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怎樣讓學生愛上你的數學課:做學生喜歡的老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運用激勵性評價方式。
關鍵詞:數學課;教學方式;評價方式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作為老師,我們不難發(fā)現:每當上音樂美術體育課時,孩子們總是興致勃勃、歡呼雀躍,每當上數學課時,他們則會無精打采,甚至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是我們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毫無學習興趣。雖然老師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可是學生從不買賬。那么,怎樣讓學生愛上數學,成為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下面是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嘗試,僅供大家參考。
一、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基礎,學生往往因喜歡每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也因為討厭某位老師而討厭某位老師所教的科目。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果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課,那么你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學生討厭你,對你的課反感,即使你講的課再漂亮,他們也會無動于衷。因此,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是讓學生愛上你的課的關鍵,為此,我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措施:(1)真心關愛學生。要想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應該徹底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學生切實放在心上,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出現在學生面前。老師只有全心全意地愛學生,他們才會喜歡你,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總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真心實意地愛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思想狀況、個性特點等,并根據他們的所需、所急幫助他們。(2)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只有上好每一堂課,學生才會愛上你的課,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總是精心設計自己的課,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給學生提供自主發(fā)言的機會,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學校學習,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苯菘藗ゴ蟮拿裰鹘逃铱涿兰~斯也說:“如果有一種方法,老師能夠少教,學生多學,那就是最成功的教學方法。”因此說,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應該有良好的教學方法,為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生愉快地、積極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源泉,當我們的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的時候,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時,我采用了“開火車”“奪紅旗”“找朋友”等比賽形式,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2)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新課改積極強調,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互相啟發(fā),分享彼此之間的思想和經驗。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徹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是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一節(jié)時,我給每組學生發(fā)了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圖片,讓他們合作做出圓柱、圓錐的樣子,這時,我看到同學們很興奮,他們在組長的帶領下,群策群力,紛紛說著自己的最佳方案,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很快找到了解決方案,很快理解了圓柱、圓錐與長方體、正方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三、運用激勵性評價方式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對天真活潑的小學生來說,這種需要更是強烈。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總是充分尊重學生,盡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激勵式”評價。我常常這樣做:(1)運用贊美的語言。俗話說:“一句好話三冬暖”,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所以“你太棒了”“你的見解好深刻”“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你好聰明”等這些贊美的語言我從不吝嗇。
(2)用欣賞的眼光看對學生。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庇捎谑軅鹘y(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們教師看待學生總是用責備的眼光看待,往往只看到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他的優(yōu)點。其實“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們總是用懷疑的、挑剔的眼光看待學生,他們就會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何況我們的小學生天生好動,課堂上有時坐不住,課下可能調皮一些,這時,我從不一棍子把他打死,而是“蹲下來”尋找他們身上的“亮點”。這樣同學們就會在激勵式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品嘗到學習成果的甘甜。
總之,數學教學不只是單純傳授知識,還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的“舞臺”。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徹底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數學課。
參考文獻:
[1]龐承萍.導入:數學課如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育教學論壇,2009(08).
[2]王秀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論與實踐.新課程學習:上,2011(04).
作者簡介:馬應萍,女,回族,1972年12月出生,專科,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逸夫小學,研究方向:數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