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銀仙
【摘要】 筆者在本文中就“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究。
【關鍵詞】 新課改 課堂教學模式 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7-082-02
課堂,是新課改的主陣地,能否用“自探互教”新模式取代以應試為目的、以“滿堂灌”為特征、以“一支粉筆一張嘴,從頭講到尾”為手段的舊模式是我校實行新課改的重要標志,經過我們課題組成員一個多學期的研究探索和課堂實踐,“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體系和具體實施方案基本形成。下面就是我針對常見的三種課型,即“新授課”、“習題課”和“試卷講評課”的一些具體操作。
一、新授課
(1)呈現(xiàn)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學情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開始上課時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
(2)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需要,設置情景或介紹知識背景將學生引進預定的學習情景,為進一步學習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
(3)自主探究、自學自悟
按學習內容的多少和難度分為兩種情況
①如果導學案內容較多、較難,課上完成教學任務有困難,那么可以在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fā)下去先讓學生預習,第二天收上來批閱后再發(fā)下來。這樣,老師還可以掌握學生預習的程度和存在的疑難點。
②如果導學案內容較少、較容易,則可以利用課堂的前1/3時間給學生自習、自主探究、自主進行概括總結。
(4)互教互學、交流討論,共享探究成果
自主探究結束后立即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檢查,進行合作性學習,一個學生會了,可以教另一個學生,另一個學生會了,再去教第三個學生,……,即按照“即知即傳人”的原則實行下去,即可實現(xiàn)課堂上生生互動,也就能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了。
(5)教師解析、歸納,建立知識體系
經過充分的自學和討論,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重難點及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并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本節(jié)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jié)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及本節(jié)知識的進一步應用還不能達到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對本節(jié)的重難點、本節(jié)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jié)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及本節(jié)知識的進一步應用用精練的語言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強調,使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形成清晰的網絡,能熟練的應用本節(jié)知識解決有關問題。但是講解不可過多,僅僅針對學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的、應用比較廣泛的問題進行講析和強調。
(6)鞏固練習、測試反饋
通過練習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內容編制檢測題,當堂檢測學習效果。要注意的是能夠針對班級學習成績不同情況的同學來設計分層次練習。
(7)總結與反思
下課前2分鐘由學生自行總結本節(jié)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本節(jié)應注意的問題。新課標強調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培養(yǎng)能力上。因此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僅要學會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學會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更要學會反思問題解決過程中所用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習題課
(1)適當?shù)闹R點回顧
在典型題給出前,應當有與習題相關連的知識點復習回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掌握這節(jié)課的內容,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
(2)典型例題的示范作用
針對知識點的學習。給出一個具有代表意義和典型性的習題,習題的來源當然是前一天學生已經完成、老師已經批閱過的。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把握住哪些習題環(huán)節(jié)是特別需要精講的,如:解題的關鍵在哪、解題的基本步驟等。
(3)平行題即相關練習的訂正、討論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對習題進行訂正、討論。學生自己的思考與小組的合作相結合。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點撥和解惑;也可聽聽學生的不同意見。
(4)學生上黑板展示學習成果
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由小組長和組員討論,安排一人或多人上黑板講解即展示學習成果,一個人主講,如果有講解不到位的地方,同組成員可以予以補充,坐在下面聽講的同學也可以舉手站起來對他們提問。
(5)評價
對于學生在黑板上的展示老師應及時給出評價,評價應遵守鼓勵、激勵的原則。
三、試卷講評課
(1)展示試卷的錯誤統(tǒng)計
老師必須在試卷講評課之前就要對學生的試卷進行認真的批閱、統(tǒng)計,要詳細。
(2)分組討論、互教互學
從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協(xié)調討論、訂正。沒有錯誤,已經學會的同學可教錯誤或存在問題的同學,如果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下位置到其他組去請教。
(3)討論成果的統(tǒng)計
兩種方式
1. 如果錯題較少且難度不大。我們可以讓各組長來將自己的組號寫在有困難的題號后面,如共8個小組,在第一題后有①②④⑤⑦⑧,說明了第③⑥兩個小組沒有疑問,那我們就可以將第一題安排給第③組解答。這樣我們可以將各個錯題分配給各小組解決。
2.如果錯題較多且難度較大,學生講解可能難度大且效果差,不利于學生的展示。我們可以讓各小組長上黑板在題號的后面畫“正”字,以統(tǒng)計有困難的題目,然后按困難的程度由老師逐個示范講解。
(4)學生展示
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由小組長和組員討論,安排一人或多人上黑板講解即展示學習成果,一個人主講,如果有講解不到位的地方,同組成員可以予以補充,坐在下面聽講的同學也可以舉手站起來對他們提問。
(5)評價
對于學生在黑板上的展示老師應及時給出評價,評價應遵守鼓勵、激勵的原則。例如下面聽講的同學聽懂了或覺得展示的同學講的好或與自己想的一樣,那么,你可以鼓掌以示祝賀。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具體做法,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對“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的一些探索和總結。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將不斷思考、完善“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