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霞
【摘要】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針對語文教學中忽視文本閱讀、生活體驗對寫作所產(chǎn)生的指導作用這一現(xiàn)實,主要以《項羽之死》、《方山子傳》、《大鐵椎傳》的閱讀教學的前前后后教學、生活實踐、寫作訓練的設計為例,結合教學、寫作實踐,闡述閱讀與、生活與寫作有機結合的重要意義。第二部分以新課標的要旨為精神,闡釋閱讀教學改革的地必要性,并從改變閱讀教學現(xiàn)狀,更新教學理念、以教學文本為例分步自學、合作、輔導來闡述了對于閱讀教學法的初步探索,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文本 生活體驗 自學 合作 輔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47-05
一、 閱讀 、生活、寫作三結合,讓閱讀、生活的樹上結出寫作的碩果
趙祥麟《杜威教育名篇》(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現(xiàn)在教育上許多方面的失敗,是由于它忽視了把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基本原則。學校應該把這些活動呈現(xiàn)給兒童。
陶行知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材的課文是最好的范文,為讀寫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質(zhì)材料。及時總結課文中好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既可提高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課本是許多語文學科專家們投注極大的努力、苦心孤詣了幾十年的成果,文章內(nèi)容又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涉及到的是社會、生活、人文、科學、為人、處事等等的方方面面,選取的又是各種各樣的文學樣式,是我們作文教學中最好的藍本,誰放棄了書本,實在是對語文教學的極大的諷刺。
基于教學文本和生活活動兩者對于學生學習生活、寫作的重要作用,我就始終想努力從那里攫取寫作的激發(fā)點,激發(fā)學生們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摧枯拉朽額突破能力和靈感勃發(fā)的構思能力。由此改變閱讀課教學、生活體驗與作文教學的分離的現(xiàn)狀,使得閱讀教學有效地為寫作服務。充分利用閱讀文本能夠對寫作產(chǎn)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將要學的課是三篇人物傳記(《項羽之死》、《方山子傳》、《大鐵椎傳》),基于人物傳記的散文鑒賞的形象在人物,而刻畫人物形象,使之傳神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細節(jié)描寫。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掌握這種塑造人物的方法,很好的訓練寫作能力,我思考再三,我決定嘗試將"閱讀 、生活、寫作三結合"的方式,作了如下設計:1、每天利用早讀時間中的十分鐘按順序組織五位同學輪流進行自我展示--誦讀自己最拿手的一首是一段人物形象描寫語段,并請同學們細心觀察誦讀同學的一舉一動,告訴他們將作為寫作素材來用2、留下去一篇命題作文——"好人就在身邊"在開三篇人物傳記之前交上來3、開三篇人物傳記,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時,把細節(jié)描寫手法作為重點?!俄椨鹬馈讽椨鸬?勇"( 通過如下細節(jié)塑造:悲歌慷慨、泣數(shù)行下、大呼馳下、遂斬漢一將、瞋目而叱之、笑曰、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方山子傳》方山子的"異"(通過如下細節(jié)塑造:方聳而高、俯而不答、仰而笑呼、環(huán)堵蕭然、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大鐵椎傳》大鐵錘的"奇"(通過如下細節(jié)塑造:"健啖客"、"貌甚寢""右脅夾大鐵椎,重四五十斤,飲食拱揖不暫去"、"柄鐵折疊環(huán)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言訖不見"、 "不冠不襪,以藍手巾裹頭,足纏白布,大鐵椎外,一物無所持,而腰多白金"、"客則鼾睡炕上矣"、"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眾賊環(huán)而進,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忽聞客大呼曰:"吾去矣。"塵滾滾東向馳去)4、續(xù)寫訓練(吳非《不跪著教書》中的片段)5、寫作片段訓練同學朗誦中①給我印象最深的男同學②給我印象最深的女同學6、作文寫完后收上來統(tǒng)一由課代表管理,并由小組長督促組內(nèi)成員每人讀其他人的作文最少五篇,并下一句批改建議的批語,然后每位同學自己找時間修改自己的文章一遍,小組成員推舉出本組公認的優(yōu)秀作品,教師批閱,然后和學生之間共同交流好文字成功之處何在。7、三篇人物傳記學習完后,我又留一篇作文《我們321班的好人》,如上步驟:①寫作②賞讀③互批④自改⑤共賞。8、再加一條⑥比較——學生們與開始留的第一篇作文《好人就在身邊》進行比較。9、第一次修改。我認為作文是改出來的。六人小組,交流、研讀小組內(nèi)部文章,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修改自己的文章。10、第二次修改。小組間讀我教的另一個班的六篇文章,交流、研讀別人的文章,自己修改。11、第三次修改。小組長發(fā)動組內(nèi)成員,利用媒體、資料找兩篇"好人就在身邊"的例文,進行小組交流、研讀、自己修改。
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中有這樣的闡述,語文課"好課" 的最低標準,是要有合宜的教學內(nèi)容:①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有意識,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nèi)容。②一堂課的語文內(nèi)容相對集中因而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我要努力使自己的課上的更好。
這樣設計的用意與效果是:
設計1用意:讓學生留意生活、觀察生活、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
設計2用意:在沒集中訓練"細節(jié)描寫"的情況下摸一下底,看看學生塑造人物形象的水平。
設計3用意:學習三篇人物傳記,學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其中一種重要方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設計4用意:讓我們的孩子能具備美好的人性,能寫出盛贊美好人性的文章,在心中種下一棵永不凋謝的玫瑰——愛這個世界。這個創(chuàng)意的由來是源于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的一段文字,我深有感觸。吳非老師這樣說: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烏克蘭巴普雷什鄉(xiāng)村中學的校長,早已過世了。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一大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么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xiàn)在摘下來送給他看,看過我就把它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地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攙著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個故事長久地激動著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幻想著生活中能有這這樣的美好。
5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這個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題,讓學生續(xù)寫,他們會想象出什么樣的故事呢?
結果讓我大失所望。幾百個高中學生,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都是寫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損害公物,寫了教育家對兒童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而憂心忡忡,甚至寫了教育家對小女孩作出的處罰……那些不遺余力從道德高度教訓4歲小女孩的種種設計,讓我心底厭惡。這件事曾強烈地刺激了我,使我想到,傳統(tǒng)的道德說教如此深入人心,讓學生耳熟能詳,在他們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規(guī)則(雖然他的內(nèi)心未必會認為這有多重要),他們可以板著面孔說出一番大道理,他們?nèi)狈θ诵悦琅c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與憐憫之心,——
有美麗的幻想,在應試教育已經(jīng)坐穩(wěn)了江山的時候,我也不再指望有誰能給我驚喜,我想我只有更多地講述這樣的故事,讓我們的孩子能具備美好的人性,能像一個人那樣活著,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
……
我看了我的130個學生的作文120個作文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都是寫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損害公物,寫了教育家對兒童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而憂心忡忡,甚至寫了教育家對小女孩作出的處罰……我深深感受到了吳非老師當時--看到學生們作文的深痛!我給我的學生講了吳非老師的文章、無非老師的痛。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具備美好的人性,能寫出盛贊美好人性的文章,在心中種下一棵永不凋謝的玫瑰——愛這個世界。同時能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設計5用意:片段練習短小、集中,文章是由片段構成的,片段與片段的組合就是一篇文章。前邊不是剛訓練過續(xù)寫結尾嗎?
片段練習,學生作文示例:
給我影響做深刻的男同學是姚鵬飛。他平時在班里很逗人。那一個畫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他先是站起來,面朝大家,給大家一個笑臉,隨著臉刷的一下紅的象成熟的石榴一樣,又用手推了推眼鏡,然后奶聲奶氣地讀起來,有幾個學生忍不住發(fā)出哧哧的笑聲,這時他也眼睛瞇成了一條縫。他就是這樣一個很逗趣的年輕人。(321班張宏偉)
王洋頂著一頭小卷發(fā)從他的座位上不緊不慢地走上了講臺,開始了他的朗誦。他朗誦的是《將進酒的前一小段。還沒開始朗誦時,他的小眉毛就不自然的挑動著。顯然是在醞釀感情呢!在朗誦高潮時,他左手一揮,右手一擺。真的是可愛極了。最令人驚訝的是,小小身個的他,竟然能發(fā)出如此渾厚有力的聲音。真是意想不到??!他朗誦完有一段時間了,可同學們依然瞇著眼睛回味著,連我這個"木頭人"也被他折服了。(321班王彪)
"以力服人者,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他就是讓我心悅誠服的宋杰。他長著偉人鄧小平的身高,掛著彌勒佛似的笑容;長著為人成功前的大腦。不時會迸出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平時的他總是嘻嘻哈哈的,但當他上臺朗誦時他便會變得十分認真。寥寥數(shù)字的一段他會在座位前反復誦讀數(shù)十遍,然后緩步走到臺上,拉拉衣角以緩解內(nèi)心的緊張;讀的時候專注認真,不時低頭看看書,生怕有什么漏洞出現(xiàn),一張笑臉也緊張得通紅。我欣賞到了他的朗誦,更感受到了他的專注與認真。(321班曹景瑞)
他,擁有強壯的身體,鼓鼓的肚子,一雙大而有神的桃花眼上架著一副黑色框的眼鏡……(322班曹宇宇)
留下的5、寫作片段訓練同學朗誦中①給我印象最深的男同學②給我印象最深的女同學。但我的學生中的好幾個讀寫了我,這讓我的心很難平靜。有什么能比被學生理解、敬愛而更幸福呢?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將用怎樣的心來回贈我的學生,才不枉他們給予我的愛?。?!
給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人
2014年3月15日星期六 322班 賀文青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想知道她是誰呢?她身材苗條,在女的里算是鶴立雞群,長發(fā)飄飄,成熟的臉龐,一口正宗的普通話,踩著高跟鞋來回穿梭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穿梭在我們班的行與行之間。遠遠地看像仙女一般,近處看更是愈加漂亮,往那一站,呦!真有氣質(zhì)!大概描述就是這樣,你猜出是誰了嗎?告訴你好了,她就是我現(xiàn)在的語文老師。
老師姓孫,天津人。老師在這兒教書也算是獨在異鄉(xiāng)吧!有時候看見老師為同學們生氣、著急,真是于心不忍,總算老師在這有家,心靈有依靠。我在這學校念書除了愛上體育課就數(shù)語文排第一,因為孫老師講課有針對性,課文內(nèi)容分析透徹,講課方式靈活、易懂。其實,我最愛上語文課另有一個原因,我喜歡老師講課時穿插一些歷史故事,名人事跡,有時還講一些她的親身經(jīng)歷來協(xié)助學生們讀懂課文主旨或者明白一個道理。現(xiàn)在學校安排的課程真是繁瑣無味,所以就喜歡聽聽小故事尤其是啟迪性的故事來放松一下平常被理化生勒緊的神經(jīng)。
老師做人做事都很低調(diào),對學生要求很嚴格,教我們學知識,學做人。還好有她說的一句話:"世界如此美好,你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我們既然不漂亮,那就多讀書吧,從書里可以學到很多,通過這些來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是自己有氣質(zhì)。"哦,孫老師是我從小到大遇見到的最有氣質(zhì),教書最好,知識最多的老師。
擁有這樣的好老師,就應該珍惜。我喜歡孫老師!
(賀文青同學是剛上高二時,文理分班從外班分進的學生)
設計6用意:學習最終還是自己的事情。我相信作文是自己修改出的。生活(包括觀察,讀書、讀別人的文章借鑒,思索)--寫作--修改,再生活(包括觀察,讀書、讀別人的文章借鑒,思索)--寫作--修改……
設計7、設計8用意:學后反饋提升,鞏固學生所學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設計9、設計10、設計11用意:我堅信文章是改出來的--自己改出來的。
總之,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活動訓練,我感受到閱讀教學、生活體驗和寫作訓練相結合會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
1、閱讀課教學改變了一般寫作教學的盲目性及無效性。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積極思考素材,從思維角度、分析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整體上的獨創(chuàng)性等方面為學生提供范本,加強對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和聯(lián)想、想象等形象思維的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透視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解決學生不知"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
2、在寫作技術方面,強化文本意識,強化表達意識,使學生熟知各種文體特點,有針對性地訓練各種文體的寫法,使其寫作水平得到提高。
3、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提供多樣的語言形式和結構樣板。改善學生寫作語言平板、結構單一的現(xiàn)狀,避免學生閉門造車,寫出的作文既無章法又無文采。
4、通過閱讀文本,為寫作奠定堅實基礎,隨時解決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反過來又可以通過寫作實踐,加強閱讀中的理解,深化對閱讀對象所蘊含的微妙精湛的體會,并將理解和體會再滲透于個人的寫作實踐中,從而形成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又促進閱讀水平的提高這樣一種良性循環(huán)。
5、閱讀文本、生活體驗與寫作相結合,會讓學生形成更主動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生活中并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得眼睛。寫作素材就在我們源源不斷的生活中。
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古人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學對我們提出的挑戰(zhàn),我們相信,只要搞好閱讀教學、生活體驗與寫作指導相結合,閱讀和生活相結合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定會結出寫作的累累碩果。
二、自學、合作、輔導三結合,讓自學、輔導的雨露潤出智慧的奇葩
《愛的教育》中這樣說,人無論學什么,可有三種方法:一是從書本去學,二是從他人的經(jīng)驗去學,三是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上去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致力于學生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提出和實施,打破了長期以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動態(tài)局面,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了一種新型的動態(tài)教學框架。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倡導運用"自學——合作——輔導式"閱讀教學法,必然會使語文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必然能培養(yǎng)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第一、改變閱讀教學現(xiàn)狀,更新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語文閱讀教學一直被專業(yè)化、共性化的理念與行為所統(tǒng)治,以老師為中心,一般是從文章結構入手解析"范文",從積累語文知識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內(nèi)容要點和零碎的語文知識點,講解分析已成為語文閱讀教學上的普遍現(xiàn)象。在這種理念和行為的統(tǒng)治下,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被剝奪了,個性被壓抑,想象力被閹割,創(chuàng)造力被扼殺,他們沒有自信、沒有自尊沒有生氣、沒有快樂。
針對如此現(xiàn)狀,我們要想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就必須改變教學理念?!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構建。我們要樹立這樣的理念:以尊重學生和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為前提,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操縱和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負責人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強制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和知識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形成科學態(tài)度,獲得科學方法,逐步形成終生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讓學生自主構建,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
第二、以教學中文本為例蘇軾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為例:
課堂活動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
1、 自學(20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瀆文本,走進文本,讓學生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情感或碰撞思想,并在閱讀實踐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們要重視的是感知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是,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圍著學生轉。因為每個具體心里流程不同,感知中產(chǎn)生的疑惑也不同。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心里流程代替學生的心里流程,如果不擺正這一關系,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主動權。要讓學生閱讀感知和閱讀理解。讓學生既能"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與作者心靈相感通"(葉圣陶),又能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xiàn)出來,躍然紙上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的感知文本。學生與文本對話,才能與文本作者發(fā)生心靈的碰撞和靈魂的問答。
例如:我教學《過大孤山小孤山》。第一步,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第二步,通過默讀、朗讀,讓學生獨立自主感知大孤山、小孤山是什么樣的?第三步,再讀,按照自己的心理流程去自然發(fā)展,培養(yǎng)主動意識,寫了什么?第四步,學生自己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作者是怎樣來寫大孤山、小孤山的?第五步,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作者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把大孤山、小孤山的美完全寫出來了?第六步,遷移寫作《過天鎮(zhèn)盤山》,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就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教師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對每一節(jié)課、每一篇文章都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欣賞,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閱讀。
2、合作(15分鐘):①各小組成員間的問難解疑。②跨老師(我是孩子們中的一員)、小組間的探究解疑。
以教學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為例,小組合作1、兩人小組進行逐句口譯;2、每位學生編寫習題:歸納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文言句式用法、通假字現(xiàn)象等,六人小組合作交流;3、六人合作研究文章是單純些寫郭橐駝種樹嗎?這樣寫用意是什么?4、合作交流讀文本的其他感受。
3、輔導(10分鐘):教師有針對性的解疑輔導共性的問題。
以教學蘇軾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為例,我把重點放在了講解"而"、"之"的用法上。我采用對話形式和步步追問(窮追不舍)的方式來與學生共同溝通、交流、研究。第一組"今畫著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而:表修飾關系)第二組"而心識其所以然"、"然而不能然者"(而:表轉折關系,卻)第三組"與可之教予如此"、"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意義)第四組"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而讀書者與之"。我是這樣進行的,"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之"的用法是怎樣的。采用對話式、層層追問法教學:根據(jù)語境看看"之"的詞性是什么?(學生答:代詞)看看"之"代替的內(nèi)容是什么?(學生答:不知道)在語境中找,看看在這句中,還是在前句中?(學生答:在此句中)那究竟指代什么呢?(學生答:有見于中)。
設計意圖與效果評析:
1、培養(yǎng)自治、自學、自輔能力。
嚴元章 在《中國教育思想源流》中這樣說 ,我堅決主張師生易位,肯定教師必須把主體的地位還給學生,而退居于客體的地位。我積極提倡輔導的教育方法,正好是方法論對主體論的照應。只有輔導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教人的方法是輔導,教人讀書的方法還是輔導。教是輔導,管還是輔導;到了教師對學生真正輔導的時候,才是管教有方的時候--妙手回春的名師,便不難到處涌現(xiàn)了。
今后多少年內(nèi)的學生自治,要靠學校自己從頭做起了。這主要是把教師的客體身份肯定下來,輔導方法要堅持到底;由此,耐心細致地去幫助學生推行自治,遲早一定收到效果。
這里有自治輔導說到自學輔導。一般人才以至大人才的成功,主要都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到來的;基本上他們都是好學,好自學——不好自學不能成人才,唯有好自學才能成人才,要成為大人才,要得終身自學??鬃訛槿擞心敲戳瞬黄鸬某删停蔀殚_辦私學的大教育家,成為開創(chuàng)儒家的大學者,并不是由于常師的輔導,而是憑自己的好學。其實,世界上的大人才,全都是靠自己好學而成功成名的。孔子自己重學,教人也都是重學?!墩撜Z》的第一個字是"學",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學字在《論語》里出現(xiàn)六十多次。而中國第一篇教育論文,不以"教記"為題,卻稱為"學記";也都說的是,教育以學為主,不以教為主。這在精神上,便可說是重學不重教,重自學不重施教。
重教不重學,教出來的好學生,多半是只會抄寫,卻不會講話;只會背書,卻不會思想;只會記憶,卻不會判斷;只會受教,卻不會自學。
我們不會忘記提倡教育改革的先進陶行知先生,主張把教授法改稱教學法,竟然不能通過……
1930年,夏丐尊先生進而提倡"自學。""自學"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的知識,不是由被"注入"而得來的,而是由"自學"而得來。
教學方法的一個總則,應該是"自學輔導"。學生在老師的畫龍點睛的指導下……去進行自學、自練、自改作業(yè),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學習的進程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符合循序漸進的科學原則,符合以自學為主的原則。"教"應該是"輔導",是對自學的"輔導"。要自學,靠自己學。自學能力不僅對畢業(yè)后獨立工作的人十分重要,對于青少年學生也要及早培養(yǎng)。強調(diào)要教學生會學習,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把教學的重心從"怎么教"轉到"怎么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理論,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擺在教學活動的的首要地位;在這種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學生是學生的主人。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有計劃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自學。在指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注意啟發(fā)引導。改革"滿堂灌"|"注入式"、"一刀切"落后的教學方式(教學結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學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方法;教學是自學輔導,教學法是自學輔導法。
魏書生老師在《好學生 好學法》中講了也個故事,從中可以看出美國教育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誘導、輔導。中國留學生高剛把9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到一所小學。這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W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最少讓學生玩兒兩個小時,下午不到3點就放學回家。而最讓人開眼的是根本沒有教科書。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是就背回一大包的書來。家長問他一次借這么多書干什么,兒子一邊看著那些借來的書,一邊敲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yè)》。"
這叫作業(yè)嗎?一看兒子在計算機屏幕上的標題,這位家長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
過了幾天,兒子完成了這篇作業(yè)。沒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家長自己也有點發(fā)蒙,一是看到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jié),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參考書目。這位家長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后才運用的寫作方法,那是,他已30歲。
這位家長的兒子在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tǒng)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
以前,他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兒子的變化促使這位家長重新去看美國小學教育。他發(fā)現(xiàn),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他們卻想方設法把孩子孩子們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嘗試。
正如史金霞老師在《重建師生關系》中所說的,學習最終是自己的事。
2、合作。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提出了"自主互動,平等互助"的教學理念,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生生互動,合作交流,師生共同質(zhì)疑探討。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構建"自主合作"的閱讀教學方式。
學生交流,討論所得信息,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在學生獨立自主與文本對話,自主探究、收集、捕捉文本信息中傳遞的多方向信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這時學生把各自所得的信息相互交換,互為補充、修正,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全面、更系統(tǒng)、更深刻的信息。交流、討論中,教師的參與主要是提出討論要求、提供討論方法,解答個別疑問。同時,教師巡視,表揚先進,鞭策后進,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引導討論方向。
3、輔導。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質(zhì)疑、探究、揣摩所得信息,以便獲得更深更廣的內(nèi)涵和外延。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直接簡答,可留到課后讓學生查閱資料解決。通過探討信息所蘊藏的內(nèi)涵,拓展知識外延形成能力。
嚴元章 在《中國教育思想源流》中這樣說 ,教師既然是要教人的,那就必須問清楚;教人應該怎樣教?剛才曾經(jīng)簡單介紹過孔子教人的方法,是善誘人,就是誘人;做簡單的說法,便是一個"誘"字。這里可以說,孔子的教法,是引誘學生好學,而不停地進步。誘就是誘導,輔就是輔導;而在精神上,誘導、輔導,固然是大異于講頌、灌輸、注入,大異于施教、施令、施刑,同時又大異于支配,監(jiān)管、控制之類。道家老子有這樣的思想源流:"是以圣人無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我們對事物發(fā)展的正確處理,是讓事物順其自然地自我成長。在教育方法上,就不是放縱,放任,放棄;又不是指導,領導,主導;而是輔導,也只是輔導。
在言教的四個方式中,以前多用的演講式,以后要盡量少用;反而答問式、討論式乃至雄辯式要多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多發(fā)問,多討論,多辯駁;同時觸發(fā)他們的思考,栽培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堅決主張師生易位,肯定教師必須把主體的地位還給學生,而退居于客體的地位。我積極提倡輔導的教育方法,正好是方法論對主體論的照應。只有輔導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教人的方法是輔導,教人讀書的方法還是輔導。教是輔導,管還是輔導;到了教師對學生真正輔導的時候,才是管教有方的時候——妙手回春的名師,便不難到處涌現(xiàn)了。今后多少年內(nèi)的學生自治,要靠學校自己從頭做起了。這主要是把教師的客體身份肯定下來,輔導方法要堅持到底;由此,耐心細致地去幫助學生推行自治,遲早一定收到效果。學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學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方法;教學是自學輔導,教學法是自學輔導法。
嚴元章 在《中國教育思想源流》中又這樣說,主體論——孔子推崇人道,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照顧,師生關系是柔性的師生兼顧。董仲舒高談天道,劃清尊卑貴賤界限,發(fā)展出剛性上的上尊下卑的師生關系。我們應該以孔子為師,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教師為教育的客體。學生是求教育者,不是被教育者,是求學者,不是受教者。教師不是施教育者,是助學者,不是教授者,是輔導者。
方法論——在我們的教育遺產(chǎn)中最有價值的恰恰是教育方法,第一位老師孔子早就在教育活動中踐行了,比如,啟發(fā),善誘、答問、論學等。這種著重輔導的教育方法,正好是方法論對學生主體論的照應。我們應積極倡導輔導的教育方法,廢除懲罰,廢除體罰,采用言教、物教身教等方式。輔導學生自治,幫助他們成人,輔導學生自學,幫助他們成才。
嚴元章在《中國教育思想源流》中又這樣說, 教的人,家長也好、師長也好,并不是要來治人的:學的人,子女也好、學生也好,并不是要來治于人的。教的人既不可以強迫學的人盲從;也不可以盲動。正確的方法,在學校是教師輔導學生,讓學生自己管自己;這便是讓學生自治。前面材料里,我們說過,道德教育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主體性,以輔導學生自治為道德活動的中心,落實到學校生活的全面?,F(xiàn)在的問題是,怎樣去把學生自治,全面落實到學校生活?自治輔導可能可能做出來的成績是什么?簡單一句話,便是可能達到前面教育宗旨的首要任務成人——養(yǎng)成道德的人。道德的人的基本品質(zhì),也是最高品質(zhì),就是自治,也就是自律。只有能夠自治自律的人,才實在是道德的人;才能夠成為守正不阿的正人。長期以來,缺德的人那么多,原因固然很復雜;但在教育方面的諸多失誤,當然難辭其咎。在教育方法上,學生自小到大,老是在被治的狀態(tài)中,惟命是從——在家在校,從父從師,從來從去。基本上沒有多大機會,去學習自己管自己;很少得到長輩的輔導,去自己管自己。這樣的學生,除了少數(shù)能夠自覺自愛,自立自強;多數(shù)都是依賴成性易于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難得自治自律。
總而言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把握學生閱讀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合作、輔導式閱讀,才能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藝術之境,才能激活并創(chuàng)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機勃勃的語文閱讀教學。只要持之以恒,我們有理由相信語文閱讀教學的前景必將春光無限。
參考文獻
[1] 吳非 .《不跪著教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10
[2] 魏書生. 《好學生 好學法》.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6
[3] 王榮生. 《聽王榮生教授評課》.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
[4] 嚴元章. 《中國教育思想源流》.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4
[5]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選》.
[6] 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夏丐尊譯. 《愛的教育》.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9
[7] 趙祥麟 王承續(xù)編譯. 《杜威教育名篇》.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