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口語測試是衡量英語教學成效和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我校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踐,介紹了藝術類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校內(nèi)口語測試的現(xiàn)狀,分析了藝術類院校英語口語測試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旨在為進一步改進藝術類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校內(nèi)英語口語測試體系提出更加合理科學的依據(jù),從而增強學生的口語測試效果,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口語測試;藝術類學生
課題來源:河北傳媒學院第五屆教學科研課題 課題編號:jw2013015
1 引言
全球化對高校人才的英語口語水平和英語口語測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測試是為教學服務的,因而測試對教學有極強的“指揮棒”作用。英國語言測試專家Man Davies指出:好的考試可以成為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1]。同樣,英語口語測試是衡量英語教學成效和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近年來有不少外語界的專家學者對英語口語測試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如針對口語測試體系的研究、口語測試效度和信度的研究、英語口語測試對教學的反撥效應研究等,但多數(shù)研究都是采用定性描寫的方法。本文對藝術類院校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范圍較廣的調(diào)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分析,探析了英語口語測試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2 口語測試的理論依據(jù)
外語教學法經(jīng)歷了從語法翻譯法、聽說法到交際法的發(fā)展過程[2]。然而,直到20世紀40年代口語測試才首次出現(xiàn)在外語測試中。1965年,Chomsky提出了“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的概念。1972年,Hymes 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強調(diào)了語言的社會功能。在他們的影響下,交際教學法和交際測試法逐步得到外語教育界的認可,口語測試開始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進行測試。
2003年教育部在全國展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并于2004年印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要求》)(2007年7月10日印發(fā)正式版本)[3]?!墩n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zhì),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备鶕?jù)《課程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全國各地高校紛紛展開。但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筆者發(fā)現(xiàn)要想使藝術類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水平達到《課程要求》提出的要求,并非易事。
3 我校英語口語測試的現(xiàn)狀
我校屬于藝術類三本院校,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藝術生,除了英語專業(yè)和雙語播音專業(yè)外,學生們的英語基礎普遍不太好,且多數(shù)同學在中學時候英語聽力和英語口語練習的很少,個別英語基礎好一些的同學也只是善于做書面答題,聽說能力相對來說差了一些。雖然藝術類學生性格方面普遍活躍一些,但部分同學因為對自己的口語不自信,課堂上很難張開嘴主動說英語。為此,針對應用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校就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藝術類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的一項內(nèi)容就是改革大學英語課程評定方式,在原評定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口語測試,并將測試成績按一定比例納入綜合成績中。
我校自2011年開始實施英語口語測試,雖幾經(jīng)改革調(diào)整,但目前的口語測試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3.1 英語口語測試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我院的英語口語測試采用的是直接型口試。雖然這種類型的考試一般有朗讀、問答、會話、討論、背誦等形式,但目前我校一般是由教師提前將話題范圍給學生們列出來,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話題,并利用一定的時間準備好,在規(guī)定的測試時間內(nèi)對測試老師背出給定話題的內(nèi)容,然后測試老師根據(jù)口語內(nèi)容進行提問。我們采取一對一的模式,即一名測試者對一名被測試者。因為我校目前的大學英語仍然是大班授課,一般的班級容量都在60-80人,所以這種方式對測試者而言工作量過大,公平公正性不能保證,因而效度較低。有時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測試,測試者甚至都沒有時間就被測試者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因此,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測試出被測試者的基本語音語調(diào),但它卻缺乏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之間的有效互動,無法體現(xiàn)真實的交際活動。
3.2 英語口語測試目的不夠明確
我校的口語測試過程較簡單化,學生們只需要按照老師提前給定的話題內(nèi)容進行熟練的“背誦”即可。Luoma認為口語能力是一種建立在情景之上的社會性的活動[4]。這種形式的測試雖然程序上讓老師和學生都感覺相對容易一些,但卻根本無法測試學生在真實情景下的語言交際能力,口語測試的效度和信度更無從談起。考生的輸出首先應當切題,應當正確和適切地表達了所要求的內(nèi)容,而不是事先背出的話語[5]。
3.3 英語口語測試評分標準不夠科學
雖然我校的英語口語測試已經(jīng)實行幾年了,由于種種原因,在口語測試體系的規(guī)范上仍缺乏科學性,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目前我校的口語測試依然采用綜合印象法。測試過程中,測試者要同時兼顧口語流利度、提問、打分、控制測試時間等狀況,使得測試氛圍過于緊張,評分難免有失嚴謹。且就藝術類院校而言,有些藝術專業(yè)的學生英語基礎明顯差于普通專業(yè)的學生,但在測試內(nèi)容、評分標準等方面卻還沒有區(qū)分的細則,這樣以來,各個專業(yè)之間的口語測試結果也會有失公允。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本班老師測試本班學生,老師對學生也會有個人偏好,因而也會影響測試成績的公正。
3.4 英語口語測試往往只看重結果,而忽略過程
就筆者了解的情況來看,藝術類院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雖然認為英語口語測試具有必要性,但真正落實起來,大家還是只看重結果,而往往忽略了過程。老師們忙于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無暇顧及對大容量的班級展開系統(tǒng)的口語教學,學生們或者由于專業(yè)原因,或者由于基礎原因,很少主動去練習提高自己的口語。更多情況下他們是忙于應付,考前努力背,考后拋腦后。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練,都缺乏系統(tǒng)性和持續(xù)性。英語口語測試原本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持續(xù)的過程,需要老師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練習、提高口語水平,而不僅僅是應付口語測試。
4 結語
藝術類三本院校的學生雖然英語基礎相對較差,但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面對目前的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現(xiàn)狀,老師們還是應該積極探索,努力改革,逐步改善目前的口語測試現(xiàn)狀,爭取從口語測試的目的、形式、評分標準、測試過程等方面積極改進,讓口語測試真正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從而也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汝榮,楊為.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期末英語Iz/語測試及其反撥效應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2]高淑玲.語言測試的歷史演變及發(fā)展趨勢[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6:l55—15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課程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Luoma,S.Assessing Speak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5]楊惠中.大學英語口語考試設計原則[J].外語界,l 999(3):48—57.
作者簡介
李宗菊(1981-),女,碩士研究生,山東省日照市人,河北傳媒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