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卓如 俞嘉穎
摘要:隨著教學體系的不斷改革,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本文從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的視角,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師評價言語行為進行了探討,同時提出一系列使用策略,由此擴大合作原則的覆蓋領域,豐富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師評價言語行為。
關(guān)鍵詞:合作原則;教師評價言語行為;初中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159-02
一、引言
如今,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教師評價言語行為在廣大師生中還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誤區(qū)?!按蟛糠秩苏J為教師評價言語行為在初中課堂中的重要度不如其在小學中那樣”[3],其實不然,足夠的鼓勵與評價會使得學生們變得更加自信且對學習的主動性更強。
二、教師評價言語行為
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言語行為既是一種人際互動行為也是教學行為,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的規(guī)定,一個學生至少要接受16年的學校教育,在這期間,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生活態(tài)度造成很大的影響。
(一)教師評價言語行為的含義
教師評價言語行為即“教師在課堂中及時的言語評價行為,且它將根據(jù)學術(shù)提問、回答問題、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因素進行的行為”[2]。同時它也是一種言語反饋行為,Penny Ur認為反饋即“對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反饋,通常目的是為了完善其表現(xiàn)”。
(二)教師評價言語行為的分類
其分類包含積極評價言語行為和消極評價言語行為,由于性質(zhì)的不同,它們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效果也不同。
1.積極評價言語行為。所謂積極評價言語行為即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積極的、肯定的回應,比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表揚,通常教師會用“good”,“well done”來表達他們的肯定情緒。
2.消極評價言語行為。與積極評價言語行為相反,“消極評價言語行為是一種直接的、可能會傷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評價行為”[4]。通常教師會選擇直接批評學生錯誤并且不給以正確的合理的建議與意見。
三、合作原則理論及準則的違背
在大多數(shù)的會話交流中,一種潛在的猜想是會話參與者實際上在進行一種相互的合作。這一原理及我們認為其所遵循的四條準則構(gòu)成了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理論。但在許多場合人們似乎并沒有遵循這一理論,這也就是對合作原則的違背。
(一)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理論
語用學中一個主要的理論便是格萊斯提出的會話含義理論。在會話中我們似乎遵循著一定的原則,即合作原則,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四條準則:
1.量準則。說話者的言語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應包含交流所需要的信息(按照當前交流需要);第二,說的話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量準則。說話者的言語要符合:第一,說話要真實,包括不說自知是不真實的話;第二,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3.關(guān)聯(lián)準則。說話要貼切(與談話有關(guān)聯(lián))。
4.方式準則。說話者的言語要符合以下要求:說話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澀、歧義,做到簡練、井井有條。
(二)準則的違背
在日常的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一直遵守合作原則及其準則,人們違反這些規(guī)定則而說謊。我們只能在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推導出會話含義。準則違背的具體實例如下:
1.違背量準則。
A:你在哪兒買的上衣?
B:在百貨商店。離這兒非常的遠。
答語的第二部分顯然超出了所需信息
2.違背質(zhì)準則。
“他是鋼材制作的?!睆脑捳Z內(nèi)容表面看,顯然是錯誤的。
3.違背關(guān)聯(lián)準則。
A:這個孩子是個不受歡迎的客人。
B:哦,今天天氣不錯。
為了避免發(fā)生不愉快,B顯然拒絕說與A的話語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4.違背方式準則。
A:我們給孩子弄點吃的東西吧。
B:好,不過我否決吃I-C-E C-R-E-A-M-S。
B的話語顯然比較模糊且不夠簡潔。
四、合作原則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師評價言語行為的使用策略
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之中。隨著對英語課堂中教師評價言語行為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合作原則理論需要更加實用且詳細地給予現(xiàn)代教學以啟示。具體實用策略如下:
(一)量準則
1.主題明確。如同授課一樣,教師們的評價言語行為也應當清晰明了、主題鮮明,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知道自己的表現(xiàn)是否正確并且予以改進。一個好的教師評價言語行為是學生能夠從中獲得信息并且學到知識。
2.控制話量。由于每堂課的時長很有限,教師的任務便是在這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除了用于教授語言點及做游戲的時間外,就只剩下很少的時間用于評價言語行為。高效地利用這一時間則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應當控制好話量,簡而精地運用好語言。
(二)質(zhì)準則
老師的言語往往是學生模仿的范例。然而很多人卻認為教師的評價語言只是一種形式。隨著教學體系的不斷改革,教師語言的概念也要有所改變。
1.公正評價。無論哪個領域,職業(yè)道德都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教師行業(yè)。當對學生行為進行評判時,教師必須做到公正客觀,而不能憑個人喜好做出評價。
2.建議中肯。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控制者,同時也是引導者。當學生的回答不準確時,教師應當用一種巧妙明智的方法讓其學生自己改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中肯建議尤為關(guān)鍵。
(三)關(guān)聯(lián)準則
在收集的教師反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極少數(shù)的教師會在反饋中改變談話主題。他們會在給出評價言語行為時從指出學生的錯誤到他們給的一個建議。作為教師,這類錯誤應當避免,不然學生很難捕捉到老師話語的重點。
(四)行為準則
這是在教師評價言語行為中最具應用價值的準則,以下策略將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1.表達清晰。教師最基本的專業(yè)技能除了其專業(yè)知識還有他的表達能力。許多學生表示,教師的評價言語行為有時會很模糊以至于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師的音量過小,或者是教師本身并不想明確表達。因而,教師需要將說話的藝術(shù)蘊含于評價中。
2.使用積極反饋。大部分的研究表明積極反饋更有利于改進學生的行為。從這點看,教師的表揚與評價比糾錯更易被學生接受。相反的,消極反饋則會大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也有害無益。具體策略為:避免否定結(jié)構(gòu);避免冷漠及嚴肅批評;轉(zhuǎn)換語言結(jié)構(gòu)及使用模糊語。
五、結(jié)語
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理論給予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師評價言語行為很多啟示,為此文中提及了多種使用策略。由于合作原則理論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研究與擴展,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教師評價言語行為將會呈現(xiàn)出一個新的視野及領域有待深入探究。希望本文能為將來的教師言語行為及現(xiàn)代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Grice,H.“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Cole,P&J.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陸昌平.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語用原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38.
[3]何自然.語用學概論[J].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74.
[4]楊宗堂.用好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2.
作者簡介:龔卓如(1989-),女,湖北潛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俞嘉穎(1989-),女,遼寧葫蘆島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