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藝術系 524094)
學習任何一種門類藝術,基本功都是十分重要的。眾所周知,一棟大樓所能建造的高度取決于其地基的深度和堅度。同樣,我們想要在竹笛藝術求索之路上越走越遠,非要好好打一番基本功不行。但是,有許多人在學習竹笛之初未能認識到基本功學習的重要性,還有許多笛友長期自學,未能接觸到專業(yè)、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不知該如何練習基本功,以及要達到何種標準,從而導致了許多學習者練習到一定程度,雖能演奏許多獨奏曲,但是連基本的音色,手指和一些簡單技巧都存在很大問題,時間花費不少,效果卻不盡人意。這些其實都是基本功尚未過關所導致。
竹笛基本功主要包括哪幾個部分呢?根據(jù)現(xiàn)今竹笛教學的主流看法,同時筆者也同樣認為,其主要分為三項——氣息、手指、舌頭,這三項所包含的相關技術練習要作為每天必練的日常練習。
氣息的基本功訓練主要是進行長音訓練、八度轉換練習。我們在演奏樂曲時,氣息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長度,才能完整吹好每一個樂句。那么,我們一口氣所能吹奏的時間越長,對我們演奏就越有利。我們先來看一看長音的訓練,這里提供兩種練習方法。在做氣息練習時,盡量使用自己所有的最大的一支竹笛(C調(diào)或以下)。
常規(guī)的長音練習要求從最低音到最高音每個音都用舌點出,把氣吸足但不要吸到極限以致無法控制。在練習時,我們每次要有意識地多吸一些氣,這樣氣量才能越練大。吹奏的時間先保證6秒到8秒,隨著熟練程度增加可以逐漸增加長度。需要注意的是,長音練習最重要的是“質”(音的質量)而非“量”(音的長度)。不管我們能吹六秒還是八秒,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吹出結實飽滿的聲音,注重聲音的質量。有了“質”做基礎,“量”會隨著不斷練習,自然增加,反之,只顧“量”的訓練,“質”就會逐漸落后,從而越來越制約我們水平的提高和發(fā)展。
那么長音的質量該如何把握和檢驗呢?首先,我們呼吸要保持暢通,要把聲音吹飽滿,吹通透,不能有憋悶的感覺,吹出的氣要向外走,不能再向里收或者嘴巴收太緊以至氣息受到阻礙,肚子根據(jù)音的高低,氣流的快慢、壓力做相應的支撐。如果把氣息比喻成從水龍頭流出的水,那么我們?nèi)说母共亢妥彀停陲L)就像是一個水龍頭閥門,因為水龍頭承受了水流流出的相應的壓力,不大也不小,所以水總是會從閥門里均勻、順暢地流出,而我們吹氣的狀態(tài)也正是如此。其次,要注意長音的穩(wěn)定性。音頭要飽滿圓潤,中間要平直無任何抖動,結束音要整齊切斷不能有向下掉的感覺。整個長音要像一條直線,粗細均勻,無任何抖動。吹奏長音以音量稍大為好(mf-f的力度),整體建立在自然平和、放松吹奏的基礎上。
還有一種長音練習是竹笛演奏家馬迪先生所主張的,這種長音練習的特點是在每一個長音前面都加入了四個短音。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我們知道,吹一個短音肯定要比長音容易得多,那么我們先吹幾個短音,用吹好的短音來帶動長音的質量,檢驗長音,使吹奏的長音與短音相統(tǒng)一,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更具練習效果。
八度練習是在長音練習進行之后來進行的。在吹竹笛用氣的過程中,氣息的力度、速度、角度、氣流粗細(或風門的寬窄)與音區(qū)的高低要對應——音越高,氣息所需要的力度越強,氣流速度快,風門收窄、氣流收細,音越低則反之。吹竹笛用氣時,每一個音就好像一個臺階,音向上走就要不斷的加力,音向下走則要不斷放松。八度的進行是大跳,氣息的松緊變化要明顯,把音吹到合適的位置上,這需要練習者多多揣摩,靠耳朵仔細傾聽。如果在八度進行中突然找不到某個音的氣息狀態(tài)時,可以把這個音單獨提出來吹,多吹幾次之后,鞏固正確的狀態(tài)后再放回到八度中吹奏。
手指作為竹笛基本功之一,它的要求是放松、靈活,能夠快速、準確地奏出所需音符和做出相應的手指技巧。手指上的技巧主要有顫音、波音、疊音、打音、歷音、滑音、剁音、贈音等等。其中顫、波、疊、打、歷、滑音用的最多,在這里我們來研究一下練習這些技術需要注意的問題。
音階練習是手指最基礎的練習,例如趙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講》中的音階練習、馬迪《笛子基礎教程》中的音階顫音練習等,音階練習主要注意氣息隨著音的高低做緩急變化,確保每個音都飽滿到位,以及手指放松準確。
吹奏顫音,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起于本音,落于本音;2音要扎實飽滿,手指落孔時要按嚴,不能發(fā)出虛的聲音;3顫動的頻率要均勻,不可忽快忽慢。練習時可從低音5至高音6做每個音的顫音練習,每個音吹6-8秒。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顫音練習的同時,我們也可同時兼顧長音的練習,6-8秒即及涉及了長音的訓練。這樣,我們不光要注意手指的訓練質量,還要要細心追究長音的質量,這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波音,簡單地講,即“顫一下”,要求動作小,波動速度快,但是不能含糊不清,要把快速波動的音吹準,吹實。
疊音、打音是波音一樣較為常用的裝飾音,在使用過程中要求快速、準確并且順暢的奏出。由于在演湊中這兩個裝飾音的應用非常頻繁,我們應在日常的基本功練習中打好扎實基礎。
歷音、滑音也是手指上兩個重要的技巧,需要每天作為日常練習來訓練。演奏歷音,首先要注意每個音都要清楚準確,并且注意氣息的緩急配合,然后每個音演奏的時值要相等,是均等的等份,然后一串音階奏出時要連貫順暢,速度快,這需要先由慢速開始練習。演奏滑音,需要手指與氣息同時配合。需要注意的是,滑音的“滑”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滑動的速度主要取決于樂曲的演奏速度和主音時值的長短。關于這兩個技巧在趙松庭先生的《笛子演奏技巧十講》有相應的譜例和講解,并且可參照戴亞的教學示范。
手指上的裝飾音大多很快,令人“聽不清”,但是這個聽不清并不是聲音本身含糊不清,而是因為裝飾音所占時值很短,速度太快所導致。因此,我們自身不能放松要求,一定要把音符吹清楚。所有的手指練習也都應該先以慢速為主,待練熟練準再加快速度。
舌頭的基本功包括吐音、花舌等技巧,其中吐音是竹笛演奏中舌頭基本功最主要的體現(xiàn)。吐音(尤其是雙吐)作為竹笛演奏中應用相當廣泛的一種技術,也是竹笛技術中的一個難點,是非常能考驗和體現(xiàn)一個人的功力的。對于吐音的訓練,即便是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也需要天長日久的練習才能練出過硬的吐音技術。那么,我們怎樣掌握正確的吐音方法呢?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正如竹笛演奏家馬迪先生所說:“所謂吐音,不過是把平穩(wěn)、飽滿的長音整齊切斷,變成短音而已,在音質上,吐音應與好的長音一致。”但在實際中,很多人吹出吐音的質量卻比長音差很多,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同時筆者在此要提醒的是是:“長音”——“單吐”——“雙吐”——“三吐”,四者的關系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如果前一環(huán)或者前幾環(huán)出現(xiàn)問題一定要把前面的基礎打牢,而不要把過多時間花費在更高級的練習上。
在吹奏吐音時,舌頭的動作狀態(tài)對吐音的音質有很大的影響。吹奏吐音時舌頭動作要靈巧有彈性,舌尖與上顎的接觸動作盡量要小,要像“蜻蜓點水一般”(趙松庭語),同時可以想象一下單擊鼠標的那種輕巧感。舌頭在吐音過程中過軟或過硬都會產(chǎn)生不好的效果,過硬則聲音僵硬笨重,遲鈍不靈敏;過軟則聲音干癟無力,音與音會粘在一起導致聲音不清晰。在實際演奏中,不同音區(qū)、不同強度的吐音應使用與之相適合的力度,并始終保持舌頭的靈巧與彈性。
要吹奏好的吐音必須要有合適的氣息與之配合。高音區(qū)的吐音應保持較強較急的氣流予以穩(wěn)定支撐,舌頭也要稍微用一些力;低音區(qū)的吐音則應盡量放松氣息,以很緩的氣流去吹奏,舌頭吐的動作也應該放慢。在演奏快速密集的雙吐音階時應注意舌頭與手指的密切配合,兩者要速率一致,做到“點對點”上的十分精確,才可以使手指和舌頭協(xié)調(diào)配合,演奏出快速清晰的吐音片段。
在練習吐音時,要注意打好基礎,循序漸進,當吐音演奏不清楚時應放慢速度練習,尋找自己在哪方面做的不足,在慢練的過程中要仔細體會舌頭、氣息、手指三者的協(xié)調(diào)合作,做到松緊平衡,吹奏出的音要飽滿、跳躍,具有顆粒感。在生活中,手中無笛可練習“徒手操”,即用嘴反復快速輕念“吐庫吐庫 吐庫吐庫(特克、的各等其他相近的字也可以)……”“吐吐庫 吐吐庫……”“吐庫吐 吐庫吐……”等。當雙吐吹奏得不均勻時可增加反吐練習,即“庫吐庫吐 庫吐庫吐……”。切記練習吐音不可急于求成,需在正確方法的基礎上反復磨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每天的雙吐訓練可先由中音1開始,在長音的基礎上吹雙吐,吹到高音6后,下行回到最低音。同時,在進行完此訓練后(練習的遍數(shù)要根據(jù)自身的練習時間和雙吐的技術水平來把握),可進行反(雙)吐訓練,練習方法同前面一樣。在進行完最基本的雙吐練習后可找一些相應的吐音練習曲,許多教材都有此方面的練習。(另外花舌、碎吐等技巧應用較少,一般作為特殊技法,暫不作為基本功訓練而討論,暫略。)
在每天的基本功訓練中中,各部分練習在時間上應該如何分配呢?依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如果一次練笛時間為3小時,那么長音練習20-30分鐘,手指練習(顫音,快速音階,波、疊、打、歷、滑音等,及相關練習曲)30分鐘,吐音及相關練習曲30分鐘。這樣總計基本功練習為1.5小時,剩下的1.5小時根據(jù)需要,再訓練自己基本功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或學習新的技術和樂曲。
在練習基本功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聲音的質量,演奏出的音符要準確、扎實、到位,要“以質帶量”。沒有質做基礎,光靠量的增加是事倍功半的,反之,則是事半功倍。我們每次練習時都要細心揣摩,認真體會,珍惜練習時間,提高練習效率。這就好像練習射擊,練習每一發(fā)子彈都非常珍貴。我們只有事先做好正確的預想,在射擊時細心觀察,并且不斷修正,才能保證每發(fā)子彈不會被浪費。同時,精力集中的、不斷思考的練習,練一發(fā)勝于馬馬虎虎地打了十幾發(fā),否則不用心的練習,練了很久也收獲甚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竟Φ奶岣撸谟诓粩嗟姆e累,只有使用科學正確的方法不斷地堅持訓練,才能練就出扎實的基本功。誠然,基本功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同時,竹笛演奏的基本功還應該包含更加廣義的音準、節(jié)奏、速度、力度、風格性等基礎音樂表演要素,限于篇幅,在本文暫不展開談論。本文單就竹笛演奏技術上的基本功的基礎層面做一些技術性分析和建議,希望能夠引起竹笛學習者對于基本功訓練的重視,同時認清基本功訓練的方法與方向。一家之言,難免掛一漏萬,有所謬誤,敬請各位同仁指正。
[1]耿濤著.中國竹笛曲論[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
[2]馬迪編著.笛子基礎教程[M].陜西:陜西旅游出版社,2004.
[3]趙松庭編著.笛子演奏技巧十講[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