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 要: 閱讀是英語的基本技能之一,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語篇分析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其的正確運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本文介紹了語篇分析理論,并探討了如何運用語篇分析理論進行高職英語閱讀教學。
關鍵詞: 語篇分析 英語閱讀 高職英語教學
引言
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注重詞匯、語法等表層語言的學習,忽略了學生對篇章的深層理解,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應該從基礎知識學習上升到綜合能力培養(yǎng)。語篇分析理論的引入,能夠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有助于改變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獲取、感受文章傳遞的信息,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語篇分析理論介紹
語篇主要是指由一段話或者多個連貫的句子組成的語言整體。Halliday和Hasan(1976)認為,語篇最好被看成一個語義單位,語篇是一組語言,不是句子之類的語法單位,也不是形式單位,而是意義單位。它具有整體性,包括結(jié)構(gòu)的整體性和語篇特征的整體性。語篇分析又稱話語分析,既重視語言形式,又重視語言功能,注重從語篇整體出發(fā),對語篇的主題、結(jié)構(gòu)、文體等進行分析,同時注重語篇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完整獲取信息、深入理解語篇的能力。因此,將語篇分析理論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非常必要。
語篇分析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如:(1)語境。語境又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語言的應用都是在固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同時語境在創(chuàng)建時就已經(jīng)受到社會語言及物質(zhì)世界的影響。因此,語境是學生準確理解語篇含義的基礎。(2)銜接。銜接是將各個獨立的句子組在一起的重要橋梁,一般通過省略、詞匯連接等方式體現(xiàn),通過這些銜接,讀者能夠理解語篇各個句子之間的關系,銜接貫穿于整個語篇,使語篇更具條理性。(3)連貫。連貫作為語篇中的語義關聯(lián),主要運用邏輯推理實現(xiàn)語義連接,能夠促使學生理解語篇的深層意義。
二、語篇分析理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強化語篇意識
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重視語言的準確性,忽視篇章的流暢性;重視詞匯、語法的講解,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閱讀材料的中英互譯,忽視閱讀材料是作者與讀者思想交流的媒介。因此,教師要強化學生的語篇意識,引導學生從語篇的整體出發(fā),從宏觀上理解、分析和評價語篇,逐步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二)加強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任何一門語言,必須先了解其文化。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入相關背景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第一,閱讀材料可能會涉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如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因此,教師要充分備課,提供理解語篇所需的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語篇反映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理解語篇,更深入地理解英語這門語言;第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這些知識進行詳細講解,教師可以提供獲取相關背景知識的途徑,讓學生通過課后閱讀、信息搜索、討論等方式了解西方文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分析語篇的銜接和連貫
語篇的主題通過銜接和連貫實現(xiàn)。銜接主要體現(xiàn)在語篇的表層結(jié)構(gòu)上,是結(jié)構(gòu)上的銜接,可以說銜接是語篇的有形網(wǎng)絡。Halliday和Hasa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將銜接手段系統(tǒng)地分為詞匯銜接、連接、指稱、替代、省略五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識和辨別這些銜接手段,以更深入地了解語篇結(jié)構(gòu)。連貫是指語篇中語義的關聯(lián),存在于語篇的底層,通過邏輯推理達到語義連接,可以說連貫是語篇的無形網(wǎng)絡。要實現(xiàn)語篇的連貫,除了采用銜接手段,還需要運用語境、文化背景知識甚至想象力等手段。教師可以跟學生共同探討文章的體裁、修辭、背景等,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語篇中的銜接和連貫,把握文章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篇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推斷語篇的深層意義。
(四)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篇
在閱讀教學中,提問是一種便捷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閱讀,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問題的設置應該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首先,圍繞標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猜測文章主題,教師就文章大意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整體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其次,教師提出一些推斷性的問題,學生通過精讀語篇,分析語篇的銜接和連貫,運用語境、文化背景等方式推斷,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再次,教師提出一些概括性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最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實現(xiàn)教學的升華。
結(jié)語
語篇分析理論指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弊端,從語篇的整體出發(fā),將微觀結(jié)構(gòu)和宏觀結(jié)構(gòu)的分析有效結(jié)合,可以增強學生的語篇意識,深化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評價語篇的能力,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Halliday &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張建軍,袁秀麗. 語篇分析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69-71.
[3]徐飛.中國語境下英語閱讀教學的語篇分析模式——兼論圖式閱讀理論的缺陷[J].山東外語教學,2012,20(05):12-14.
[4]王根蓮.語篇分析理論視角下的高校閱讀教學[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