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有各種提問,但是學生的回答總是五花八門,甚至亂用詞語,如何提升學生的藝術語言,并且有效地提升藝術語言的運用,一直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提升;學生;藝術語言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相信有很多的老師都和我一樣有這樣的困惑,當欣賞完一首音樂作品后,通常會有一些提問,但學生們給出的答案總是五花八門,甚至是亂用詞語形容。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怎樣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運用較為準確的藝術語言中呢?
一、教師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藝術性
首先是教師語言的規(guī)范性,教師在向?qū)W生提問題時要有目的性,語言要規(guī)范,經(jīng)常在常態(tài)課上聽到老師這樣問:同學們,剛剛我們聽的這首歌曲怎么樣???很多學生自然地會說好聽或者是不好聽之類的話,我們在選擇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是要讓他們體會到音樂的“美”,而“美”不是單純的好聽就能詮釋的,而怎樣讓學生去感知音樂的美,學會怎么去審美,那我們老師就應該去引導學生用音樂的語言去表達,這就是教師語言的藝術性,藝術語言,指的是各種藝術體裁用以塑造藝術形象,傳遞審美情感時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如,音樂以有組織的樂音、旋律、節(jié)拍、速度等藝術語言,構成音樂形象。所以引導學生在對音樂作品審美時,就必須先讓他們學會運用這些藝術語言,而不是一句簡單的怎樣去籠統(tǒng)地概括。而在運用這些語言時,難免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長江之歌》,欣賞后回答問題:歌曲的旋律具有什么特點?節(jié)拍是怎樣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歌曲的速度又是怎樣的?在提出這些問題以后,學生首先是將書上能找到的詞語都丟給了我而不管是不是有用,于是,我引導學生從樂譜中尋找答案,從對音樂的感知中去尋找答案,并且告訴他們,其實書上是有選擇項的,而在選擇答案的同時,也還是帶領他們分析問題,首先,《長江之歌》的旋律具有跌宕起伏的特點,不僅僅是在演唱的過程中去感受,且在樂譜中尋找大跳音程,感受大跳音程在頌歌類音樂中的表現(xiàn)作用,并再次演唱出現(xiàn)大跳音程的樂句,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到了問題的答案,對于音樂作品的記憶也更深刻。
二、設置問題時答案的引導性和選擇性
音樂標準提出審美是核心,而在審美的初期,學生不可能完成我們制訂的一些目標,比如你想讓他自己去說出一首音樂作品的旋律和節(jié)奏具有什么特點,他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去形容,那在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就要想出一些方法,讓學生對此類語言有個接觸和了解,比如可以用一些選擇題,在八年級上第二單元欣賞蒙古族長調(diào)音樂和短調(diào)音樂時,我就采用這樣的方法,我選擇了蒙古族長調(diào)民歌《富饒遼闊的阿拉善》和短調(diào)民歌《嘎達梅林》作為對比欣賞的內(nèi)容,我讓學生在欣賞完這兩首音樂后能夠總結(jié)出長短調(diào)民歌的一些特點并且能夠簡單的分辨長調(diào)民歌和短調(diào)民歌,我制作了一張表格,并且將答案寫在表格之外,讓大家在聽完后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似乎沒有任何的異議和困難,學生都能夠非常輕松地完成這個任務,并且能比較精準地的對長調(diào)民歌和短調(diào)民歌的特點做總結(jié),在課堂的尾聲,為了檢驗大家的掌握情況,我換了兩首其他的民歌來讓大家進行分辨,也都很容易地將它們分辨開來,這說明學生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已經(jīng)真正理解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任何的廢話,學生也沒有出現(xiàn)其他稀奇古怪的答案,不管是問題還是答案都是在用音樂的語言,這說明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在表述中藝術語言的運用也是非常的重要。
三、拋棄碎念,讓每一句話說得有價值
有效地提升學生在表述中藝術語言的運用,并不是老師的喋喋不休就有用的,曾經(jīng)聽到一位老師這樣上課,他首先和學生分析了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型,xxx向前不斷推進的節(jié)奏讓歌曲形成歡快跳躍的情緒,然后在演唱的過程中不斷地重復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跳躍的,而一直到下課,學生還是沒有真正把歡快跳躍的情緒唱出來,而我認為,音樂的情緒是在第一時間就能被大家所感知的,而形成這樣的情緒和什么有關系,這就又回到我們怎么用音樂的語言區(qū)表述它的時候,如果這位老師可以調(diào)換一下順序,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形成這樣歡快跳躍的情緒的原因,還是回到讓學生去找出歌曲在節(jié)奏上的特點,重復出現(xiàn)怎樣的節(jié)奏型,以及它的旋律有什么特點?用音樂的語言去幫助大家理解,并且將重復出現(xiàn)的節(jié)奏型做一個范唱,這樣是不是更能讓學生理解呢?也可以避免了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一遍遍的提醒演唱的情緒,這樣的碎碎念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疲勞感,所以,作為老師,要考究說出的每一句話。
總之,有效地提升學生在表述中藝術語言的運用,首先還是得從教師自身入手,注重語言的規(guī)范性、藝術性,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準確地用音樂語言去解讀音樂。
參考文獻:
黨艷麗.試論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作者簡介:虞櫻,女,1983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金壇市第二中學,研究方向:音樂學科專業(y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