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學習的意識,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和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就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提出了一些見解,以探討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去實施。
關鍵詞:英語教學;自我學習意識;以生為本
當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意識已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認可,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顯得尤為重要。一旦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就能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探究。對教材和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會產(chǎn)生思辨的能力,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大大地增強。在現(xiàn)行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因循守舊地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應當教會學生怎樣去學,采取何種方式才能使學習效率最大化。
一、以生為本,以情激趣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探究和老師行之有效學習策略的指點才會逐步形成。學生的可塑性正是在教師的鼓勵之下逐步樹立起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在教師的循循善誘的指導下不斷地激發(fā)出來的。當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就會沉浸于該學科浩瀚的海洋中,就會主動地去探求知識。教師生動活潑、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常常會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但為何還會有少數(shù)學生蕩漾在英語學習的邊緣地帶,究其原因是教師總是一味地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學模式陳舊,令人乏味。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化枯燥為新穎、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沉浸于學習的歡愉之中才能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誠然,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憑空產(chǎn)生,它根植于學生的內心,并與學生的情感緊緊地維系在一起。當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時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即使在該前進的道路上充滿荊棘,也會不畏艱難地勇往直前。
二、以本設境,以境促學
英語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資源,教師可通過該資源進行重新組合、篩選,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一切措施去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感悟課堂情境即生活,而生活化的課堂才能更好地誘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由此產(chǎn)生無限的想象,這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渴求。例如,在執(zhí)教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11 Unit 1時,針對社會中不同分工的職業(yè)進行探討,使其明確在未來選擇職業(yè)時應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討論,因為有些職業(yè)也許是普通的甚至是枯燥或單調的,但對社會卻是如此的重要,也許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和豐厚的報酬,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卻是不可缺少的。有些職業(yè)看似如此誘人,但真正投身于其中也充滿了艱難和厭倦感。教師可結合課文前所提供的畫面讓學生展開討論,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驚天的偉業(yè)。正如文章中所作出的精辟的概括Many ordinary jobs look plain, but they are necessary.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開啟了未來職業(yè)生涯之門,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對事物的探究讓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這樣就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讓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更豐富、更生動。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的形式有很多種,可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形式,啟發(fā)學生不斷地思考;也可利用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去思索、去體味、去品嘗。不管是運用哪種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在英語課堂中自主吸收知識。
三、以志勵人,以評勵學
自我學習意識的關鍵是學生在學習中能否進行獨立的思考。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常處于被動的局面,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常常縮手縮腳,不是主動地去探究而是停滯不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頑強的意志。不能從失敗的原因中尋求解決的方法,而是對此灰心喪氣。針對此狀況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這種學習表現(xiàn)提出善意的批評,鼓勵學生學習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教師可用英語中的一些諺語加以實施,如,Nothing is hard in the world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或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去激勵他們。英語學習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如果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之下形成頑強的意志力,對后續(xù)的學習定會有較大的推動力。除此之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評價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決心,可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三方面結合的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當然成功的學生也不能滿足于一時之得,而要向更高的目標進發(fā),因為知識的道路是任重而道遠的。
當然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并非是輕松易舉的事,首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從思想認識上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放在首位,拋棄陳舊的教學理念,把從單純掌握知識上升到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意識方面,才能與當前的教學改革的目標一致。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逐步形成自我學習的意識,從而在學習的道路上顯著地進步。
參考文獻:
林海霞.淺議學生自我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上旬,2014(5).
作者簡介:丁穎,女,1987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
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