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靜
摘 要: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綜合運用,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分別討論了“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教學、“自學輔導”教學、“活動”教學和“教授、深挖”教學四種有效教學模式,并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教學無固定模式,教學模式要能靈活運用于教學,并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 主動獲取 主動參與 實踐活動 拓展延伸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綜合體。一種教學模式總有一定的理論主張、理論傾向和理論依據(jù)。課堂教學總是在一定時空中進行,教學過程中的諸多要素在時空的組合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關系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那么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切身教學體會。
一、“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教學模式
“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教學即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相當,教學民主,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有意義建構,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期改善課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現(xiàn)狀。筆者認為,該模式適合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化學基礎、有了一定知識儲備,同時還要結合自身學校實際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量力而行。
例如,高中化學教材中《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章的“SO2的化學性質”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已有化合價、酸性氧化物知識,預測SO2可能有氧化性和還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學性質,然后給學生提供適當?shù)膬x器和藥品,讓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
再如高中化學教材中《鹽類的水解》一節(jié)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首先從比較熟悉的鹽類物質入手,通過實驗找出鹽類的組成與鹽溶液酸堿性的對應規(guī)律;然后以水的電離平衡知識為基礎,討論分析鹽類電離出的陰離子、陽離子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弱酸或弱堿的趨勢,繼而合作發(fā)現(xiàn)不同鹽溶液呈現(xiàn)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
本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能夠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中積極學習化學學科知識,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化學學科知識的能力。
二、“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自學輔導教學,即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和輔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具有較大的彈性。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模式適合教學要求不高、知識點不多的章節(jié)。
例如,高中化學教材《硫與氮的氧化物》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教學中,教師只需提出問題:N2、NO、NO2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讓學生自主在教材中尋找答案。
“自學輔導”教學模式的實踐表明,學生在“自學輔導”過程中,切實提高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教學效率和節(jié)約教學時間。
三、“活動”教學模式
活動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xiàn)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活動教學結合課堂上的書本知識,讓知識“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意和激情的活動中,迸發(fā)出學習和探索科學智慧的火花。
例如,高中化學教材《硫與氮的氧化物》的“酸雨”教學中,組織學生閱讀相關資料,以“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如何防治酸雨”為主題,進行實驗、演講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的實踐表明,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很強的化學學習興趣,有很強的自主分析和解決生活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發(fā)科學探索精神。
四、“教授、深挖”教學模式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教授、深挖”教學。教師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學目標、重難點知識、教學生成過程等相關學科的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識的內(nèi)涵和外延,選擇關鍵性問題、重點問題,切中要害、一針見血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講授。
例如,高中化學教材《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中,教材對于Na的化學性質的敘述,只提供了Na與氧氣、水的反應,而對于Na和可與之發(fā)生反應的酸溶液、鹽溶液等重要知識點,卻只字未題。很容易導致學生認為Na只與氧氣、水反應,從而錯誤地理解為不與酸溶液、鹽溶液反應。由于學生缺乏Na與酸溶液、鹽溶液反應的知識經(jīng)驗,很難建構此方面的知識體系和系統(tǒng)。所以在此類章節(jié)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有必要進行拓展教學,提高教學時效。
綜上所述,使用新版本的新課程教材后,高中化學教學已呈現(xiàn)出新教材的知識點在連貫性、系統(tǒng)性方面很薄弱的局限性。尤其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空中,要建構知識結構、理清知識脈絡、抓住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教學。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時空中進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學課堂往往是多種教學模式的融合和交叉應用。也可以說,教學并無固定模式。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在實際教學中,師生交往方式、方法、地位、角色、關系等相互作用、因地制宜地服務于教學,而不能一味追求某種教學模式,應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