,不良行為開始顯現(xiàn),表現(xiàn)在:遲到、早退、曠課、打架罵人、故意損壞公物以及撒謊、欺騙、逃夜、甚至出走等不良行為等。
5.缺乏主觀能動性
公益勞動不主動參加,社會實踐不主動參與,集體活動不主動帶頭,違紀行為不主動糾正等現(xiàn)象并存。這種現(xiàn)象在高級班、技師班普遍存在,中級班更為突出。
6.處理問題不理智
遇事沖動,不能理性分析矛盾。遇到問題不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不克制、不冷靜。不主動向生活指導老師、班主任、學生處、學校反映情況,喜歡我行我素,尋求自我解決、自我了斷,導致好事變壞事、小事變大事,事態(tài)擴散,不斷升級,最后形成群體事件,這些都是技工院校學生思想不成熟的表現(xiàn)。
二、形成原因分析
形成技工院校學生特點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社會快速發(fā)展和教育資源不均衡造成的。
1.應試教育造成的
大部分技校生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好,受學校和老師的關注少。目前,技工學校的大部分學生,有的是在初中階段由于被追求升學率、分數(shù)第一而被學校或教師放棄的那部分學生。
2.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缺失造成的
首先是家庭處于弱勢,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收入水平多處于中低階層。有些學生父母離異或感情不和,有的家庭是單親家庭,有的學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學生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學生缺少母愛或父愛。加上在初中階段就是“不受歡迎的人”,對學習沒有興趣,長期遭受老師和學生的歧視,內心極度自卑,自尊心比較強但心理比較脆弱。
3.社會環(huán)境及周邊環(huán)境造成的
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校園周邊環(huán)境惡化,而技校生自控力較差,容易和社會不良青年搭伙,受到不好的影響。
總之,技工院校的學生教育比較復雜,只有從根本上了解學生特點及根源所在,才能更好地教育管理學生。
參考文獻:
[1]高文志.淺析技校學生思想品德的現(xiàn)狀及對策[N].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0).
[2]羅文芳.淺論技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職業(yè)圈,2007(13).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